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1KB
约24页
文档ID:2737332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1/24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3分)(xx秋•济宁期末)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B.“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2.(3分)(xx秋•宁波期末)用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XYZ①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②电解质盐化合物③胶体分散系混合物④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A.①B.②C.③D.④ 3.(3分)(xx•宜宾县模拟)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B.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D.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到0.2NA之间 4.(3分)(xx秋•济宁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2OCl2↑+H2↑+2OH﹣ B.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OH﹣NH3↑+H2O 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2ClO﹣+SO2+H20=CaSO3↓+2HClO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5.(3分)(xx春•南京校级期末)以下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 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③氯气能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④HCl比H2S稳定; 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 ⑥HClO4酸性比H2SO4强;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 ⑧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 6.(3分)(xx秋•济宁期末)下列有关粒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检验SO42﹣: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检验CO32﹣: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C.检验I﹣: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检验Cl﹣: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7.(3分)(xx•宜宾县模拟)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关于离子共存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Fe3+、Na+、Cl﹣、SO42﹣ B.b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4+、Ca2+、AlO2﹣、I﹣ C.c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Ba2+、Cl﹣、CO32﹣ D.d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K+、SO32﹣、Cl﹣ 8.(3分)(xx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 制取并吸收HClB. 实验室制氨气 C. 除去Cl2中的HClD.分离液体混合物 9.(3分)(xx秋•洛阳期中)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Fe3O4FeCL3.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3分)(xx•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②③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A.AB.BC.CD.D 11.(3分)(xx秋•辽宁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⑥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①④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③⑤⑥ 12.(3分)(xx秋•唐山期末)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13.(3分)(xx秋•青岛期中)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 14.(3分)(xx秋•沂南县校级月考)元素X的单质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如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其中m≠n,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不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 B.若X为Fe,Y只能为Cl C.X一定为金属元素 D.若X为Fe.Y可为Cl、Br,但不能是I 15.(3分)(xx秋•济宁期末)U常见化合价有+4和+6,硝酸铀酰[UO2(NO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UO2(NO3)2]﹣﹣UxOy+NO2↑+O2↑(未配平),将气体产物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盛水的水槽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则生成的铀的氧化物化学式是(  ) A.UO2B.2UO2•UO3C.UO3D.UO2•2UO3 16.(3分)(xx•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52分)17.(12分)(xx秋•江西期中)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Mg2+、CO、Ba2+、SO.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1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加足量BaCl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g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阴离子符号物质的量浓度(mol/L)                        (3)试确定K+是否存在?      ,判断的理由是      . 18.(12分)(xx秋•潍坊期中)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现象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1            方案2            (4)结论: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5)实验后的思考: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氧化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9.(14分)(xx•广东模拟)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红色金属M和金属E并进行如下框图所示转化,获得高效净水剂K2EO4.(答题时,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中的M、E均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离子方程式:      .(2)检验X中阳离子的方法和现象是      .(3)某同学取X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酸化并加入KI和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4)由MSO4的蓝色溶液经一系列操作可以获得蓝色晶体,这些操作中用到的实验仪器除了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      (填写仪器名称).(5)某同学利用H2还原MO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如图是测定装置示意图,A中试剂是盐酸.①仪器B中应装入      ,装置D的作用      ;②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应首先“加热反应管E”还是“从A瓶中逐滴加入液体”?      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20.(14分)(xx•北京)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xx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3分)(xx秋•济宁期末)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B.“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硅和二氧化硅;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被还原生成Fe3+,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B.氮氧化物主要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也可引起臭氧空洞;C.一些重金属离子(如Cu2+、Ba2+、Pb2+、Ag+等)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D.二氧化硅为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能与碱反应;解答:解:A.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被还原生成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A正确;B.