文档详情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4页
文档ID:143576553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_第1页
1/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执教理论支持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告诉我们,为了激活儿童的缄默知识,使儿童的缄默知识得到检验与修正,应该大力倡导对话与讨论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因为正是在自由的对话与讨论过程中,每个个体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才能伴随着他的见解的发表而显现出来在那种缺乏对话和交流的课堂里,师生双方既不可能认识和理解他人,也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缄默知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技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这一全新的智能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的教学设想,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立最有利于课堂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思维,提高思维技巧,成为思维的高手人的思维分为三个层面,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这三种思维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偿教育,发展其优势思维能力,强化训练其不足之处,使学生三种思维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体会生命的价值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设计内容一、课前自主预习,了解“发愤”: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司马迁的“发愤”?二、课内导学练,感悟“发愤”:教学步骤教学预案一、复习导入,质疑“发愤”二、重点突破,感受“发愤”三、联系前文,品悟“发愤”四、总结全文,叩问“发愤”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你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出生在 他的父亲 (谁)是汉朝专门掌管 的官员司马迁牢记父亲的遗愿发愤写《 》,在遭到 之后,忍辱负重,几乎耗尽毕生的 ,用 写成了这部 万字的辉煌巨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3、什么叫“发愤”?(指人遭遇不幸后重新振作起来板书:发愤)过渡:是什么不幸让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因的句子2、集体交流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1、“飞来横祸”是什么意思?这场飞来横祸是什么?“酷刑”是指怎样的刑法?2、从这个句子里你读懂了什么?3、理解悲愤交加,他悲什么?他又愤什么?4、指导读好这段话指名读、齐读)1.引导此时此刻,摆在司马迁的面前有两条路,死——彻底解脱,生——继续忍受身心的煎熬生与死的念头在司马迁的脑海里盘旋,他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看看他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掌握学生思考情况2、集体交流1)黄河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激励着他谁来读读? A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心里十分激动B指导朗读C黄河水养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着他,少年时代的梦想鼓舞着他!所以——出示:(引读)“司马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父亲的影响,自己的努力。

谁来读读?A出示:“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B指导朗读C一个勤奋的、努力的司马迁!如果现在死了,这番心血不就白花了吗?所以——出示:(引读)“司马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3)父亲的临终嘱托谁来读读?A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B指导朗读C提示学生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想想,你是司马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亲的遗愿板书:子承父业)D看到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怎么想?所以——出示(引读)“司马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4)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A泰山、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死比鸿毛还轻?B指导朗读磨难是块试金石面对耻辱,面对困难,司马迁虽然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强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好好体会一下司马迁的内心出示(拓展):文王被拘禁在狱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穷困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膝盖骨后,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

C同学们此时你想到了谁?为什么?D是啊,司马迁也想到了上面这样一些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人,所以——出示:(引读)“司马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5)这是司马迁内心的呐喊!这是司马迁的铮铮誓言!这是司马迁至死不渝的表白!(板书:至死不渝)——(齐读)“司马迁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6)展现司马迁发愤写作的场景A: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最终选择了生他不顾世人的嘲笑,他不顾朋友的远去,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史记》,于是——出示:(齐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B:短短46个字,包含着多少内容啊!请大家默默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C指导朗读3、练笔:此时的司马迁,在窄小的斗室里,昏黄的油灯下,堆积的竹简前,席地而坐,一脸坦然,一脸从容,工整地书写着……拓展: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为画配文,写一段画外音,然后交流出示:天色微明,司马迁 ;夜深人静,司马迁 ;三伏盛夏,司马迁 ;数九隆冬,司马迁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学生齐说:“发愤!”)1、引导:司马迁伟大的灵魂在血和泪中得到升华,最终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同桌交流感受2)集体交流品读“13年”、“52万字”、“辉煌巨作”、“生命写成”板书:功成名就)他这样写,一写就是——13年,还有个数字大家要留意一下——52万字所以文中称《史记》为——辉煌巨著!其实又何止是13年?应该是他的一生,是用生命写成的2、师:司马迁仅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史记》吗?3、师:人生就是考验和磨练,环境越是艰难困苦,就越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把困难和挫折当作一笔财富,他们用行动来诠释“发愤”A现在你们对与发愤有了哪些理解?结合课文说一说B小结:是的,发愤是动力,发愤是决心,发愤是誓言,发愤更是一个又一个闪光的智慧结晶!4、师: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文最后一段三、课外延伸,体验“发愤”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感受司马迁为之付出的心血,体会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子承父业至死不渝功成名就 4。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