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百年来中国人的脑震荡

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19KB
约9页
文档ID:138069041
百年来中国人的脑震荡_第1页
1/9

百年来中国人的脑震荡 文明找不到坐标,看不清方向十九世纪末,的整个文明体系瓦解了,于是开始重新寻求方位的历程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强大的东西撞成了脑震荡,自己不知道方向了,没有时间了,没有空间了,传统的文明体系和坐标系全部垮掉了这时,发觉,只能跟着眼前那个还在活动着的强大力量行走,这种状态就是脑震荡我们看过电影,战争中,有些人被炮声震慑后,失去记忆,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这时,怎么办呢?她还有平面的感觉能力,要让她取得思想的坐标,只能让她模拟眼前正常人的活动这就是脑震荡   念中的启蒙,和汉语中启蒙一词的意思,很靠近,它们全部指:人处于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要取得光明,走向文明,由愚昧走向开化,这就叫做启蒙这好比一座房子,黑漆漆的,我们把窗户打开,让光线照射进来,这些光线象征着聪慧、才智、文明、优秀和智慧,它们照耀了我们黑暗的心灵不过呢,法国人首创启蒙一词时,在她们的意识当中,启蒙所利用的智慧,并不是外面的世界给她们的,不是外部文明光芒的造化可能,诸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会羡慕古老的文明之光,不过,她们并不认为,法国文化本身就是黑暗的,要等候东方文明的改造待会儿,后面我会细致分析。

  十八世纪,法国很多搞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全部认同是文明之国,东方人太了不起伏尔泰曾经说过这么的话:当我们欧洲人还在亚平宁的森林里游荡的时候,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东方的文明古国已经进化到不可想象的程度皇帝把广阔的东方,统治得井井有条像一个家庭那样友好有序、充满仁爱,自由、平等、博爱的家乡就在皇帝那里皇帝对待她的臣民,就像父亲对待儿子那样仁慈在法国很多启蒙思想家的观念中,启蒙的源头是东方的光明,人的光明照耀了西方但实际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年法国人启蒙的时候,当英国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也全部向往的时候,她们的向往和我们今天对西方的向往,期盼着由西方文明启蒙,是有根本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呢?欧洲人当年向往的东方,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东方,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因此,她们的东方,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脑中构想的东方,是自己想象的东方,而不是真实的东方因为实际的东方,离她们太遥远了,因此,她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思想,杜撰一个东方这就好比你在一瞬间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今后你却没法见到她,却常常回想她,甚至在梦中见到她,不过,你心中的她,和真实的她相差越来越大了正因为有距离,你的想象才能自由,你才能让本身充满主观能动性,这么一来,你期盼的偶像,和真实存在的她,是两回事情。

  回到启蒙问题的探讨上,西方人崇尚东方,认为是在用文明改造西方文化时,实际上,她们是自己在改造自己那也就是说,真实的启蒙运动,不是西方人借助外面的光芒来照耀本身,而恰恰相反,她们是在自我觉醒在其它的讲座场所,我曾经谈到过,西方文化的源头,更多的是,古希腊的哲学、犹太人的信仰、基督教的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全部是西方人的一个自然状态的萌发西方人真实的启蒙,并不是用外面的光明来照射她们,而是用自己的光芒照耀自己,用自己内心智慧的觉醒来改变自己  可见,启蒙一词的原义,并不是我们表面所了解的那样有关这一点,能够参考德语中启蒙一词的含义它和英语、法语、汉语中启蒙的意思不一样在德语中,启蒙指的是自我成长发育和自我进步的过程这可谓是愈加真切地表示了启蒙的本义不过呢,当今,大多数人了解的启蒙是:人的现实状况是蒙昧的,急切需要用外面的光芒在改造自己说穿了,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鼓吹的启蒙,就是要以西方的优秀思想来改造人这种启蒙,是一厢情愿的倾向,是将所谓优秀的思想灌输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走向光明,这种启蒙,和西方原创的启蒙完全是两码事在这种情况下,人变成了所谓的光明的奴隶,受它支配,人在所谓的光明面前,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被改造的对象。

