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资料报告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4KB
约64页
文档ID:98713839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资料报告_第1页
1/64

word矿山危险源汇总64 / 64目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1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 5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 61.2职业危害 71.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72物质危险性 72.1爆炸物质的危险性 8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 82.3粉尘 112.4 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 113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123.1爆破事故 133.2冒顶片帮 153.3采空区大面积崩塌 163.4地表移动与塌陷 173.5水灾 173.6中毒窒息 183.7车辆运输伤害 183.8压力容器爆炸 193.9电伤害 193.10机械伤害 203.11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 213.12火灾 223.13溜井堵塞和跑矿 223.14滑坡、坍塌、泥石流 233.15自然灾害 234 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245 行为性诱导因素266主要危险、有害区域分析286.1井下采掘区域分析 286.2 爆破材料库区分析 286.3 废石场分析 286.4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区域汇总表 297重大危险源辨识30安全对策措施311自然危害因素与主要防措施 312对断裂构造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333安全技术方面对策措施 334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对策措施 545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5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源。

矿山危险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能量,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而且同一作业场所可能有多种危险源存在,对这些危险源识别和控制又都比拟困难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历来就很突出井下采掘工程可能引发主要危害为地面塌陷和暴雨冲毁废石场形成泥石流;井下采掘作业时可能出现围岩片帮、冒顶等灾害;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水害、火灾、爆炸等灾害与设备事故;选矿厂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由于矿石采矿类型和性质不同,地质成因千差万别,开采矿矿技术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在采矿生产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狭小受矿体赋存条件的限制,井下巷道掘进断面和回采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井下作业时,既要进展凿岩、爆破〔支护〕、装载、运输等生产活动,又要进展通风、排水和敷设管轨等辅助工作此外,选矿厂各种生产设备、管线〔如供水、电缆线等〕等还要一定的生产空间,使选矿有限的空间显得更为狭小,增大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2〕工作面不断变位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是在不断的变位,因而使作业场所在时间、空间、生产条件上相应变化。

如工人、设备和各种管线均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变位而不断移动,这一特点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3〕工作环境较差采矿作业空间狭小,无自然光,阴暗潮湿,空气流动困难通达地表的出口较少,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粉尘、噪声和废水,不但易发生事故,而且易导致职业病特殊的矿岩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采矿过程使用的炸药和爆破器材在使用、管理、运输中存在爆炸危险〔4〕矿体围岩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空间,矿体和围岩的完整性与原岩的应力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在地压作用下,可能导致冒顶、片帮、底鼓、支架变形,甚至大面积塌落,地表移动或塌陷等一系列事故〔5〕地表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井下作业人员的避灾能力受限由于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作业空间小,通达地表的出口少,井下一旦发生事故〔如火灾、炮烟中毒、坍塌、涌水等〕,作业人员往往惊慌失措,避灾十分困难,很多情况下难以自救,甚至发生次生事故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表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方面本报告参照以下相关标准规,对该矿山采矿建设项目进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

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9〕与《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中,列出的危险、有害物质与临界量;《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视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把重大危险源申报围规定为9大类: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在掌握矿山地下开采通常存在的危险源并在不断探索的根底上,本报告通过资料收集对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展分析辩识2物质危险性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爆破器材〔包括炸药、导爆管〕具有物质危险性;同时采矿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CO、NOX、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即具有物质危险性,又具有物质的有害性矿区设有炸药库一座,是存放爆破器材的场所炸药、雷管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受热、摩擦、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明火等作用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大量能量外泄伤人、损坏设施,危害程度极其严重,其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危险性:高敏感度的雷管爆炸导致炸药爆炸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有害性:炸药的腐蚀性,使人在使用过程中皮肤受损雷管和炸药均具有爆炸危险性,所以在运输、储存、使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按照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操作,防止爆破器材的燃烧或爆炸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1〕CO危险、有害性CO是一种易燃、易爆、无色无臭、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性:吸入后,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局部患者昏迷醒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椎体系或椎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与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2〕NOx危险、有害性除五氧化氮为固体外,其余均为气体分子式NOx,其中N2O4是NO2二聚体,常与NO2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NO和NO2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相对密度:NO接近空气,N2O、NO2比空气略重。

