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答案

s****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30KB
约8页
文档ID:157329874
教师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答案_第1页
1/8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复习专项训练一、“概括分析题”对点达标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解形象或张冠李戴1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 实”的错误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 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 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 “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 谕,改太学录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 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 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比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 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 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 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 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 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 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2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 错误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 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 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 呕血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比对: 参考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 母亲守孝期间的事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 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 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 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 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 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 此动吾军者邪? ”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 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 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 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 响一方比对: 参考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题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参考译文:(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 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 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 的军心吧?”(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正法,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 心才安定下来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 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问:“家中几人? ”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 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3.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之 处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 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 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 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 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 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 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 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比对: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 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 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 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翻倍。

魏征进谏说:“昔日 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 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 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 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 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 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 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 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 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 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4.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无中生有或以偏概 全”的错误原文: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 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 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 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 问,最终找到了县印比对: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府的 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的说法参考译文: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 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 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 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 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 人们佩服他的器量五)比对关系,看是否改变因果或事件杂糅5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强加因果或事件杂 糅”的错误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 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 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 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 士比对: 参考答案:改变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 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 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 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 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 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 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 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二、“概括分析题”提升练1. 选项:(2016 ■银川模拟T6C项)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 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 躲避不肯相见原文: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燕 火焚其须,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

至京,太祖命脱械以 礼遇之,授以官,不受3分)对比分析: 参考答案:选项中“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于文无据据原文可知, 应是感到内疚不肯相见译文:很久以后,又被抓获用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押他经过洛阳,见到汤和, (蔡子英)作长揖而不跪拜强迫他下跪,不愿意汤和发怒,点火焚烧他的胡须, 他一动也不动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躲避她而不肯与她 相见到了京城,太祖命令解除他的刑具以礼相待,授予他官职,他不接受2. 选项:[2017 ■拉萨模拟T2(3)C项]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 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 办了贪婪的都吏原文: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 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 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3分)对比分析: 参考答案:“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 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自伏”译文: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 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

张洽将 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 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 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 的兄弟顿时醒悟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3..(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初,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 之,毗难贰其主,不应命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 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 ”毗对曰:“明公 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 天亡尚之时也《三国志•辛毗传》)(选项)辛毗跟随哥哥投奔袁绍,袁绍死后辅佐其长子袁谭,虽然觉得袁氏兄弟不 和睦,有违天道,但不愿背弃故主,所以没有接受太祖征召比对:答案张冠李戴辛毗不愿背弃的是袁绍,而不是袁谭根据上下文,“毗难贰 其主”中的“主”是袁绍4.选项:(2016 ■乌鲁木齐模拟T6A项)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 盛应期知晓,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 儿吓得惶恐不安原文: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

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 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 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 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 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3分)对比分析: 参考答案:由原文中相关语句“投盐水中去”可知,“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 不正确,只是“将盐投入水中”而“人未入水”译文:盛应期,字思徵,是吴江人弘治六年考取进士任命为都水主事,出京 (赴任)管理济宁诸闸太监李广的家人贩卖私盐到济宁,害怕盛应期,把私盐扔 到水中离开正好南京负责贡品的官员诬陷盛应期阻挠进献新船,李广从中陷害 逮捕盛应期和主事官范璋关进了监狱范璋管理卫河,也是不顺从当权太监的人 罪案已定,(盛应期)被贬为云南驿丞正德初年,担任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 死了,他的妻子代理知府事务,儿子凤朝鸣为非作歹盛应期只身进入武定境内, 凤氏母子非常恐惧,归还了侵占的财物5. 选项:(2017 ■白山模拟T6C项)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 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 抚他。

原文: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 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 革而吾不知! ”(3分)对比分析: 参考答案:“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 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有误,据原文“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 可知,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译文: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 “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 ”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 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6. 选项:(2017 ■鞍山模拟T6D项)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退休回家,皇上 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原文: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 言官言其衰老,乞休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3分)对比分析: 参考答案:“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退休回家” “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 不正确,由原文“言官言其衰老,乞休”“汪直讽言官更劾复”可知,是王复自 己要求退休,汪直没有率领言官弹劾,而是指使言官弹劾。

译文: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 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言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 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言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很久 以后,去世7. (原文)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于是行冲请通撰古今书 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燹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 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旧唐书■元行冲传》)(选项)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 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燹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 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比对: 答案 曲解文意通撰……审核后”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请求通撰古今书 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燹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而 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燹等加以审核。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