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8月月考试题 (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V 51 Cr 52 Mn 55 Fe 56 Cu 64 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Na2FeO4能同时代替漂粉精和明矾进行水处理C.目前钛还不能大规模应用,不是储量少而是冶炼成本高D.添加含铂、铁、钾、铜等金属化合物使烟花呈现绚丽缤纷的颜色2.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B.127I和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 C.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 D.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2NAB.1 mol羰基与28g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 NAC.38.4 g S2和S8的混合物所含硫原子数为1.2NAD.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1.5NA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填充钠蒸汽B.MgO、Al2O3熔点高,均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 Na+、AlO2-、NO3-、HCO3-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I-、Cl-、NO3-、Na+C.c(Al3+)=0.1mol/L的溶液中:K+、Na+、NO3-、ClO-D.的溶液中W W W K S 5 U . C O M: Na+、Fe2+、NO3-、SO42-6.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 H2O ” 表示的是( )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 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C.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 D. 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7.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 + 4O2F2 = SF6 + 2HF + 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是氧化产物 B.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C. 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标准状况下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8.海水是镁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成生石灰;②在引有海水的渠中加入生石灰,经过沉降,然后过滤得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稀盐酸反应,然后结晶、过滤、干燥;④电解获得产物。
根据上述提取镁的全过程,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用15 mL 2 mol/L的H2SO4溶液与15 mL 3 mol/L的Na2CO3溶液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制得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 A.把Na2CO3溶液滴加到H2SO4溶液中 B.把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 C.把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不断搅拌 D.把H2SO4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10.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Al2O3的熔点髙于Al将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B制备Fe(OH)3胶体向稀氨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C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干燥稀硫酸试液过 量无明显 现象Ba(NO3)2溶液气 体滤液X沉淀A过 量气 体滤 液沉淀BNaOH溶液过 量CO2少量沉淀C12.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Al3+、Cl-、SO42-、CO32-、AlO2- 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Cl-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2+和Ba2+C.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D.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42-甲甲丁乙丁丙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NaAlO2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B.若甲为Na,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稀硝酸 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氨水14.下列图示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比较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 B.检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CO2 C.观察Fe(OH)2的生成 D.蒸干氯化铝溶液制AlCl3·6H2O15.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 B. C. n = m +17Vc D. <p<16. 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C.该工艺流程只有CO2可循环利用 D.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若在实验室中进行,一定需要玻璃棒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52分17.(9分)某无色澄清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Cu2+、Ba2+、SO42-、NO3-、I-、Cl-、H+、K+等离子中的两种或多种,做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溶液加入少量Na2SO3后有气体产生,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过滤; ②在①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硝酸沉淀不消失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①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是 ,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在第②步反应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