熔点:N2O5为30℃,其余均为零下均微溶于水,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NO、NO2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N2O 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N2O5在-1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和硝气危险性: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N2O、NO2和N2O5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有害性:NOx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易使人急性中毒当气体吸入人体后,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与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6h~7h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可并发气胸与纵膈气肿肺水肿消退后2周左右出现迟发性、阴塞性细支气管炎而发生咳嗽、进展性胸闷、呼吸窘迫与紫绀少数患者在吸入气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血气分析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胸部X线片呈肺水肿的表现或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硝气中如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症〔3〕NH3危险、有害性危险性:NH3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量,相对密度,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蒸汽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PH值为有害性: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与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mg/m3min;3500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短期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与咽部充血与水肿、呼吸率快、肺部锣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在凿岩、爆破、矿石装运、井下通风等工艺过程中,将会扬起大量粒径极小的粉尘有害性:粉尘吸入后引起肺组织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2.4 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与呼吸道刺激,0.015~0.02%   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且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故地势低处危险性比高处大;下风向硫化氢浓度大,上风向如此浓度低等;在突发事故中用湿毛巾等捂嘴鼻、向高处避毒、向上风向撤离等,均可防止或减轻伤亡 井下H2S危害的防治方法有: 加强机械通风,使H2S异常区供风量增加以稀释H2S,使其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长期不用的井巷、水仓、积水坑道,进入前首先加强机械通风,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毒衣,有两个以上的人监护,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硫化氢。

加强作业区域H2S检测,配备便携式CO、CO2、H2S、SO2检测仪,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严禁盲目施救3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矿山地下开采工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条件复杂的生产系统它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是凿岩、爆破、采装、运输与排卸(包括排碴与卸矿),并与假如干辅助生产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系统该生产系统具有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工作条件的多变性、工艺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的繁重性等特点因此,危险事故源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工艺环节,而且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配套、生产组织、工艺参数选择、生产能力等方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因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展分析如下:事故爆破事故包括爆破作业事故和爆破器材意外爆炸事故在矿山开采中,爆破作业造成的工伤事故占据主要方面,从世界各国来看,这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第2至第4位尽管我国为预防爆破事故的发生做了大量工作,但事故仍不见减少,而且由于小矿山的开展,这类事故处于上升趋势地下爆破工作空间相对狭小,并且爆破比拟频繁,如在井巷掘进中往往是凿岩、爆破、出渣交替进展,不但要考虑爆破作业本身特点,还需要注意各工序之间的配合。

经过对事故的原因进展综合分析,除少数是由于爆破器材本身的质量问题外,绝大多数是属于人为的矿山爆破事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事爆破器材加工、运输、储存与现场操作中发生的事故;二是伴随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有害效应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破坏与对周围人员的危害具体原因有如下方面:炸药储存保管不当引起爆炸事故;在爆破作业地点不良或爆破参数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等情况下进展爆破作业时造成的爆破事故;在残眼上打孔造成的爆破事故;引爆材料质量不良、拖长时间造成的爆破事故;爆破后过早进入爆破工作面引起的伤人、炮烟中毒事故;装药质量差或在装药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作业造成的早爆、拒爆等爆破事故;填塞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损坏爆破网络或填塞质量差造成的各种爆破事故;警戒围过小、爆破警戒不严或无明显标志造成人员误入爆破地点,造成爆破伤人事故;担任爆破作业的人员不懂爆破安全技术,产生爆破伤害,这类事故多发生在二次爆破作业;工作面潮湿,炸药未加防水处理或防水处理不当,导致炸药吸湿、硬化,不能起爆;掘进相邻巷道联系不好引起的事故;不了解炸药性能引起的事故井下爆破作业事故的危害主要有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和有毒炮烟:〔1〕爆破地震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引起爆区附近的地层震动叫做爆破地震。

爆破地震可以使爆破点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与设备遭到破坏此外,爆破地震还可以使人、动物的身心受到伤害〔2〕爆破冲击波爆炸产生的高压、高温气体对周围空间形成压力突然跃升的传播叫爆破冲击波对于矿山井下爆破,由于爆破冲击波传播的空间距离有限,冲击波的影响围就要大些,破坏程度也更严重些〔3〕有毒炮烟冒顶片帮根据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20~30%左右,居井下矿山伤亡事故的第一位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冒顶片帮事故的常见类型有:巷道冒顶或片帮、采场冒顶或片帮、地质结构不良的溜井、地质结构不良的硐室等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为主要灾害之一由于目前小矿山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此类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1〕采掘方法、采掘顺序、炮眼布置、爆破参数等不合理,或未按设计施工〔2〕支护方式不当、未与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3〕作业中无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当,不执行生产指令,冒险作业;。