这种启蒙的指导思想,可能恰恰造成了今天的很多被动、挨打和平庸人越来越缺乏发明力,越来越丧失个性,越来越没有了主动能力,越来越将本身活力瓦解启蒙”观念上的陷阱,可能是根源之一  好,我继续讲第三个词语,“当代化”恐怕,更是极少有些人怀疑,当代化一词背后,也有一个陷阱不过,这个词语背后的陷阱,是很显著的稍微有些汉语语感的同学,全部应该知道,什么叫“化”呢?它指的是不是某种东西,却要变成某种东西那么,当代化就意味着,人现在并不当代,还处于古代,在座的各位,2021年4月4日的这群北大学子,不是当代人,是古代人笑声)现在的人不算是当代人,只能算是古代人,古老的人要走向当代化,这就存在着一个时间上的混乱我们所说的“当代化”概念,和所说的“封建”一词,它们依靠的时空观是一致的即二者认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处于的现在才能算作现在,她们有权说:我处于当代,而人的当代,只相当于她们的古代这种思维,造成我们人不得不把自己的时间坐标取消   对比是什么呢?上个世纪初,也就是1905年,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这场革命能够简单概括为:自然科学范围内时间观念的革命,即打破统一的、绝正确、一元的时间坐标,转化为多元的、每一物质体系全部有独立坐标系的时间坐标。

这就意味着,时间成为一个相对性的坐标时间不可能脱离物质体系而存在,不存在一个绝对、唯一的坐标系爱因斯坦引导了绝对时空观向相对时空观的改变可是,一样是在二十世纪,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在社会科学范围,却有恰恰相反的转化起初,大部分社会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全部有本身独立的时间坐标,每一民族有不一样的历史纪年方法,如太阴历、格里高里历、黄历等而逐步地呢,演化成统一的、一元化的、绝正确时间坐标当二十世纪最终一天到来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全部为此而惋惜;当二十一世纪的太阳第一次升起的时候,全世界的大家全部以为和众不一样这时,我要发问了,这一天和其它天,真的不一样吗?其实没什么不一样的,只不过是西方纪年法的偶然设置,造成了这一天的特殊这种时空观,使得全世界人民全部追逐着同一个时空,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对时空观完全相反曾经有个小伙子问爱因斯坦,说她的相对论太抽象太深奥了,爱因斯坦打了个通俗而有趣的比喻:假如你面对一位罗嗦不停、说话含糊不清的老奶奶时,这时,一分钟好比一个小时;假如你跟心爱的人在一起时,一小时好比一分钟那么短暂这就是相对它告诉我们,时间是以每个主体的不一样状态来决定的,不一样主体之间不存在一个绝对同一的时间观念。

可是,二十世纪末期开始,我们却在社会生活领域建构了唯一的时空坐标这就是“当代化”概念的  有关这一点,有些人说得愈加激进部分,比如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名叫王小波,我跟她有过一次对话我谈起了以上三个词语背后的错乱,王教授赞同我的很多看法,不过,对于启蒙一词,她不一样意我的见解她说,封建一词,是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强加给人的;而当代化一词,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强加给全世界的笑声)这句话,我当初听起来,就以为很有意思以后,我查阅了一下,发觉她的说法还真有部分事实依据当年,共产国际的东方实施部,为了让朝鲜、、越南等国家跟着她走,就说:社会是发展的,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一直成长起来的,还处于封建社会,西方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比你高级,而我们苏联,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到了社会主义阶段,你看着办吧,到底是跟着西方走还是跟着我们走?跟着人家走也能够,不过跟着我们走,你就能够跳跃一级一想,既然能够跳一级,我们当然跟着共产国际走呀笑声)于是,我们把本身定位为封建社会,在苏联老大哥的率领下,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有关当代化这个词语,有这么回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有个亚洲基金会,现在依然存在,它资助了一次第三世界的大会。

