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实验初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kg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8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B.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外可以直接对话C.声音在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D.地震、海啸发生时,不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A. 道路“转弯镜” B.叉鱼时,要对准看到 C.透过树叶的 D.阳光下人形使视野更广阔 的鱼的下方投掷鱼叉 阳光 成的影子图1.图1所示的几种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 B C D图2.铁是一种晶体,如图2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A B C D图3.根据图3中所给A、B两物体的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丁甲丙甲乙甲图4.如图4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 B.乙、丙 C.乙、丁 D.甲、丙A.向外旋转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D.向上旋转图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是图5所示的.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的、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的、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C.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公园里,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 中传播能够分辨出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鸟发出声音的 ▲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我们看到各种颜色的花朵,是光的 ▲ 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 (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孔隙,在地面形成明亮的光斑;当太阳正对凸透镜时,有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白纸上也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前者光斑的形成说明 ▲ ,后者光斑的形成说明 ▲ 。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 ▲ ;图6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030℃图6图7.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7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甲 ▲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 ▲ 球的运动速度较大(两空均选填“甲”或“乙”).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原因是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白板能反射 ▲ 颜色的光我们看到白板上的字迹是黑色的,是因为黑色字迹 ▲ (填“能”或“不能”)反射光.小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 ▲ m,像高_ ▲ 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他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上以正常步行的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 m/s;(2)小华正常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 ▲ .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 的 ▲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 (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51分,解答24、25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2)如图9所示,分别作出光线通过甲、乙两个透镜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3)如图10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AB边进入玻璃砖到AC边离开玻璃砖的径迹. FFOFF甲乙图8图9图10300.(6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11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探测船最好采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图11.(5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5: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23: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6分)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图12(1)将托盘天平放在 ▲ 台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2甲所示,此时应向 ▲ (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 ▲ (选填“左”或“右”)盘,往另一盘增减砝码时要使用 ▲ ;(3)多次增减砝码,当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附近,此时应移动 ▲ 使横梁恢复平衡;若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g.(8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13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图13(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像。
.(8分)如图14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0090℃图14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4)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5)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合理即可).(8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20304050cm光屏图15(1)如图15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 (选填“倒立”或“正立”)、 ▲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 ▲ 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 ▲ 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 ▲ 向 ▲ 移动。
.(3分)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16中(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16中(3)、(4)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图16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