〔4〕敲帮问顶工作未严格按程序进展,对顶板检查不全面、不细致〔5〕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排险、处理浮石与隐患操作不当,站位不符合要求〔6〕未按设计要求对采空区与时进展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危害,引发冒顶事故〔7〕根据该矿顶板类型,掘进工作面迎头和巷道交叉点是顶板事故的多发点巷道维护过程中顶板有局部岩块冒落、引起支架伤人等〔8〕节理〔裂隙〕、断层使得采场易发生冒顶片帮〔9〕作业空间监测仪表失灵或灵敏度不够,造成地压显现预报不与时;监测方法不当,监测数据处理不与时,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不正确,都可能造成地压显现、预报不与时或分析结果失真,引发地压事故产生采空区大面积崩塌的主要因素有:采场结构参数、回采顺序不合理;所留矿柱数量、尺寸、强度不够,导致矿柱变形、破坏,进一步导致采场顶板大面积冒落,地表岩体塌陷;采场爆破参数不合理或爆破装药量过大,引起临近采场顶板大面积冒落;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处理浮石方法不当,由于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撬前面的,后面冒落,撬左面的,右面冒落,撬小块浮石,引起大面积冒落;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与时有效的处理,暴露时间过长,使井下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受其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引发其他采场、巷道发生大面积冒落。

该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上中段的采掘工作完毕后会产生大量的空区,造成原岩应力的重新分如果某些区域的应力超过岩〔矿〕石的强度极限,采空区在重力、降水等诱因长期作用下,这些未进展处理或未与时处理的采空区可能发生坍塌,并继续对其上覆岩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一旦波与到地表,即会造成地面塌陷,危与井下矿体的开采和地面建筑安全,将给井下生产和矿山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地表陷落与移动区域为危险区域,危险区域禁止布置任何建〔构〕筑物,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可能受到严重的危害此外地表陷落后将导致地表水大量流入地下,威胁井下开采工作的安全本矿区矿体薄、埋藏浅,地下采空区对地表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地表较小移动的可能性要求矿区对地表岩体的移动进展有效与时地观测,并在矿区移动区设置警示标志,严防人畜误入3.5水灾造成水害的主要原因有:靠近地表因采矿引起地表塌陷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雨季地表水进入井下;采掘过程中遇到含水构造;该矿采掘工作面在鲁家沟尾矿库左岸下方有尾矿库水渗漏的危险;发现透水征兆未与时采取有效的探水、防水、排水措施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人员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畅和违章作业。

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的原因包括:违章作业,爆破后过早进入工作面,人员没有按要求撤离到不会发生炮烟中毒的巷道等;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通风时间过短;风流短路;独头巷道掘进时没有局部通风等;警戒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场所主要包括: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通风不良的巷道,较长时间未使用的巷道车辆伤害是指矿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山崩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车辆发生故障或失效、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都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财产损失井下运输系统车辆伤害的原因:①.巷道设计或施工、安装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或未设置躲避硐室,矿车挤伤、撞伤人;②.行人不按规定行走运输巷道行人侧,发生挤伤、撞伤人;③.运输巷道照明不够,发生行人与车相撞事故;④. 运输巷道不平整,发生矿车伤人事故;3.8压力容器爆炸容器压力是指在密闭容器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合作用力的量度气体压力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气体压力在容器外产生(增大)的,另一类是气体压力在容器产生(增大)的。

根据查理定理:—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气体在器吸收大量热量,致使温度剧烈升高,如此它的压力会大大增加常用的压力容器,介质压力大多产生于器外,即大局部容器的工作介质都是各种压缩气体、水蒸汽或加压液体该矿矿每个空压机为低压螺杆空气压缩机, 由于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合格产品或储气罐压力表、安全阀失效,导致罐压力过高压力过高会导致储罐破裂,甚至物理性爆炸容器产生压力的压力容器比容器外产生压力的压力容器,危险性更大3.9电伤害触电事故主要存在于变配电室,变配电室潜在的事故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诸如火灾、爆炸、人员触电、导致生产事故,造成设备和财产受损等后果由于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电气设备运行中过热和发生电火花等因素,引起电气设备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继电保护缺陷或失效、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与绝缘老化等因素,引起触电等电气伤害事故,导致可能引发人体触电伤亡可研中该矿山井下拟使用有凿岩机、电机车、空压机、通风机、卷扬机等多种生产机械,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与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存在以下的危险、有害因素:①在凿岩机打眼时,易发生风水管飞出打伤人向上凿岩时钢钎断落伤人。

