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李家山中心学校 王 军教学目标:知识: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力:在已有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预习展示,发现问题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3、你学会了什么?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板书课题:求平均数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①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板书:移多补少② 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四、 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五、 预习布置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内容:标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中的例题教学目标:1、认识小数,会读、会写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介绍有关小数的数学文化史,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了,你能举些例子说说吗?从学生回答中引出自然数、整数、分数,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一)教学例1教师贴出图,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师:5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4分米呢?教师告知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先写0,再在0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再写上5,它就读作零点五照这样子,4/10米可以写成——?它就读作——?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和3,并提问:观察这儿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吗?指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二)教学例二观察老师带来的三件商品,谁来报价?1、练习本的价格是7角,你能把它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你是怎么想的?2、笔的价格是1元2角,又该怎样改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3、书包的价格是30元5角,又该怎样改呢?你是怎么想的?师:小朋友,象0.7、0. 4等等都是小数,仔细观察,这些数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教学学生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师: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找找生活里的小数三、巩固练习1、教师创设小超市的情境,让学生把“东东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点几元的形式,把“佳美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元几角的形式再让学生猜猜小闹钟和小汽车的价格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2、介绍刘徽的故事。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测量父母和自己的身高,调查5件商品的价格教学感想: 这节课的教学并没有从书本的编排来设计,而是从我们已经认识的数导入,从自然数、整数、分数自然地引出小数这个概念,很直接也很自然例题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让学生感觉十分亲切,没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在生活中找找小数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练习中的猜价格游戏学生特别感兴趣,可以说课堂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很活跃,学得很开心,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