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___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_____A)香九龄,能温席 (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的字词1)尝:_______ (2)竞走:_______(3)唯:_______ (4)信然: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4.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
[3]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5. 古文练习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衡乃穿壁以引其光[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6.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取之满握 “之”的意思是(_____)(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2)母曰“曰”的意思是(_____)(A.说,告诉 B.日子)(3)汝勿贪多 “汝”的意思是(_____)(A.你 B.女孩)[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 。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家贫:___________ 萤:___________[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说,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2]解释下面的词语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
[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11.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____》 )A. 《三字经》 B. 《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ān B. yī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炎帝之/少女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 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12. 阅读与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注释)①选自《淮南子·天文训》②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③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④维;绳子⑤绝;断⑥焉;这,这里⑦潦:路上的流水、积水[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颛顼失败了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4)因为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2]共工触山反映了古代人民( )的愿望A.争做帝王 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C.改变宇宙 D.改变土地[3]下列对共工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B.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C.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有勇无谋,性格暴躁,偏激任性,破坏环境[4]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
[5]你赞成共工触山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2]按原文内容填空[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2)家贫不常得油[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14.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王育苦学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选文有删改)(注)①豕(shi):猪②鬻(yù):卖[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育常有暇拾薪(空闲,没有事的时候)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3]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上。
[4]郭子敬赞赏王育是因为(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