由于断钎凿岩机下落夹伤人手②凿岩机稳车时,气腿子下垫石块,开钻震动造成机体滑落或损坏风钻凿岩机,砸伤人员③空压机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缺失,引起人员受伤害或机械损毁④作业人员违章作业,造成机械伤害⑤风机、水泵、坑口维修机械人员违章操作或设备的防护设施不全、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好等导致机械伤害在日常的操作运行中,如设备的正常检修,设备正常运转时,人员进入机械危险部位,如果防护措施失效、防护用具不当,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大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是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关键,即保持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装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防护罩等拟建矿山井下设有溜井、天井,井下开采是多水平作业,各水平间高差达40m,人员在行走或工作中,有可能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也可能发生坠物伤人事故〔1〕容易发生人员滑跌和坠落的场所主要有:①.积水的采掘工作面;②.倾角较大的采掘工作面;③.无防护的采空区;④.溜〔天〕井口无护栏、墩坎和红灯等标志;⑤天井梯子间设计不符合规标准要求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梯子间无安全平台或安全平台架设不符合规标准要求;⑥通风井作为第二安全出口,设计不符合规标准要求或未按设计要求架设梯子间,均会引起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⑦人员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矿仓处理堵塞、卡矿或矿仓格筛上部矿石未处理干净,人员进入矿仓处理堵塞、卡矿。

⑧矿仓上部无护栏、操作平台或护栏、操作平台锈蚀、脱焊〔2〕坠物伤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容易发生在天井、人行梯子间、溜井、通风井或其他高处坠落部位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落物、滚石、碎裂、崩块、砸伤等,不包括其它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在采场行走造成物体打击或人员摔伤甚至被矿石掩埋的恶性事故的发生矿山火灾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一大灾害它不但会破坏开采工作的正常进展,恶化井下作业条件和污染地面大气,而且会使可采矿量降低和生产本钱提高,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矿山火灾绝大局部是因为电气线路、照明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造成电气线路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物;在井下违章进展焊接作业,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由焊接、切割产生的火花引燃木材、棉纱或其他可燃物,引起火灾;使用火焰灯、吸烟或无意、有意点火、使用大功率灯泡烘烤爆破器材或取暖,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中毒、爆炸事故等该矿山3号矿体1040m斜井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溜井布置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雨季裂隙、节理水进入溜井引起跑矿事故;井巷排水沟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排水沟,导致井巷涌水进入溜井加之粉矿过多引起跑矿事故;放矿时溜井放空,上部中段倒入溜井矿石受冲击力与冲击波作用,冲坏溜井底部结构引起跑矿;振动放矿机故障引起跑矿;溜井堵塞处理不当引起跑矿。

由于以上因素引起溜井堵塞或跑矿,重如此发生放矿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轻如此影响生产正常进展,引起矿山停产3.14滑坡、坍塌、泥石流有可能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的主要是废石场由于可研报告中废石场沿PD1、PD6坑口山坡堆放,在暴雨季节易引发废石场滑坡、坍塌、泥石流排渣场下部如果未建拦渣坝、拦渣坝设计不合理或拦渣坝建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排渣场未建排水设施、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或排水设施未按设计要求修建,暴雨季节或长时间连阴雨均易产生排渣场坍塌、滑坡、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雷击、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①雷击雷电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如果防雷设施设计不当或损坏,如此存在装置与建(构)筑物因雷击造成损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甚至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②地震地震属严重的自然灾害,震级较高时造成巷道毁坏、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毁③不良气候条件不良气候条件主要指暴风雪、高温、高湿、大风、雷电、大雾、冰雹、冰冻、降雪等,这些气候条件会使作业现场环境恶化或对现场作业人员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如,夏季在作业中,如果作业时间持续较长、气温较高,高温作业会对人体的正常体温调节和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中暑病变、太阳紫外线的烧伤、灼伤等,也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

