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 *********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局二O一二年五月 4 *********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项 目 名 称*********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山东正衡国土咨询勘测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市)、县(市)***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镇涉及***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北纬37°16′36″~37°17′48″东经117°01′12″~117°03′41″项目申报类型(重点、示范、补助)市级投资重点项目项目性质(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区地貌类型平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为598.24公顷,其中耕地490.9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7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9.36公顷,其他农用地42.80公顷项目区内有13.74公顷林地,10.19公顷坑塘水面,2.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8.31公顷农村居民点,1.08公顷公路用地,42.45公顷水浇地,0.25公顷的其他草地、38.99公顷采矿用地、3.09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13.03公顷、28.97的河流水面,共233.62公顷不参与整理)。
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涉及***共10个行政村项目建设规模598.24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53.72公顷 新增耕地率8.98%项目建设期(年)1年项目投资估算1744.41万元项 目 背 景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济南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整理的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人民政府从实际着想,欲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在***共计10个村进行土地整理鉴于本项目投资多,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承担,特申由济南市财政投资扶持项 目 目 标 任 务项目目标任务:新增耕地率不低于土地整理总面积的8.98% 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到100%土地平整土方量4.08万方,土方调运16.83万方;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新建涵桥15座,维修原有桥1座;新打农用井28眼。
规划整修6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3654米,规划整修5米宽沥青路田间路3条长3539米,规划整修4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1990米,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7条长12487米,生产路13条长9631米项 目 投 资 规 模 及 资 金 筹 措(一)投 资 规 模项目总投资:1744.4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0.19万元/亩(二)资 金 筹 措全部申请市财政投资:1744.41万元财 务 分 析财务分析:一.基本农田整理投资共计1744.41万元1.工 程 施 工 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 87.92%;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其他工程: 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 0.85%;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3.其他费用:176.48万元, 占总投资的10.12%;前期工作费:70.07万元, 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20.83万元, 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46.01万元, 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33.53万元, 占总投资的1.92%;4.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经 济、 社 会 及 生 态 效 益 分 析(一)社会效益(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内目前现有大片盐碱地、设施农用地,土地利用率很低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8.98%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田块;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其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经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将增强项目涉及村镇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二)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53.72公顷,新增耕地部分年增加产值96.10万元,原有490.94公顷低产田经过整理,年增加产值为195.70元,项目区年经济产值为291.80万元,年运营成本费44.14万元。
根据上述收益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发现本项目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年经济收益为247.66万元,7年可收回投资三)生态效益通过路旁设防护林,形成有效的防护林网,提高防风固沙能力结 论 及 建 议项目实施后,对区内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步伐,有力推动区内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1.1 项目背景 11.1.2 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 11.1.3 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 21.2 项目简介 31.2.1 项目类型 31.2.2 项目性质 31.2.3 项目范围 31.2.4 项目规模 31.2.5 项目工期 41.2.6 项目任务目标 4第二章 报告编制依据 62.1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62.2 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 62.3 相关设计规范 72.4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7(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 7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93.1项目区基本情况 93.2 自然条件 93.2.1气象 93.2.2地形地貌 93.2.3水文 93.2.4植被 103.2.5土壤 103.2.6 自然灾害 103.3 社会经济条件 103.4 农作物种植情况 11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13.5.1交通设施 113.5.2水利设施 113.5.3电力设施 113.5.4林网建设状况 123.6 土地利用现状 123.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2第四章 项目分析 14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44.2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44.3 项目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154.3.1 土壤物理性质 154.3.2 土壤化学性质 154.4 水资源平衡分析 154.4.1可供水量计算 154.4.2 需水量计算 164.4.3水资源平衡分析 194.5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94.6 公众参与分析 19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215.1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5.1.1 指导思想 215.1.2 规划原则 215.1.3 规划目标 225.2 项目规划方案 225.2.1规划标准 225.2.2 总体布局 235.2.3 分项规划 235.2.3.1 土地平整 23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4第六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66.1 设计依据 266.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266.1.2 设计基本资料及依据 266.2 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 266.2.1土地平整的要求 26(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 26(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 266.2.2 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 276.2.