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导学案课题: 跳 水 授课年级组:四年级课型:阅读课 课时安排:三课时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词6个:钻来钻去、模仿、钩住、脱险、桅杆、龇着牙、粉碎学习多音字:爪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3、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4、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过程与方法:1、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重难点预见: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3、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词6个:钻来钻去、模仿、钩住、脱险、桅杆、龇着牙、粉碎。
学习多音字:爪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词6个:钻来钻去、模仿、钩住、脱险、桅杆、龇着牙、粉碎学习多音字:爪知识链接:收集材料教材助读了解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学法指导: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5 分)1、自己解决课文中的字词2、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2分)教师根据学情,呈现教学目标、明确导学任务:1、自己独立自行解决生字词2、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对课文进行预习,勾画、标注、抄写并熟记基础知识4、了解作者,整体感知,书面完成预习自测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9分)难点探究一: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一类生字难记字的字形,字音;2、收集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释义;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3分)1、指名四人小组的成员上台听写一类生字,并组词2、指名二人小组的成员在小黑板上正确、工整地抄写二类词语并让其他组的成员推火车认读3、指名小组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根据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引导、点拨、矫正。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0分)组词:凶( ) 说( ) 逃( ) 措( ) 控( ) 端( )汹( ) 脱( ) 洮( ) 错( ) 恐( ) 瑞( )六、课后提升:( 1分 ) 作业布置: 填天练习册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2、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课时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知识链接:复习课文的内容学法指导: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5分)1、弄明白故事中甲板、桅杆、横木(注意不是一根)、船舱的大致位置,出事时人物的大体位置2、小组内复述课文,互相纠正情节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提醒大家复述时不要背书二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完成下面3个任务:1、完成摘录笔记,摘录本课生字新新词2、弄明白故事中甲板、桅杆、横木(注意不是一根)、船舱的大致位置,出事时人物的大体位置3、小组内复述课文,互相纠正情节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提醒大家复述时不要背书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9分)难点探究一: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试将课文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局划分为三个部分。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不知所措:探究点二: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3分) 含英咀华(见《语文配套练习》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0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环游——( ) 模仿——( ) 放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灵巧——( ) 模仿——( ) 放肆——( )摇晃——( ) 风平浪静——( )六、课后提升:( 1分 )作业布置: 填天练习册第一、二题完成语文配套练习1、2两小题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课时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知识链接:复习课文的内容学法指导: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5分)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学法:请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
二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小组内复述课文,互相纠正情节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提醒大家复述时不要背书2、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9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点一: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组内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探究点二:用尽量少的文字说明人物之间的联系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3分)1、读了最后一段,你对船长有什么认识?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0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记叙了在( )的一天,孩子爬上桅杆去夺帽子,最后走上桅杆顶端横木而步入绝境在这( )的时刻,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 )表现出船长( ) 2、思考:既然船长是中心人物,为什么只用四句写他,而又用很多篇幅写水手?六、课后提升:( 1分 ) 作业布置: 读了最后一段,你对船长有什么认识?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课后反思: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导学案课题: 沙漠之舟 授课年级组:四年级主备人: 复备人: 复核人:课型:阅读课 课时安排:三课时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词 水源、储藏、积蓄、滚热、松软、维持、飞滚、渡过.2、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4、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1、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预见: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词 水源、储藏、积蓄、滚热、松软、维持、飞滚、渡过.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2、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知识链接: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骆驼的知识,准备上课时在小组内交流。
学法指导: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5 分)1、自己解决课文中的字词2、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2分)教师根据学情,呈现教学目标、明确导学任务:1、自己独立自行解决生字词2、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对课文进行预习,勾画、标注、抄写并熟记基础知识4、了解作者,整体感知,书面完成预习自测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9分)难点探究一: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一类生字难记字的字形,字音;2、收集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释义;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3分)1、指名四人小组的成员上台听写一类生字,并组词2、指名二人小组的成员在小黑板上正确、工整地抄写二类词语并让其他组的成员推火车认读3、指名小组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根据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引导、点拨、矫正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0分)组词:漠( ) 敏( ) 陷( ) 畜( ) 营( ) 维( )模( ) 梅( ) 馅( ) 儲( ) 莹( ) 推( )2、完成《语文配套练习》“温故知新”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学习重难点预见:1、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知识链接:继续了解 沙漠之舟学法指导: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导学流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5 分)1、完成摘录笔记,摘录本课生字新新词2、准备骆驼的图片或挂图,指出下列器官:脖子、鼻子、胼胝、脚掌、驼峰通过查字典或词典,理解器官的意思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2分)教师根据学情,呈现教学目标、明确导学任务:1、骆驼具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特点使之能够适应沙漠生活?2、说说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9分)难点探究一: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骆驼具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特点使之能够适应沙漠生活?2、说说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探究点二:骆驼有哪些特殊的本领?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3分)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骆驼和船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次体会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0分)1、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 ” (1)骆驼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很灵敏 (2)骆驼有(一、两、三)个脚趾。
(3)骆驼的鼻子(嗅觉灵敏;能认路;能挡风沙) (4)驼峰里储藏着(脂肪、水、食物) (5)沙漠刮风时,骆驼就(站着、脆着、趴着、卧着)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要明白:通过略读搜索信息很重要2、完成《语文配套练习》“温故知新”六 课后提升; 背诵课文体会骆驼为什么称为沙漠之舟?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做题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重难点预见:多音字的收集学法指导:小组探究做题、教师点拨纠正.导学流程:一、我积累的多音字 二、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三、补充成语 长途( )渉 日夜( )程 ( )暑严( ) ( )边无际 ( )天( )地 人烟( )少 清脆( )耳 恰如其( )四、句子练功房1)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缩句: (2)人们把它看作度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这句话把沙漠比作 ,把骆驼比作 ,强调了骆驼在沙漠交通中的 五、完成课文后面第二个思考题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