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至第七章练习题一、力物体的平衡水平预测(60分钟)双基型★1.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有( ).(A)重力 (B)拉力 (C)动力 (D)支持力 (E)弹力答案:AE★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有弹力作用(B)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又发生弹性形变的两物体之间(C)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答案:BC★★3.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答案:B纵向型★★4.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答案:C★★5.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绳子分别为a、b、c三种状况,则绳子在______种情况下容易断.答案:c★★★6.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答案:C★★★7.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高为a,宽为b,放在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上,长方体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倾角θ从零逐渐增大,当,μ______时,长方体先发生滑动;而当μ______时,则长方体先发生倾倒.答案:,> (提示:长方体滑动的条件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而倾倒的条件是重心移到支撑面外)横向型★★★8.如图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 ).p.4*(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答案:A★★★★9.如图(A)所示,重G的风筝用绳子固定于地面P点,风的压力垂直作用于风筝表面AB,并支持着风筝使它平衡.若测得绳子拉力为T,绳与地面夹角为α,不计绳所受重力,求风筝与水平面所央的角φ的正切值tanφ及风对风筝的压力.答案:风筝的受力如图(B)所示,把绳子拉力T和风的压力N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Tsinα+G=Ncosφ,Tcosα=Nsinφ,可得,★★★★★10.如图所示,用两段直径均为d=0.02m,且相互平行的小圆棒A和B水平地支起一根长为L=0.64m、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条.设木条与两圆棒之间的静摩擦因数μ0=0.4,动摩擦因数μ=0.2.现使A棒固定不动.并对B棒施以适当外力,使木棒B向左缓慢移动,试讨论分析木条的移动情况,并把它的运动情况表示出来.设木条与圆棒B之间最先开始滑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答案:B向左移动0.16m(木条不动),B与木条一起左移0.08m,B向左移动0.04m(木条不动),B与木条一起左移0.02m,B向左移动0.01m(木条不动),B与木条一起左移0.01m过程结束*表示该题的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高中物理》第4页,该书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阶梯训练力的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双基训练★1.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C)只有相互挤压和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答案:D★2.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0.5】答案:运动状态,形状★3.一个运动员用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若不计空气阻力,试画出铅球离开运动员之后斜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图.【4】答案:略★★4.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并说明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物体受250N的重力.(2)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3)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6】答案:略纵向应用★★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B★★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在力的图示法中,线段长短与对应力的大小成正比答案:CD方括号中所小数字为完成该题所需的大致时间,单位为分钟.★★7.一段浅色橡皮管上画有一个深色正方形图案,这段橡皮管竖直放着,并且底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在橡皮管上施加不同的力使橡皮管发生形变,这样画在管上的图形也跟着发生改变.下面右边给出了形变后橡皮管上的图形,左边列出了橡皮管受力的情况.请用铅笔画线将图形与相应的受力情况连接起来.【1.5】答案:略★★★8.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2】(A)μF (B)μF+G (C)G (D)答案:AC★★★9.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的墙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梯子受到( ).【2.5】(A)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 (B)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C)三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D)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答案:D★★★10.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2】(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答案:A★★★11.一根绳子受2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_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该人用力为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2】答案:200,200★★★12.如图所示,小车A上放一木块B,在下列情况下,A、B均相对静止,试分析A对B的摩擦力.(1)小车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2)小车A突然启动.【4】答案:(1)没有摩擦力的作用(2)A对B有向右摩擦力作用横向拓展★★★★13.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块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3】(A)μ1=0,μ2=0 (B)μ1=0,μ2≠0(C)μ1≠0,μ2=0 (D)μ1≠0,μ2≠0答案:BD★★★★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下图中的( ).【3】答案:D★★★★15.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4】答案:在BC边中线的中点处★★★★1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为GA=20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使这块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大?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N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5】答案:8N,12N,0★★★★1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块木块A、B、C,其中除A的左侧面光滑外,其余各侧面均粗糙.当受到水平外力F时,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各木块的受力图.【5】答案:略★★★★18.如图所示,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是:当汽车侧立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时仍不致于翻倒,也就是说,货车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线仍落在货车的支持面(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范围)以内.