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276.2.3.1田块设计 276.2.4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276.3 灌溉工程设计 286.4排水工程设计 296.5道路设计 316.6 项目区工程进度计划 32第七章 投资估算 337.1 投资估算依据 337.2 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337.2.1 基本农田整理投资 333. 项目内容及投资估算 34(3)田间道路工程 34第八章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58.1 土地权属现状 358.1.1 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 358.1.2 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 358.1.3 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 358.1.4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368.2 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68.2.1 权属调整的原则 378.2.2权属调整的依据 378.2.3 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 38第九章 项目实施措施 399.1 组织机构 399.2 项目管理制度 399.2.1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399.2.2 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 399.2.3 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 409.2.4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409.2.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409.2.6 资金管理 409.2.7项目实施管理 419.3 工期安排 41第十章 效益分析 4310.1 社会效益 43(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43(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3(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4310.2经济效益 4310.2.1费用计算 4410.2.2效益计算 4410.2.3静态投资回收期 46T=K/(△P-C)=1744.41 /(291.80— 44.14)≈7年 4710.3 生态效益 47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48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4811.2 问题与建议 49附录一、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汇总表3、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4、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5、新增耕地一览表二、附件*********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勘测报告。
三、现状图片四、附图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万)(局部)2、***土地整治规划图 (1:1万) (局部)3、***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1:1万)4、土地利用分副现状图 (1:1万)5、*********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1:5000)6、*********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1:5000 ) 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 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济南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整理的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人民政府从实际着想,欲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对***共计11个村土地进行整理鉴于本项目投资多,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承担,特申请将此项目列入济南市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由济南市财政投资扶持1.1.2 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1)是缓解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加剧的需要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和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扩大,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3)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耕作技术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4)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基础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府、许商街道办事处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1999年,根据中发[199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政府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退耕,适度开发的目标,并在工作中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确保落实1.1.3 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1)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人地矛盾,有力地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为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依靠当地农业科研技术力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通过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项目区整体定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4)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项目区传统农业走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2 项目简介1.2.1 项目类型本项目申报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区属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项目区涉及***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598.24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有很大的整理潜力通过土地平整可新增耕地53.72公顷1.2.2 项目性质本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1.2.3 项目范围涉及***共11个行政村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1.2.4 项目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东西长3.79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598.24公顷。