冬季在矿山作业中,如果天气降雪或降温,在矿区作业平台或道路上可能会结冰,从而对在其上作业的人员或运输车辆构成一定的安全威胁4 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1〕噪声噪声是人们不需要、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在作业环境中,由于劳动和生产性因素产生的噪声为工业噪声;在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存在于各种动力设备的运行中,噪声源主要是来自于空压机、凿岩机、砂轮机、破碎机、球磨机等产生的机械噪声以与爆破作业产生的瞬时噪声等噪声会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病与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和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2〕振动在生产过程中,由机械传动、撞击或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由于传导方式的不同,振动通常又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该项目为金矿地下开采,主要振动设备为凿岩机、空压机等,这些设备在工作时将会引起全身振动或局部振动①.全身振动一般是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主要作用于人体平衡的前庭器官,可使脏位置移动,引起脸色苍白、流汗、眼球浮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和全身衰弱等症状②.局部振动对血管紧度有一定的影响高频率、小振幅的振动,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进而发生血管痉挛。

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可使血管扩和血压下降振幅大而又有冲击力的振动,常造成骨胳、关节的改变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引起振动病,俗称“汽锤病〞〔3〕粉尘粉尘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粒状矿物粒径大于40μm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会很快从气流中别离出来,沉落于地面,此类矿尘称为积尘粒径小于μm的尘粒,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类矿尘叫做浮尘浮尘对矿井空气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是矿山防尘的重点对象粉尘的主要危害是引起矽肺病,该病是因为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的细微粉尘引起的,是矿山的一种主要职业病〔4〕毒物矿山井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指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以与二氧化碳等矿井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爆破中也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矿井中的硫化氢一般是由于坑木腐烂产生,含硫矿物遇水分解而成;二氧化氮是炸药爆炸后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井下电缆与胶皮类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井下坑木氧化、爆破工作、人员呼吸等原因,有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有毒气体主要刺激人的呼吸道系统、皮肤、眼睛等部位大量的有毒气体会导致中毒窒息事故5 行为性诱导因素行为性危害是会导致重大危险的重要危险诱因,主要指由于人员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危害。

人员的这种主观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作态度不认真、安全意识较差、精神和身体状况不佳、缺乏安全知识、对操作不熟练所造成的行为性危害主要通过加强矿山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保证职工良好的工作状态等措施来防主要表现在:〔1〕管理责任不到位、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等因素,引起管理事故,导致生产系统出现混乱,影响生产正常进展,导致经济损失〔2〕强令冒险作业或进入不安全区域,造成人身伤害事故〔3〕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未得到与时教育处理;员工对安全生产存在幸运心理导致事故发生〔4〕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落实执行不到位,存在脱节现象〔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未按规定要求进展继续教育〔6〕安全警示标志不完善或无安全警示标志,引起人员伤害〔7〕未按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或无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救援预案不符合矿山实际情况,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演练6主要危险、有害区域分析从井下采掘作业特点来看,存在的主要危险有爆破伤害、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另外,在井下采掘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粉尘、噪声以与振动;井下通风系统的合理性、有效风量率也会直接影响井下作业环境。

6.2 爆破材料库区分析小燕子沟金矿易燃、易爆物品重点监控部位为爆破材料库,该库包括一座炸药库、雷管库与一个值班室爆破材料库的危险主要是爆炸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拟设爆破器材库存储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6.3 废石场分析废石场主要危险有:废石场选址不合理,引起废石场坍塌、泥石流;边坡堆积不稳定;因废石场基底倾斜或缓倾斜,持力层强度低、岩石风化程度较高而可能引起的边坡失稳;因地表水拦截不好,使排弃物吸水软化,产生静水和渗水压力,引起的滑坡;排碴工艺不当,废石场高度较大而引起废石场边坡滑动;废石场建在地表移动圈围上述危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小燕子沟金矿在矿山采矿建设和后期开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地压危害、爆破伤害、水灾、中毒窒息、触电、火灾、压力容器物理爆炸、机械与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主要有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等该建设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区域汇总见下表序号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或工序1地压危害:冒顶片帮、采空区大面积冒落、地表移动与塌陷1.采掘作业面2水灾采空区积水3火灾木支护、电缆、用电设备、配电室、地面用火场所、变电站4爆破伤害和民爆器材意外爆炸爆破作业、爆破器材运输、民爆器材库5中毒窒息1.爆破作业面 3.通风不良的巷道 、长期不用的井巷坑道6物体打击1.采场、采空区、天井2溜井、通风井7机械伤害8车辆伤害1. 平巷运输过程中2. 坑外运输过程中9触电、设施3、井下照明10高处坠落、溜井2.通风井3.采矿作业面11粉尘1.凿岩、爆破、卸矿12噪声、振动1.凿岩、爆破、通风机房13压力容器爆炸空压机储气罐、压气输送管道14滑坡矿山基建过程中道路开挖、废石场15泥石流废石场7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炸药储存区临界量大于等于10t构成重大危险源,该拟建矿山炸药库储存量5t,因此炸药库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视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符合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之一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为重大危险源申报围,根据地质储量核实报告和可研报告的表示,该项目不符合上述规定,因此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压风主管与各中段支管都为无缝钢管,输送介质为空气,也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储气罐、压力管道属于特种设备,属特种设备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展管理,使用时应向省宁强县技术监视局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定期检验综上所述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安全对策措施为了达到防事故、安全生产与保证职工健康的目的,根据国家对新、改、扩建项目〔工程〕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要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施工和正式投产运行的各个阶段,应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根据对盛安矿业开发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的分析结果,针对矿山企业可能发生的冒顶片帮、爆破伤害、水灾、运输事故、高处坠落伤害、火灾事故、触电事故、中毒窒息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炮烟、生产性粉尘、噪声可能导致职业危害等方面,在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根底上,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提出的对策措施,建议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应予落实。