如果车轮间的距离为2.0m,车身的重心离支持面不超过多少?设车的重心在如图所示的中轴线上.【6】答案:1.73m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双基训练★1.两个共点力F1=10N、F2=4N的合力F的取值范围为______≤F≤______.【1】答案:6N,14N★2.把一个大小为5N的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1.5】答案:3N★★3.三个大小分别为6N、10N、14N的力的合力最大为多少牛,最小为多少牛?【2】答案:30N,0纵向应用★★4.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B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轻绳OA、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物体所受重力为G,求轻绳OA和OB所受的拉力.【4】答案:均为★★★5.如图所示,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3】答案:★★★6.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竖直的光滑的墙壁上,绳与墙所成的角度为30,则绳子的拉力T和墙壁的弹力N分别是( ).【3】(A)T=G, (B)T=2G,N=G(C) (D)答案:D★★★7.某压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B为固定绞链,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滑块,通过滑轮可沿光滑壁移动,D为被压榨的物体.当在铰链A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压力F时,物体D所受的压力等于______.【3】答案:5F★★★8.同一平面上有三个共点力,F1=30N,F2=10N,F3=20N,F1与F2成120角,F1与F3成75角,F3与F2成165角,求这三个力合力的大小.【5】答案:31.9N横向拓展★★★9.若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则有( ).【4】(A)合力F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B)合力F的大小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答案:BCD★★★10.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两个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1.5】(A)F1 (B) (C)2F1 (D)0答案:B★★★11.作用在同一质点上的两个力的合力F随两个分力夹角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两力的大小分别是______N和______N.【3】答案:30,40★★★12.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1、F2、F3、F4、F5(图),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方向______.【4】答案:6f,沿AD方向★★★13.质量为m的光滑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求小球压紧挡板的力的大小.【4】答案:mgtanθ★★★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木块m,该木块恰好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求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5】答案:tanθ★★★15.一根细线能竖直悬挂一个很重的铁球,如把细线呈水平状态绷紧后,在中点挂一个不太重的砝码(设重为G),常可使细线断裂,解释其原因并计算说明.【4】答案:略★★★★16.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物体,绳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绳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欲使两绳都不断,物体的重力不应超过多少?【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答案:173N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双基训练★1.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1】(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C)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D)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一瞬间答案:AC★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______.【0.5】答案: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3.马拉车,车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A)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C★★4.当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关系是______.【1】答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纵向应用★★5.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滑杆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2】(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答案:C★★6.质量为50g的磁铁块紧吸在竖直放置的铁板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要使磁铁匀速下滑,需向下加1.5N的拉力.那么,如果要使磁铁块匀速向上滑动,应向上施加的拉力大小为( ).【3】(A)1.5N (B)2N (C)2.5N (D)3N答案:C★★★7.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不计摩擦,则A对绳的作用力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3】(A)mg,(M-m)g (B)mg,Mg(C)(M-m)g,Mg (D)(M+m)g,(M-m)g答案:A★★8.如图所示,重力大小都是G的A、B条形磁铁,叠放在水平木板C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 ).【3】(A)F1=G,F2=2G (B)F1>G,F2>2G(C)F1>G,F2<2G (D)F1>G,F2=2G答案:D★★★9.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p.6【2】(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答案:A★★★10.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点,M、N间距为s,已知两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______.【4】答案:★★★11.在水平路面上用绳子拉一只重100N的箱子,绳子和路面的夹角为37,如图所示.当绳子的拉力为50N,恰好使箱子匀速移动,求箱子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5】答案:横向拓展★★★12.如图所示,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两杆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4】(A)A、B都受三个力作用(B)A、B都受四个力作用(C)A受三个力,B受四个力(D)A受四个力,B受三个力答案:D★★★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大圆环,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同时从等高处由静止滑下,当两小圆环滑至与圆心等高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均为,,则此时大环对绳的拉力大小是( ).【4】(A)Mg (B)(M+2m)g (C)Mg+2f (D)(M+2m)g+2f答案:C★★★14.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轻小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4】(A)绳子拉力变大 (B)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变大(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变大 (D)物体B受到的合力变大答案:BC★★★15.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上的物体A重10N.物体A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为使物体A在斜面上作匀速运动,定滑轮所吊的物体B的重力大小应为多大?