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744.41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 87.9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其它费用共计176.48万元, 占总投资的10.12%,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工程施工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 其他工程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 0.85%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70.07万元, 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20.83万元, 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46.01万元, 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33.53万元, 占总投资的1.92%(见表1)1.2.5 项目工期项目实施拟分一期进行,总工期1年,2013年1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1.2.6 项目任务目标项目整理区总面积598.24公顷通过开发整理,达到新增耕地率8.98%的目标见表4)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林网,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农田。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将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表1-1 预算汇总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预算金额(万元)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123一工程施工费1533.787.921土地平整224.6412.882 农田水利234.5313.443田间道路1059.6060.754其他工程14.880.85二设备费350三其他费用176.4810.121前期工作费70.074.022 工程监理费20.831.203竣工验收费46.012.644 业主管理费33.531.92四不可预见费34.201.96 总 计 1744.41 100.00 第二章 报告编制依据2.1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2 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3)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4)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6)《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8)国家制定的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9)鲁财综[2007]128号《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2.3 相关设计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部颁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0)部颁SL18-91《沟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11)部颁SDJ127-84《灌溉排水沟系设计规范》;(12)《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2.4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1)《***土地整治规划》(局部);(2)《***土壤志》;(3)《***土地资源调查报告》;(4) ***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6)《***水利志》;(7)《***水利区划报告》;(8)《***综合农业区划报告》;(9)《***水利区划报告》;(10)《***农村电力网“十五”发展规划》;(11)《***统计年鉴(2010年)》;(12) ***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3.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北纬37°16′36″~37°17′48″,东经117°01′12″~117°03′41″,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涉及***共11个行政村包括:***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3.2 自然条件3.2.1气象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交替,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2.8℃,年最高气温40.5℃,年最低气温-22.6℃多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5毫米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3~5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2.5%,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64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9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9米/秒3.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沿黄缓平坡地,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地面高程在14~16.5米之间,土地平整度差项目区内形成了岗、坡、洼地相间的微地貌3.2.3水文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造成了结构层次交错、岩性复杂多变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厚度达数百米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储存于粉细砂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2~3米,水平径流缓滞,垂直运动强烈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流间歇性补给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中碳酸岩型水,矿化度一般为1~2克/升水质良好,适于灌溉3.2.4植被项目区内大部分为农田,周围植被较好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部分农路两侧种有少量林木,树种主要有:杨树、柳树等;零星分布的废弃地、闲散地等处多为自然植被,品种有紫穗槐等野生灌木和爬地龙、蒲公英等野草。
3.2.5土壤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壤质潮土和壤质盐化潮土可耕性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土壤发育弱,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含盐量偏高,有强石灰反应,致使盐碱地在项目区内分布较广3.2.6 自然灾害项目区常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干热风等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农田多存在“旱时无水灌,涝时无处排,农民靠天收”的局面干热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尤其对小麦生长不利,使小麦得不到灌浆所需的水份导致灌浆不足,使小麦籽粒不饱并提前成熟而导致减产3.3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涉及***共11个行政村区域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农村就业以务农为主,畜牧业生产完全是家庭饲养,以牛、猪、羊为主,工副业生产主要利用闲散劳动力,从事劳务输出和小规模的手工加工业3.4 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适宜的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棉花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本规划选取小麦、玉米、棉花作为项目区水浇地典型作物,种植比例分别为70%、50%、50%复种指数为1.7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交通设施项目区以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但项目区内道路均为土路,宽窄不一且缺乏规划,农用机械很难通行,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
3.5.2水利设施项目区排水体系已基本成型但需要进一步细化;项目区现有的灌溉设施不足临商河现有河道通畅,不需要清淤部分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项目区现有井18眼,井深在30米左右,大多为群众自筹资金所建,出水量较小临商河是项目区灌溉的主要水源由于季节性变化,临商河的水量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3.5.3电力设施项目区内有多条高压线路穿过,电力设施较完善,村内均有与省级电网相连的照明用电和工业用电,电力供应充足3.5.4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主要道路和沟渠无行树3.6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均为集体所有,地界清楚,面积准确,无权属纠纷项目区整理总面积598.49公顷,其中水浇地490.9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2.03%;工矿用地0.3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06%;其它农用地76.56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2.79%;未利用地30.62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12%项目区各地类面积及其权属情况详见附表13.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和设施用地1)项目区现有30.62公顷的盐碱地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排水设施进行改碱、培埂作畦、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增加耕地30.62公顷。