1自然危害因素与主要防措施自然危害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包括:暑热、地震、雷击、不良地质等自然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措施〔1〕地震与不良地质地震能破坏建、构筑物,威胁设备与人身安全,但地震一般出现几率较小;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根本烈度为7度,设计的建筑结构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中的有关规定〔2〕雷击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的要求,计算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雷击能破坏建筑物与设备,并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但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为了防止雷击发生,设计对第二类和第三类建筑物采取避雷针防止雷击,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一般采用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柱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采用TT-DJ-A型接地降阻剂炸药库、雷管库按一类防雷设施设防,其他均按三类防雷设施设计〔3〕过电压保护与接地措施为限制大气感应过电压,高压进线、母线、主变高压侧中性线与低压配电母线上均装设避雷器为限制高压真空断路器操作时引起的操作高电压,在10kV柜加装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电气装置外壳、电缆和电缆头的外皮与电缆保护管、变压器中性点均应可靠接地。

总降压变电所设独立避雷针,作为防止直击雷的保护采区配电点动力箱安装漏电保护开关2对断裂构造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1〕小燕子沟金矿断层附近矿体裂隙发育、局部破碎、完整性差平硐所过断层处,地层上下盘错动2m左右,岩石较为破碎,需大量支护〔2〕在开拓设计中,对于主要开拓巷道所经过地段,应弄清较大断层的情况,并使开拓巷道的位置尽量避开这些断层破碎带,尤其是应避开与巷道平行或成小角度斜交的断层破碎带在掘进中碰到断层的破碎带较大,必须加强支护,甚至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通过断层〔3〕在采场设计中如遇见断距较大的断层应尽可能把它作为划分采场的边界,以减少它对回采工作的影响3安全技术方面对策措施矿山必须备有矿区地质地形图、水文地质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开拓系统图、勘探线剖面图、各中段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配电系统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排水系统图和采掘进度图表等实测图表尤其是要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绘制适合本矿山情况的井下避灾路线图,在相应巷道设置避灾路线指示标志图表中应正确标记:已掘进巷道和计划〔年度〕掘进巷道的位置、名称、规格、数量;采区位置、数量和计划〔年度〕开采的采场〔矿块〕位置、数量;矿石运输线路;主要安全、通风、防尘、防火、防排水等设施和设备的位置;人员安全撤离的线路和安全出口。

图表应随着生产的开展,每年添绘一次〔1〕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对策措施①.总图布置和建筑设计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规定,充分考虑外安全距离,做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最优的相对位置规划,并满足规要求的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设计,保证防火间距和各项安全措施②.压缩机厂房与设备、管道、辅助设施等应遵守《压缩空气站设计规》〔GB50029—2003〕的相关规定③.供空压机房、牵引电机车与采掘设备、主通风机用电的变电所应符合《10千伏与以下变电所设计规》〔GB50052-1994〕的相关规定④.压缩机厂房、井口变电所应设置防雷电设施空压机站的朝向,应结合地形、气象条件,使站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⑤.凡有人通过或工作的地点,建筑物均应设置安全进出口,并保持畅通⑥.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时,应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护栏等防护设施⑦.高处作业时,不应抛掷物件,不应上下垂直方向双层作业⑧.作业场所有坠人危险的钻孔、井巷、溶洞、陷坑和水仓等,均应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照明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沟、坑、池的盖板,应固定可靠,并满足承载要求。