【5】答案:4.4N或7.6N★★★16.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下图(b)中的( ).p.7【5】答案:A★★★17.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木板C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4】(A)A对C的摩擦力向右(B)C对A的摩擦力向右(C)B对C的摩擦力向右(D)C对B的摩擦力向右答案:AD★★★18.如图所示,质量m=5kg的物体,置于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块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推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求地面对斜面块M的静摩擦力.【8】答案:★★★19.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并通过细线跨过光滑滑轮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0kg,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对A施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平行于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求F的大小.【10】答案:62N★★★★20.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5】(A) (B) (C) (D)答案:A★★★★21.S1和S2分别表示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右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2000年广东高考试题)【4】(A)S1在上,a在上 (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 (D)S2在上,b在上答案:D★★★★22.如图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不变(α>90),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T1,绳OB的拉力为T2,则( ).【5】(A)T1先减小后增大 (B)T1先增大后减小(C)T2逐渐减小 (D)T2最终变为零答案:BCD★★★★23.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使球面由A到半球的顶点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p.5【5】(A)N变大,T变小 (B)N变小,T变大 (C)N变小,T先变小后变大 (D)N不变,T变小答案:D★★★★24.质量为0.8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物块,物块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5】(A)5N (B)4N (C)3N (D)答案:A★★★★2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固定光滑硬杆OA、OB成θ角,在两杆上各套一轻环P、Q,两环用细绳相连.现用一大小为F的恒力沿OB方向拉圆环Q,当两环处于平衡状态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______.【4】答案:★★★★26.如图所示,相距4m的两根柱子上拴着一根5m长的细绳,细绳上有一光滑的小滑轮,吊着180N的重物,静止时AO、BO绳所受的拉力各是多大?【7】答案:150N,150N★★★★27.如图所示,A、B两小球固定在水平放置的细杆上,相距为l,两小球各用一根长也是l的细绳连接小球C,三个小球的质量都是m.求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10】答案: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偏左α角,其中★★★★28.如图所示,两个重都为G、半径都为r的光滑均匀小圆柱,靠放在半径为R(R>2r)的弧形凹面内,处于静止状态.试求凹面对小圆柱的弹力及小圆柱相互间的弹力大小.【10】答案:★★★★★29.如图所示,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上系着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和M的重物,两滑轮的悬挂点在同一高度,不计摩擦.求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三个重物质量之间的关系.【15】答案:MF2,所以M1>M2 (B)因为F1M3=M4 (B)M1>M2>M3>M4(C)M1>M2=M3>M4 (D)M1GB,则连接两小球的AB细杆静止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大?【10】答案:★★★★★22.如图所示,一根重为G的均匀硬杆AB,杆的A端被细绳吊起,在杆的另一端B作用一水平力F,把杆拉向右边,整个系统平衡后,细线、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求证:tanβ=2tanα.【15】答案:略★★★★★23.半径为R、质量为M1的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M2的重物分别用细绳AD和ACE悬挂于同一点A,并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悬点A到球心O的距离为L,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摩擦,试求悬挂圆球的绳AD与竖直方向AB间的夹角θ.(第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15】答案:★★★★★24.在一些重型机械和起重设备上,常用双块式电磁制动器,它的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O1和O2为固定铰链.在电源接通时,A杆被往下压,通过铰链C1、C2、C3使弹簧S被拉伸,制动块B1、B2与转动轮D脱离接触,机械得以正常运转.当电源被切断后,A杆不再有向下的压力(A杆及图中所有连杆及制动块所受重力皆忽略不计),于是弹簧回缩,使制动块产生制动效果.此时O1C1和O2C2处于竖直位置.已知欲使正在匀速转动的D轮减速从而实现制动,至少需要M=1100Nm的制动力矩,制动块与转动轮之间的摩擦因数μ=0.40,弹簧不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为L=0.300m,转动轮直径d=0.400m,图示尺寸a=0.065m,h1=0.245m,h2=0.340m,问选用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最小要多大?(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15】答案:k=1.24104N/m★★★★★25.如图所示,在竖直墙上有两根相距为2a的水平木桩A和B,有一细棒置于A上、B下与水平方向成θ角,细棒与木桩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求要使细棒静止,其重心与木桩A之间距离应满足的条件.【25】答案:重心到木桩之间距离二、直线运动水平预测(60分钟)双基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作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答案:D★2.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C)位移大小为3m (D)以上均不对答案:BC★★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加速度很大时物体速度可能很小(D)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很大答案:ABC纵向型★★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9.8m、14.7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答案:ACD★★5.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A★★★6.在高空自由释放甲物体后,经过时间T,在同一点再以初速v0竖直下抛乙物体.在甲、乙两物体着地之前,关于甲相对于乙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保持不变 (D)要看T和v0的值才能决定速度变大或变小答案:C(提示:下落过程中甲物与乙物具有相同的加速度g,所以两者的相对速度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A)t1>t2 (B)t1=t2 (C)t1a2时,若,①式无解,即不相遇.若,①式f只有一个解,即相遇一次.若,①式t有两个正解,即相遇两次★★★★★10.如图所示,有一个沿水平方向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半径为R的半圆柱体,半圆柱面上搁着一个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竖直杆.在半圆柱体速度为v时,杆同半圆柱体接触点和柱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这时竖直杆的速度和加速度.