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次到苏州现代文阅读答案

zzzjjjw****33331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0KB
约7页
文档ID:153866602
第一次到苏州现代文阅读答案_第1页
1/7

第一次到苏州现代文阅读答案第一次到苏州现代文阅读答案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单独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黄昏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那么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然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④第二天正式报到,完毕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漫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

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炎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渐渐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假设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1.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络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2.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络上下文,分析^p 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3分)答: ▲3.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络上下文,简要分析^p 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漫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3分)答: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4分)答: ▲【答案】1(2分)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比照,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表达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提醒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2.(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入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根本意思对即可)3.(1分)从构造上看,此句是过渡 (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场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4.(1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渐渐滚落的汗珠 (2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提醒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5.(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到达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展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作用题型方法(1)比照:__ 和 __ 形成鲜明比照,突出人(事)物 __ 的特点2)象征: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入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 __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开展作铺垫4)照应:使文章构造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衬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气氛,抒发情感,突出主题阅读理解小说语言品味题型答题方法常见题型: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考察名子或词语含义: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p 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三是注意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拟人、夸大等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__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③句子的作用,考虑三个方面构造:总起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主旨:点明或深化主旨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④句子赏析或段落赏析,考虑如下角度语言风格:朴素平实(乡村题材)、华美、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古诗词运用)、清丽、幽默、夸大、含蓄隽永等修辞或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同诗歌鉴赏)炼字: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句式:长短句交织有层次感;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优美,有气势。

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