⑨.爆破器材库的选址与结构、安全设施应在初步设计时进一步明确、完善应在初步设计中进一步完善爆破器材库的设计〔2〕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如此,以达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证矿区生产顺利进展,并与矿区环境相协调参照矿床特点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危险,应采用如下防治措施:①.在矿区周围设立警示牌,防止周边村民进入发生意外伤害②.采掘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构造,如大的断层、破碎带等,应加强井巷支护采场作业时,要加强顶板管理,与时处理采空区③.在整个矿山建设和开发期间,要严格按照有关矿山安全规定要求进展开采地质灾害是动态变化的,要加强对地表和地下采空区各类灾害的监测,做到防患于未然〔3〕矿山井巷①.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维护,应遵守《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与验收规》的规定主要井巷工程应布置在稳固的岩层中,防止开在含水层、断层或断层破碎带中②.井下每一中段和各采区都必须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得小于30m井巷的分道口必须有标志,注明其所在地点与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安全出口③.井巷断面应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维修与施工需要。

④.相邻两矿井之间、矿井与老窑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隔离矿柱矿山井巷布置应留有足够的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矿柱或岩柱⑤.在不稳固的岩层中掘进井巷,必须进展支护架设临时木支架时,不得使用腐朽、蛀孔、软杂木、劈裂的坑木永久支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⑥.井巷维护与报废对支护的井巷,要进展定期检查井下安全出口和升降人员的井筒,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地压较大的井巷和人员活动频繁的采矿巷道,要每班进展检查检查出的问题,应与时处理并作记录报废的井巷和硐室,必须与时封闭封闭前入口应设明显标志,禁止人员入报废的井巷入口,应封闭、填实,并在其周围设高度不低于的栅栏和挖掘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地下采区修复废井井巷,应首先了解井巷本身的稳定情况与其周围建筑物或井、井巷、采空区等的分布情况,废井井巷的空气成分和温度,确认安全方可施工⑦.防坠落天井、溜井和漏斗口等处,必须设有标志、照明、护栏或格筛、盖板距坠落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地点,下方2m以必须设防坠落保护平台或安全网,否如此必须系安全带在天井、溜井和漏斗口上方作业,必须系安全带〔4〕地下采矿①.每个采场,都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并连通上、下巷道安全出口的支护必须巩固,并设有梯子。

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规程要求架设每个采场必须有回采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规程进展②.采场施工规格必须按设计尺寸进展施工③.采场的放矿井〔废石井〕,必须设格筛④.禁止放空溜井不合格的大块矿石、废井钢材、木材和钢绳等杂物,严禁放入井,以防堵塞严禁人员进入溜矿井与漏斗处理堵塞⑤必须建立地压管理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地压管理工作,与时进展现场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地表陷落区应设明显标志或栅栏,通往陷落区的井巷应封闭,人员不准进入陷落区和采空区⑥.每个采场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并上下连通,安全出口支护必须巩固并设梯子⑦.上下相邻的两个中段,沿倾斜上下对应布置的采场采用留矿法回采时,禁止同时回采,只有当上部矿房回采全部完毕后,放准回采下中段矿房⑧.进入工作面首先检查顶底板,处理浮石危石后方可进展下一步工作开采完毕后,与时封闭采空区⑨浅孔留矿法采矿安全对策措施:a、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应遵守如下规定:开采第一分层之前,应将下部漏斗和喇叭口扩完,并充满矿石;每个漏斗应均匀放矿,发现悬空应停止其上部作业,并经妥善处理,方准继续作业;放矿人员和采场的人员应密切联系,在放矿影响围不应上下同时作业;每一回采分层的放矿量,应控制在保证凿岩工作面安全操作所需高度,作业高度不宜超过2m。

b、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方案,应在回采设计中同时提出中段矿房回采完毕,应与时回采矿柱,矿柱回采速度应与矿房回采速度相适应;矿柱回采应采取后退式回采方式,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c、应严格保持矿柱〔含顶柱、底柱和间柱等〕的尺寸、形状和直立度,应有专人检查和管理,以保证其在整个利用期间的稳性d、采场放矿作业出现悬拱或立槽时,人员不应进入悬拱,立槽下方危险区进展处理e、回采作业,应事先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浮石,确认安全方准进展不应在同一采场同时凿岩和处理浮石作业中发现冒顶预兆应停止作业进展处理;面积冒顶危险征兆,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与时上报在井下处理浮石时,应停止其他妨碍处理浮石的作业井下潜在或已发生危与作业人员健康或安全的危险状态,而当班作业完毕前来不与消除时,应由当班负责人作好书面记录,容包括危险状况和所采取处理措施下一班负责人在本班作业人员开始位于危险区的作业前,应确认上一班的记载容,并对可能受其影响的作业人员提醒危险状况、已采取的处理措施、为消除危险状态应做的工作f、应严格按照浅孔留矿法的开采要求布置矿块的切割、采准工程,每个矿块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有两条行人天井,天井梯子架设应结实、规。