氮氧化物主要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也可引起臭氧空洞,故B正确;C.重金属铬能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使其丧失生理活性,对人体造成危害,故C正确;D.二氧化硅为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也可与强碱反应,所以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矾净水的原理、“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以及蛋白质的变性等,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2.(3分)(xx秋•宁波期末)用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XYZ①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②电解质盐化合物③胶体分散系混合物④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A.①B.②C.③D.④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Z包含Y,Y包含X,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解答:解: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电解质和盐都属于化合物,但某些共价化合物是电解质,则电解质包含盐,应X包含Y,故B错误;C、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则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都属于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等,则金属氧化物包含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物质的种类,并能利用其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是解答的关键. 3.(3分)(xx•宜宾县模拟)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B.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D.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到0.2NA之间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胶体粒子是由多个氢氧化铁聚集成较大颗粒的粒子;B、从 Cu2S和Cu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铜元素在Cu2S和CuO中的质量分数相同;C、Cl2溶于水,只有部分Cl2反应;D、根据Na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解答:解:A、胶体粒子是由多个氢氧化铁聚集成较大颗粒的粒子,因此无法确定Fe(OH)3的数目,故A错误;B、从 Cu2S和Cu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铜元素在Cu2S和CuO中的质量分数相同,无论Cu2S和CuO物质的量之比如何变化,8.0g混合物中铜元素物质的量为0.1mol,即0.1NA,故B正确;C、Cl2溶于水,只有部分Cl2反应,故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氯气的量,故C错误;D、Na元素的化合价从0变化为+1价,转移1个电子,所以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外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问题. 4.(3分)(xx秋•济宁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2OCl2↑+H2↑+2OH﹣ B.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OH﹣NH3↑+H2O 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2ClO﹣+SO2+H20=CaSO3↓+2HClO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电解生成氢氧化镁、氢气、氯气;B.漏写碳酸氢根离子与碱的反应;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答:解:A.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的离子反应为Mg2++2Cl﹣+2H2OCl2↑+H2↑+Mg(OH)2↓,故A错误;B.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的离子反应为NH4++HCO3﹣+2OH﹣NH3↑+2H2O+CO32﹣,故B错误;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的离子反应为Ca2++ClO﹣+SO2+H20=CaSO4↓+2H++Cl﹣,故C错误;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的离子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CD中的氧化还原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5.(3分)(xx春•南京校级期末)以下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 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③氯气能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④HCl比H2S稳定; 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 ⑥HClO4酸性比H2SO4强;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 ⑧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②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④非金属间的置换;⑤跟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的程度等几个方面比较.解答:解:①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比较,如HClO的氧化性比HClO4的氧化性强,但都为Cl元素,故①错误;②单质的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②错误;③气体的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③错误;④氢化物的稳定性可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故④正确;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⑤正确;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依据,HClO4酸性比H2SO4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⑥正确;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⑦正确;⑧非金属性取决于得电子的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无关,故⑧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比较依据,此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 6.(3分)(xx秋•济宁期末)下列有关粒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检验SO42﹣: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检验CO32﹣: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C.检验I﹣: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检验Cl﹣: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SO32﹣、Ag+等的干扰;B、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2﹣;是可能是HCO3﹣、SO32﹣、HSO3﹣;它们与盐酸生成的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有I2;从而证明有I﹣存在;D、检验Cl﹣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稀硝酸.解答:解:A、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SO32﹣、Ag+等的干扰后,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故A正确;B、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2﹣;是可能是HCO3﹣、SO32﹣、HSO3﹣;它们与盐酸生成的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2﹣;故B错误;C、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有I2;从而证明原溶液中有I﹣存在,故C正确;D、检验Cl﹣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故D正确.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合理的现象即可鉴别,同时要注意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 7.(3分)(xx•宜宾县模拟)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关于离子共存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Fe3+、Na+、Cl﹣、SO42﹣ B.b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4+、Ca2+、AlO2﹣、I﹣ C.c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Ba2+、Cl﹣、CO32﹣ D.d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K+、SO32﹣、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从图象判断各点的酸碱性,然后判断离子是否共存来解答,A.a点对应的溶液,c(H+)=c(OH﹣),溶液显中性;B.b点对应的溶液中,c(H+)>c(OH﹣),溶液显酸性;C.a点对应的溶液,c(H+)=c(OH﹣),溶液显中性;D.d点对应的溶液中,c(H+)<c(OH﹣),溶液显碱性.