(2)由以上实验,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对可能含有的阳离子进一步确认18.(10分)I. 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FeCl3 净水的原理是 FeCl3 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除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工业上用NaClO3 氧化酸性FeCl2 溶液得到FeCl3 完成NaClO3 氧化FeCl2 的离子方程式: ClO3-+ Fe2++ = Cl-+ Fe3++ 3)通过控制条件,FeCl3 在溶液中水解生成聚合氧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Fe3+ + yH2O Fex(OH)y(3x-y)+ + yH+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H4HCO3II.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吸收尾气中的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再生FeCl3并回收H2。
4)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综合分析可知该方法有两个显著优点: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 ② 19.(12分)铝是在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金属元素,也是现今使用仅次于铁的金属1)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 、2Al(OH)3 Al2O3 +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用铝制易拉罐收集一满罐CO2,加入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口封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开始易拉罐会“咔咔 ”作响,安静一会后又会作响B.开始变瘪是因为发生反应:CO2+ OH- = HCO3-C.易拉罐最后会鼓起来D.用手摸易拉罐会有发烫的感觉(3)将2g铝粉与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 相同质量的铝粉与足量的下列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金属单质质量最少是( ) A.Fe2O3 B.V2O5 C.Cr2O3 D .Fe3O4 E.MnO2(4)现有700g 84%H2SO4溶液、KOH固体280g、足量铝屑和水(不能用其他药品),能制得Al(OH)3的最大质量是 。
20. (10分)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质量为m g的碳酸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样品,并用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组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氧气的体积,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按实验先后流程用①②等表示)甲同学读取实验数据时应冷却至室温、 和眼睛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2)乙同学想通过仪器的连接顺序①②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碳酸钠含量 (填“偏低”、“偏高”、“准确”) (3)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每种仪器只准使用一次),写出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 (用ABC…等表示) (4)按(3)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分别是w1 g和w2 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由于受到仪器的局限,(3)的改进装置的不足是 V(H2)/Lxy10图1a21.(11分)运用图像可以很方便地表达化学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
请认真观察下列四幅图像回答相关问题:3.0882.8abc图2t(1)下列过程中体系中某种微粒随加入物质变化符合图1的是 (填序号)A.向铁粉逐滴加入稀硝酸时c(Fe3+)B.向稀硫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V(CO2)C.向NaOH溶液中加入氯化铝溶液时n[Al(OH)3]D.向NaHSO3溶液中加入碘酸钾溶液时n(I2)(2)图2为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加入到三份100mL x mol/L的盐酸中,标准状况下得到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则加入金属的质量为 g,使用的盐酸浓度x = 3)向含有NaOH、NaAlO2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关系如图3,则原溶液中n(NaOH): (NaAlO2):n [Ba(OH)2] = : : 14)一定温度下,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在干燥空气中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图4为残余固体质量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图,则bc段固体的化学式为: 荆门市一中xx高三年级8月月考化学参考答案D A D B B ; B B C A C; A D D C C; D17. (9分)(1)NO BaSO4 AgCl(各1分) (2)H+、NO3-、Ba2+ (2分,每种离子各1分,出现错误答案2分全扣) Cu2+、SO42-、I-(2分,少一种离子扣一分,扣完为止;出现错误答案全扣) (3)K+的检验: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沉淀(1分)。
用铂丝蘸取上层清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看到紫色火焰,则含K+,否则不含(1分,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给分);18. (10分)I.(1)Fe3+水解产生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2分) 2Fe3+ + Fe = 3 Fe2+(1分)(2)1 6 6H+ 1 6 3H2O(2分)(3) b d (2分)II.(4)2Fe3++ H2S = 2 Fe2++S↓+ 2H+(2分)(5)FeCl3得到循环利用(1分)19. (12分)(1)答案:Al2O3(铝土矿)+2NaOH +3H2O=2NaAl(OH)4 2分 2NaAl(OH)4+CO2 = Al(OH)3↓+NaHCO3 2分评分标准:分子式错误、未配平 0分,条件、书写不规范问题扣1分反应式1:方程式还可写成:Al2O3+2NaOH=2NaAlO2+H2O铝土矿可不写,条件可写加热符号反应式2:方程式还可写成: NaAlO2 +CO2+2H2O= Al(OH)3↓+NaHCO3 或拆成2个方程式,但必须都写出来: 2NaAlO2 +CO2+3H2O= 2Al(OH)3↓+Na2CO3 Na2CO3+CO2+H2O= 2NaHCO3沉淀符号不能掉,CO2+H2O不能写成H2CO3形式反应式3:条件未写不给分,可写成高温、灼烧、煅烧等,但不能加催化剂或电解条件 H2O后带了气体符号不扣分注:本题给分只认定碱溶的3个方程式,酸溶的不给分,但多答方程式不扣分(2)ACD(2分)(3)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带。
2分) B(2分)(4)520g(2分)20.(10分)(1)①⑦⑥④或(2分)①②⑥④; 调节④⑥液面高度相同(1分) (2)二氧化碳的质量(1分);偏高(1分) (3)A→H→G→B→C→F→E或A→F→E→B→C→H→G(B、C可交换)(2分) (4)(2分,不化简也给分) (5)装置中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碱石灰吸收.(1分)21.(11分)(1) ACD(3分)(2) 3(2分) 2.75(2分) (3)2:1(2分)(4) Na2CO3·7H2O(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