h、上下相邻的两个中段,沿倾斜上下对应布置的采场采用留矿法回采时,禁止同时回采,只有当上部矿房回采全部完毕后,放准回采下中段矿房i、浅孔留矿法开采时每个斗穿都应均匀放矿,发现悬空,上下都要停止作业,消除悬空后方可继续作业放矿人员和采场作业人员要密切联系,严禁上下同时作业t、矿石大量放空后,与时封闭、处理采空区〔5〕矿井通风矿井均设完备的通风系统,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24小时不连续建议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时对通风系统的矿井需风量、通风阻力、主通风机选型进一步复核根据设计规要求设计矿井机械通风系统,对此根据矿山的生产规模设计通风量,以满足井下生产作业的通风要求,为保证安全生产,每个矿井应有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通风检测仪表和有毒有害气体与井下环境要素检测仪器等措施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要求:①.井下空气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高于0.5%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2mg/m3,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质含尘量不得超过3②.通风系统必须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矿山应根据生产变化,与时调整通风系统,设置通风构筑物并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

矿井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60%进入矿井的空气,不得受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从矿井排出的污风,不得对矿区环境造成公害采掘工作面的空气含尘量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净化后仍不符合规程要求时,各采掘工作面之间禁止风流串联③.主扇主扇必须连续运转,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主管矿长报告每台主扇必须具有一样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主扇应有使矿井风流在10min反向的措施每年至少进展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风量主扇风机房,应设有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测量仪表每班都应对扇风机运转情况进展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④.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和个别通风不良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必须开启局部通风设备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必须继续运转停止作业并已撤出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的采场,独头天井或较长的独头巷道,应设栅栏和标志,防止人员进入如需要重新进入,必须进展通风和分析空气成分,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⑤.检查测定全矿通风系统应每年测定一次〔包括主要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并经常检查局部通风和防尘设施定期测定井下各产尘点的空气含尘量。

凿岩工作面应每月测定两次,其他工作面每月测定一次,并逐月进展统计分析、上报和向职工公布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应每年测定一次矿井总进风量、总排风量和主要通风道的风量,应每季度测定一次主扇运转特性与工况点,应每年测定两次作业地点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每月至少测定一次矿山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测风仪表、测尘仪器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等,并每年至少要校准一次〔6〕电气设施矿山企业各种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应遵守《矿山电力设计规》GB 50070的规定①.井下电气设备禁止接零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不得用以向井下供电②.向井下供电的断路器和井下中央变配电所各回路断路器,禁止安设自动重合闸装置③.矿山必须备有地面、井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电力、、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图④.敷设井下电缆,必须符合如下规定:在水平巷道,电缆悬挂高度和位置,应保证其不致被车辆碰撞压坏不准将电缆悬挂在风水管上电缆上不准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平行敷设时,应敷设在管子的上方,距管子不得小于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⑤.照明、和信号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安全人行道和通往作业地点的人行道,都应有照明。

调度室和采区,均应安装变电所、主要泵房和主扇风机房,必须有直通地面交换台或调度室的主要运输巷道的各信号室之间,必须装设直通⑥.保护接地矿井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都要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要接地⑦.检查和维修矿井电气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如下规定:对重要线路和重要工作场所的停电和送电和检修,须持有主管电气技术员签发的工作票,方准进展作业必须使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和绝缘台;禁止带电检修或搬动任何带电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停电检修时,所有已切断的开关手把,均要加锁,并且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白底红字的警告牌;不准单人作业〔7〕防汛与排水同一矿区的水文条件复杂程度明显不同的,在通往强含水带、积水区和有大量突然涌水可能区域的巷道,以与专用的截水、放水巷道为预防被水封住的、或水中溶解的有害气体逸出造成危害的井巷抽水,应事先采取通风安全措施,并使用防。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