解答:解:A.a点对应的溶液,c(H+)=c(OH﹣),溶液显中性,不可能存在大量的Fe3+,Fe3+在pH为4.7转化为沉淀,故A错误;B.b点对应的溶液中,c(H+)>c(OH﹣),溶液显酸性,AlO2﹣、H+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C.a点对应的溶液,c(H+)=c(OH﹣),溶液显中性,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D.d点对应的溶液中,c(H+)<c(OH﹣),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准确利用图象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8.(3分)(xx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 制取并吸收HClB. 实验室制氨气 C. 除去Cl2中的HClD.分离液体混合物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HCl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B.遇冷后NH3和HCl马上化合为NH4Cl;C.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D.温度计时测量蒸汽的温度.解答:解:A.HCl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应用倒置的漏斗防倒吸,故A错误; B.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遇冷后NH3和HCl马上化合为NH4Cl,故B错误;C.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故C正确;D.温度计时测量蒸汽的温度,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制备以及分离提纯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 9.(3分)(xx秋•洛阳期中)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SO3H2SO4③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④FeFe3O4FeCL3.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③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④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解答: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③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③正确;④四氧化三铁中含有+2、+3价的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不是只有氯化铁,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元素化合性质、侯德榜制碱法,难度中等,注意侯德榜制碱法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以便获得高浓度离子溶液. 10.(3分)(xx•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②③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A.AB.BC.CD.D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硝酸具有挥发性、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为无色.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解答: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故选:A.点评: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1.(3分)(xx秋•辽宁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⑥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①④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③⑤⑥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①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有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②浓硫酸稀释放热,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倒入其他溶液;③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④稀硝酸与Ag反应;⑤浓硝酸为液体,见光易分解;⑥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气体为氨气.解答:解:①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有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则可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故正确;②配制硫酸溶液时,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故错误;③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利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应利用pH计,故错误;④稀硝酸与Ag反应,则可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故正确;⑤浓硝酸为液体,见光易分解,则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正确;⑥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含NH4+,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仪器的洗涤、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pH测定、离子检验等为解答的关键,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xx秋•唐山期末)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考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硝酸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硝酸是氧化性酸,具有强氧化性,CaSO3中S为+4价,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硫的氧化性减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C、Na、K性质相似,金属性K比Na强.D、Na的金属性很强,投入溶液中先与水反应.解答: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aSO3中S为+4价,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不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氯化铜,铜为+2价,氯气氧化性比硫的强,铜能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Cu2S,铜为+1价,故B错误;C、Na、K同族性质相似,金属性K比Na强,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反应更剧烈,故C正确;D、金属性Zn>Ag,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Zn+2Ag+=Zn2++2Ag,Na的金属性很强,投入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不能置换出溶液中Ag+,故D错误.故选:C.点评:类推是学习化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注意物质性质的区别,不能以偏概全.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 13.(3分)(xx秋•青岛期中)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钡、盐酸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硝酸铵和Na2CO3、AgNO3、BaCl2、HCl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D、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以及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解答:解:A、在所有溶液中,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钡、盐酸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故A正确;B、硝酸铵和Na2CO3、AgNO3、BaCl2、HCl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故B正确;C、如果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只有一支试管出现气体,一只试管出现沉淀,故C错误;D、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以及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最后加入BaCl2溶液,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逐步推理,该题难度不大. 14.(3分)(xx秋•沂南县校级月考)元素X的单质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如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其中m≠n,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不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 B.若X为Fe,Y只能为Cl C.X一定为金属元素 D.