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的债务》铁凝阅读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1956 年的债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18 分)1956 年的债务铁凝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 1956 年,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我找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 ⋯ ⋯ 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 2009 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父亲见他点了头,吃力地抽出一个皱巴巴信封,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咱就按 1956 年的定期利息算吧, 58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福安市人民医院 ”字样,不觉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父亲36 元薪水要顾八张嘴,他嘱咐上街买菜的母亲说,你买茄子,是买一个大的呢还是买两个小的?依我看你要买一个大的为什么?两个小的会多出一个茄盖儿,占分量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当年他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揭短似的说, “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 ”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
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就在准备好还钱的时候他调到北京去了 ⋯ ⋯ 父亲振振有辞,但据万宝山所知,自从那 “著名 ”的五块钱之后,父亲终生没再向别人借过钱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先后离开了生养他们的这个城市,就仿佛共同被父亲的吝啬吓怕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拒绝再和父亲近距离地生活只有万宝山留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相隔两条马路退休以后父亲时间更多了,他曾经要求万宝山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放在他们身边照顾,被万宝山的爱人坚决拒绝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他成人之后在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当水暖工,假若去还钱的成本超出了要还的钱数,那他决不贸然行事秋天了,学校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他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站在 a8 的木栅栏之外背过身去,一阵莫名地瑟缩虽然他早已知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他们今天这生活的气派,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
这简直有点滑稽一想到 “滑稽 ”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 a8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忽地,他的腿像被施了法术似的不能动弹,几个风筝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 a8 走,他发现,当他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 选自《上海文学》 2010年第 5 期,有删改)1.父亲生前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2.小说最后一段写万宝山决定还债,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 分)答:3.请统观全文对父亲的叙写,分析父亲形象 (4 分)答:4.本文写了一个还债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 分)答:参考答案:1.父亲生前生活在一个清贫、被别人鄙视、被家人疏远的环境中2 分)36 元薪水要顾八张嘴,邻居的小孩说他借钱不还,家人拒 绝和他近距离生活,临终时还要儿子以拥抱的形式确认答应替他还钱的承诺,所有这些,都暗示了父亲生活的环境。
2 分)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2 分)通过动作写心理:脚步均匀地走,勇敢地舒展胳臂,表现了万宝山气定神闲,不再纠结1 分)化虚为实写心理: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形象地写出了万宝山卸下心理负担后的畅快 1 分3.①要儿子 “无论如何 ”替他把钱还上:表现父亲临终不忘还债的诚信②“著名 ”的五块钱后,父亲终生再没借过钱;父亲自己生前不还,临终时让儿子亲自还债,给儿辈卸掉压了五十三年的心理包袱:表现父亲在尽最大努力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③让母亲买一个大茄子而不买小茄子:表现父亲节俭到了吝啬的程度④要求万宝山把女儿放在他身边照顾:表现父亲心疼儿孙的慈爱⑤张开胳膊的形象促使儿子坚定地去还债:表现父亲的行为和心理对后代有重要影响总之,父亲是一个节俭、慈爱、守诚信、有尊严、行为对后代有重要影响的老人形象每点 1 分,答对四点得 4 分,无情节分析不给分)4.①父亲临终还债,儿子战胜卑怯还债:表现人们应恪守诚信美德②父亲知道因自己欠债未还导致儿子赊不到冰棍后终生再没借过钱;表现人要有尊严,人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③方宝山几乎不能面对与李家再次比出的巨大差距:表现社会应给穷人更多的机会,努力让大家配合富裕。
④张开胳臂的动作对方宝山影响巨大:身教胜于言传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 “父亲 36 元薪水要顾八张嘴 ”体现出父亲的清贫;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当年他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揭短似的说, “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 ”,体现出别人对父亲的鄙视;“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先后离开了生养他们的这个城市,就仿佛共同被父亲的吝啬吓怕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拒绝再和父亲近距离地生活 ”说明了家人拒绝和他近距离生活; “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 ”体现了父亲临终时还要儿子以拥抱的形式确认答应替他还钱的承诺2.试题分析: “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 a8 走”, 是通过动作写心理,写出他的气定神闲,不再纠结; “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万宝山卸下心理负担后的畅快3.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父亲的形象:父亲临终不忘还债的诚信;父亲在尽最大努力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父亲的节俭;父亲心疼儿孙的慈爱;父亲的行为对后代有重要影响。
4.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父亲还债的故事,探究出其中某些深刻意蕴,然后再对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 分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