答案:取半圆柱体为参照物,则v、a应为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竖直杆上的P点相对于圆柱体的速度v相沿圆柱面上P点的切线方向,因此竖直杆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应为v相和v的矢量和,如下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vp=vtanθ.圆柱体表面上P点的加速度由切向加速度at′与法向加速度an′组成,其中,即,所以P点的对地加速度为at′、an′和a的矢量和,由图可知,阶梯训练运动学基本概念 变速直线运动双基训练★1.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0.5】(A)4R,2πR (B)4R,-2πR(C)-4R,2πR (D)-4R,-2πR答案:C★2.对于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C)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答案:ABC★★3.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答案:AB★★4.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答案:CD★★5.某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v1运动,发生了位移s,再以速度v2运动,发生了位移s,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若先以速度v1运动了时间t,又以速度v2运动了时间3t,则它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4】答案:,★★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作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1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又以v2=20km/h跑完三分之一的路程,如果汽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28km/h,则v1=______km/h.【3】答案:35★★7.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4】答案:8m,,东北方向纵向应用★★8.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1】(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答案:CD★★9.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1】(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答案:D★★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p.14【1】(A)在时刻t2xkb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答案:C★★11.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1】(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B)物体的动量不可能总是不变的(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答案:B★★★1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运动,丙车先减速后加速运动,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2】(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三车同时到达下一个路标答案:B★★★1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11【2】(A)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答案:ACD★★★14.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其间最大位移等于______,最小位移等于______,经过周期的位移等于______.【2】答案:2R,0,横向拓展★★15.某测量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m.(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3】答案:425★★★16.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_倍.(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5】答案:0.58★★★17.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根据过去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l.y.,其中l.y.(光年)是光在一la(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a.(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6】答案:1/H,11010★★★18.甲、乙两地相距220km,A车用40km/h的速度由甲地向乙地匀速运动,B车用30km/h的速度由乙地向甲地匀速运动.两车同时出发,B车出发后1h,在途中暂停2h后再以原速度继续前进,求两车相遇的时间和地点.【3】答案:4h,离甲地160km★★★19.一辆汽车向悬崖匀速驶近时鸣喇叭,经t1=8s后听到来自悬崖的回声;再前进t2.=27s,第二次鸣喇叭,经t3=6s又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0=340m/s,求:(1)汽车第一次鸣喇叭时与悬崖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3】答案:(1)1400m(2)10m/s★★★20.轮船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下午7时,船员发现轮船上的一橡皮艇已落入水中,船长命令马上掉转船头寻找小艇.经过1h的追寻,终于追上了顺流而下的小艇.如果轮船在整个过程中相对水的速度不变,那么轮船失落小艇的时间是何时?【3】答案:失落的时间为下午6时★★★★21.右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下图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则根据图2—9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m/s.(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8】答案:17,17.9★★★★22.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划行,经过某桥下时,一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半小时后划船人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8km处追上草帽,求水流速度的大小.设船掉头时间不计,划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5】答案:8km/h★★★★23.如图所示,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激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t=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8】答案:v1=1.7m/s,v2=2.9m/s★★★★★24.如图所示,一个带滑轮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一根轻绳固定在C处,通过滑轮B和D牵引物体,BC水平,以水平恒速v拉绳上自由端时,物体沿水平面前进.问当跨过B的两绳夹角为α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大?【10】答案:匀变速直线运动双基训练★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答案:B★2.下图是作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1】答案:BCD★★3.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s末的速度为2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A)头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 (B)每秒速度变化0.2m/s(C)10s内平均速度为1m/s (D)第10s内通过2m答案:ABC★★4.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内行驶540m,则它在最初10s内行驶的距离是( ).【1】(A)90m (B)45m (C)30m (D)15m答案:D★★5.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2】(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