若X为Fe.Y可为Cl、Br,但不能是I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推断题.分析:由产物组成知X具有多种价态,当X是铁时,Y可以是氯气、溴单质;当X是碳时,Y可以是氧.解答:解:A.当X是碳单质时,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可以和Y(氧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单质碳化合为一氧化碳,X、Y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若X是铁,Y可能是Cl、Br,溴和氯气氧化性都较强,溴和氯气与铁反应生成铁盐,故B错误;C.由A、B可知,X可能为金属,也可能为非金属,故C错误;D.若X是铁,Y可以是Cl、Br,但不能是I,碘的氧化性较弱,和铁反应生成碘化亚铁而不是碘化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及转化关系,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注意在中学阶段金属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只有铁和铜,只要判断出金属具有可变化合价,就能说明金属为铁或铜,一般情况时判断为铁. 15.(3分)(xx秋•济宁期末)U常见化合价有+4和+6,硝酸铀酰[UO2(NO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UO2(NO3)2]﹣﹣UxOy+NO2↑+O2↑(未配平),将气体产物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盛水的水槽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则生成的铀的氧化物化学式是(  ) A.UO2B.2UO2•UO3C.UO3D.UO2•2UO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将二氧化氮、氧气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盛水的水槽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根据原子守恒,将UO2(NO3)2改写成UO3•2NO2•O2,据此解答.解答:解:将二氧化氮、氧气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盛水的水槽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根据原子守恒,将UO2(NO3)2改写成UO3•2NO2•O2,故生成铀的氧化物化学式是UO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原子守恒,将化学式改写成产物的形式,较配平简单,注意体会. 16.(3分)(xx•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再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据此计算;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据此判断;C、利用极限法解答,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验证判断.解答:解: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0.03L1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故6:5<n(Na+):n(Cl﹣)<2:1,7:3>2:1,故B错误;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1=0.25mol,故C正确;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生成NaCl获得的电子为11mol1=11mol,生成NaClO、NaClO3失去的电子为2mol1+1mol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难度较大,注意极限法与守恒法的利用.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52分)17.(12分)(xx秋•江西期中)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Mg2+、CO、Ba2+、SO.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1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加足量BaCl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g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不能确定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Ba2+、Mg2+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阴离子符号物质的量浓度(mol/L) SO  0.1  CO  0.2 (3)试确定K+是否存在? 存在 ,判断的理由是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H、CO和SO.经计算,N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CO、S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和0.01mol,根据电荷守恒,得K+一定存在 .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证明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共存;1、根据题意分析,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推得可能含有Cl﹣、CO32﹣、SO42﹣.第二份溶液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推得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存在Mg2+.第三份溶液利用发生的离子反应,经过计算、推得一定存在CO32﹣、SO42﹣,一定不存在Ba2+;2、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即可推出K+一定存在,由K+物质的量的变化分析Cl﹣的情况.解答:解:根据题意,Ba2+和SO4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因此两者不能共存.Ba2+和CO3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CO3↓,因此两者也不能共存.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CO32﹣+2Ag+═Ag2CO3↓、SO42﹣+2Ag+═Ag2SO4↓,所以可能含有Cl﹣、CO32﹣、SO4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5mol,和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的只能是NH4+,而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不存在Mg2+.故可确定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存在Mg2+.根据反应NH4++OH﹣═NH3↑+H2O,产生NH3为0.05mol,可得NH4+也为0.05mol;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部分沉淀溶于盐酸为BaCO3,部分沉淀不溶于盐酸为BaSO4,发生反应CO32﹣+Ba2+═BaCO3↓、SO42﹣+Ba2+═BaSO4↓,因为BaCO3+2HCl═BaCl2+CO2↑+H2O而使BaCO3溶解.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一定不存在Ba2+.由条件可知BaSO4为2.33g,物质的量为═0.01mol则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SO42﹣物质的量浓度==0.1mol/L BaCO3为6.27g﹣2.33g═3.94g,物质的量为═0.02mol.则CO32﹣物质的量为0.02mol,CO32﹣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由上述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一定不存在Mg2+、Ba2+.而CO32﹣、SO42﹣、NH4+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0.01mol、0.04mol;CO32﹣、SO4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2mol2、0.01mol2,共0.06mol,NH4+所带正电荷为0.05 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一定存在,K+物质的量≥0.01 mol,当K+物质的量>0.01 mol时,溶液中还必须含有Cl﹣;当K+物质的量=0.01 mol时,溶液中不含有Cl﹣;(1)依据上述分析可知Cl﹣可能含有,依据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含有Mg2+、Ba2+;故答案为:不能确定;Mg2+、Ba2+;(2)依据上述分析计算,得到一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O32﹣、SO42﹣,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CO32﹣)=0.2mol/L;c(SO42﹣)=0.1mol/L;故答案为:一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O32﹣、SO42﹣,0.2 0.1;(3)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一定不存在Mg2+、Ba2+.而CO32﹣、SO42﹣、NH4+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0.01mol、0.04mol;CO32﹣、SO4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2mol2、0.01mol2,共0.06mol,NH4+所带正电荷为0.05 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K+一定存在,K+物质的量≥0.01 mol,当K+物质的量>0.01 mol时,溶液中还必须含有Cl﹣;当K+物质的量=0.01 mol时,溶液中不含有Cl﹣;故答案为:存在;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一定不存在Mg2+、Ba2+.而CO32﹣、SO42﹣、NH4+物质的量分别为0.02mol、0.01mol、0.04mol;。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