大会会场在韩国的汉城,会议的专题是当代化问题从这次会议以后,当代化一词,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亚洲基金会的后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当初的意图是在文化上领导世界时尚,怎么领导呢?当年,西班牙人征服一块地方时,要把那里伊比利亚化;英国人征服一块地方时,要把那里英吉利化;荷兰人征服一块地方时,要把那里尼德兰化;法国人征服一块地方时,要把那里法兰西化;德国人征服一块地方,要把那里德意志化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国,美国人没有太大的底气说,让全世界全部美国化美国的主流即使是西方文化,但她毕竟是个大杂烩因此,她干脆选择了一个表面上含有普遍性的词语,不叫美国化,叫当代化当代化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说穿了,它的背后就是美国化我们的学者,对于当代化,做了那么多的研究,制造了那么多的标准,其实全部是人为想象出来的,美国人引领世界时尚的基础根基就是当代化   语,愈加糟糕,比教育还糟糕笑声)为何呢?学,原来就是效仿的意思,即有一个现成的结论、模式、楷范摆在面前,我去照搬它、模拟它、利用它,这就是学习习,只不过是练习,让你照搬和利用的时候,更为娴熟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是在这种学习的观念和行动中延续的。

这种学习,造成了文明的稳定,也造成了文明的停滞不前,丧失本身的活力和发明力人几乎只知道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中学、大学,学到博士,取得博士后学位,还有学到老,我们却没有想到,这种学习,是有问题的,它的后面蕴藏着巨大的陷阱,我们完全成了所谓真理、结论、模式、教科书的奴隶,我们成为被动的客体一百多年来,这种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我们由学习老祖宗转向学习西方人,我们以跟国际接轨为目标,说到底,他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们和生俱来的发明力、生命冲动、自主性、想象力全部抹煞了这种状态,造成了今天我们全部的死板和平庸西方人就不学习了吗?她们也学习不过,她们既在learn,又在studyStudy不等于我们概念中的学习,它指的是,在没有现成的结论、原理和答案的前提下,去寻求规则、公式、规律等,它更多的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发觉而我们人缺乏的就是这根弦假如这种状态不改变,谈什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在太过荒诞,只有思想处于脑震荡状态的人,才会提起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掌声)其实,我们的学习,是和另外一件东西,结合在一起的什么东西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全部认为知识是最主要的,其实还有比知识和结论更主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

推而广之,这种想象,包含着人的想象力、发明力、激情、生命冲动、革命精神、主观能动性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这些恰恰是人之为人最主要的东西现在天大部分的人,忘记了的正是这些,我们的教育,停留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上,把人和生俱来的可贵东西给断送了,而被动接收他人既定下来的文明   八大奇迹,作为兵马俑的代称,广为流传西安最显眼的宣传条幅上写着:“欢迎来到拥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西安!”这哪里是什么荣耀,这简直是一个耻辱啊!(掌声)还有什么湖北的三峡工程、四川的三星堆等,也全部在争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等外级”称誉 我们被西方人式的单一坐标套住了头脑,而这种坐标根本不具有任何普适性,我们为何要拽住它,用它来定位本身和本身的文化财富呢?我们实在是脑震荡有些厉害啊前面我们谈到过,当年西方人在走向当代文明的进程中,以东方文明为标兵,不过,这种标兵地理上离她们太过遥远,几乎是在不可企业的另一个世界,获取标兵的原型太过困难,于是,她们只能任凭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个“东方文明”,这实际上是发明了比如,《图兰朵》中设想的宫廷,和实际的宫廷,没有多少关系;《一千零一夜》中构想的,并不符合的实际情形西方人把的四大创造拿过去,利用自己的理论科学,做了一番根本的改造,使得它们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对于这一点,鲁迅说得更明白:蔡伦创造了造纸术,人用它来烧冥币,西方人却用来搞宗教改革如此的事例,太多太多的东西,一到西方,就被西方人用发明力变成了另有意义的东西可是,今天的人在接收和模拟西方时,以为太轻易了,太舒适了,太风光了有谁出国了,生活在洋人的世界里,有谁做了洋人的弟子,她一回国,就会受到众人的瞩目,就有了话语权力,她能和洋人平起平坐,谈笑风生,便自视有水平,有资历这种思维,其实就是一个脑震荡思维掌声)    改革是发展的灵丹妙药的唯一出路,是像西方曾经的那样,来一次宗教改革,或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或像德国那样,来一次大学运动大学运动,上个世纪的曾经昙花一现地进行过,比如蔡元培的北大建设、西南联大的大学重建人必需在自己的内部,建立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文化特区我第一次站在贵校的讲坛上时,讲到了二十一世纪大学运动的专题,当初我就强调了,应该建设文化特区,而不是仅仅搞经济特区,文化立国是我们的最终出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