2)项目区现有农村道路24.77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17.16公顷,可增加耕地7.61公顷3)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用地39.36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36.41 公顷,可新增加耕地2.95公顷3)项目区现有设施用地12.18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整理,可新增加耕地12.18公顷项目区可新增耕地总计为53.7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8%第 48 页 表3-1 ******姜范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现状面积分类汇总表 单位:公顷序号土地权属单位及名称合计耕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小计水浇地采矿用地农村道路小计沟渠小计设施农用用地 盐碱地1边庞家村107.0489.2489.24 3.303.013.0111.494.516.982边张家村13.5611.5811.58 0.311.671.670.00 3大路家村23.3519.0219.02 1.720.300.302.312.31 4东双庙村18.2711.9511.95 0.932.892.892.50 2.505***66.8447.2647.260.372.711.631.6314.87 14.876栾庙村67.3453.2253.22 4.019.739.730.38 0.387马集村31.8323.9423.94 1.075.725.721.10 1.108石家村44.9441.0441.04 2.391.511.510.000.00 9西双庙村53.3241.4241.42 3.353.173.175.380.594.7910西万坊村112.06102.63102.63 2.974.314.312.152.15 11枣林村59.6949.6449.64 2.015.425.422.622.62 合计598.24490.94490.940.3724.7739.3639.3642.8012.1830.62注:项目区内有13.74公顷林地,10.19公顷坑塘水面,2.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8.31公顷农村居民点,1.08公顷公路用地,42.45公顷水浇地,0.25公顷的其他草地、38.99公顷采矿用地、3.09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13.03公顷、28.97的河流水面,共233.62公顷不参与整理。
第四章 项目分析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报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的要求,符合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规定本项目规划设计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实地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完成的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和***国土资源局大力提倡和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确定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划本项目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支持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土地整治规划》、《***水利防洪规划》4.2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和设施农用地1)项目区现有30.62公顷的盐碱地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排水设施进行改碱、培埂作畦、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增加耕地30.62公顷2)项目区现有农村道路24.77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17.16公顷,可增加耕地7.61公顷3)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用地39.36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36.41 公顷,可新增加耕地2.95公顷。
3)项目区现有设施农用地12.18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0公顷,可新增加耕地12.18公顷项目区可新增耕地总计为53.7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8%4.3 项目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4.3.1 土壤物理性质项目区农耕土壤为褐土化潮土,耕层质地适中易于耕种,适耕期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耐劳耐旱,生产性能良好4.3.2 土壤化学性质项目区土壤有机质适中,速效养分高,地力较好项目区现有耕地经过水利配套,可用于种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4.4 水资源平衡分析4.4.1可供水量计算项目区可用水资源有自然降水、地下水和地表客水项目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05毫米,无蓄水设施,难以利用地表径流 (有效降雨量在作物灌溉定额时已计入)1.临商河可利用水量每年可由临商河中取水向项目区提供100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2.地下水可开采量项目区地下水丰富,雨水、灌溉以及丰水期河流的入渗为地下水带来丰富的补给,通过打井可向项目区提供足够的灌溉水源,项目区地下水量丰富,但可开采量不多,仅北方区域水质较好,适合灌溉地下水可开采量仅考虑布井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在开发量不大于补给量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本项目区对地下水补给量主要为降雨入渗,水体渗漏补给仍为临商河来水,不重复计算该部分补给1)降雨入渗补给量根据淮委编制的《淮河流域及山东沿海诸河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并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降雨入渗补给量由下列公式计算: W降=0.001×F×A×а式中:W降 - 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F - 补给区面积,hm2A -项目区年降水量,mmа- 入渗系数根据项目区水利、水文部门的相关资料,项目区P=75%状况下,降水量分别为605mm,入渗系数可采用0.27,补给区面积取项目区总面积,即598.24hm2,由上式可计算,P=75%保证率下,降雨入渗补给量为97.72万m3 3.项目区内沟渠入渗补给量沟渠侧渗量为6万m3/公里.年,项目区内主要水源临商河长2.26km,沟渠侧渗补给量为13.59万m3水资源年可利用量为100+97.72+13.59=211.31万m34.4.2 需水量计算项目区用水量分农作物需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禽饮水三部分农作物灌溉用水只考虑地表水,而农村生活用水和畜禽饮水已由村村通自来水解决,因此本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不再考虑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禽饮水。
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为544.66公顷,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参照《山东省灌区设计与施工》拟定灌溉制度 灌水模数按下式计算:式中:q—灌水模数(m3/秒/万亩); m—作物一次灌水定额(m3/亩);a—灌区作物种植比例; T—连续灌水天数项目区水浇地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棉花、小麦,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本规划选取小麦、玉米和棉花作为项目区水浇地典型作物,种植比例分别为70%、50%、50%复种指数为1.7,则农作物种植面积=544.66×15×1.7=13888.83亩小麦、玉米、棉花生育期灌溉定额分析见表4-1、4-2、4-3表4-1冬小麦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月.日)(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分蘖10.1~10.22212014.455.55120.79分蘖~越冬10.22~11.30383014.4515.55越冬~返青11.30~3.1912915.9213.08返青~拔节3.1~4.12436222.9539.05拔节~抽穗4.12~5.1186214.4447.56全生育期10.1~6.12253343125.39120.79表4-2夏玉米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月.日)(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拔节6.11~7.10297656.7219.2840.83拔节~抽穗7.10~7.27175760.26-3.26抽穗~扬花7.27~8.262620.25.8扬花~灌浆8.2~8.17155338.9815.75灌浆~成熟8.17~9.15285055.69-5.69全生育期6.11~9.1595262230.1240.83表4-3 棉花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月.日)天数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出苗5.7~5.169128.483.52175.42三叶~现蕾5.16~6.15302032.75-12.75现蕾~开花6.15~7.173213878.8759.13开花~吐絮7.17~9.245230123.69106.31吐絮~收花9.2~11.9677366.546.46全生育期5.7~11.9183473310.33162.67由以上可计算出该项目区水浇地综合净灌水定额为192.68m3/亩,项目区水浇地净需水量为:=192.68×544.66×15=157.42万m3式中:—净需水量(万m3);—农作物灌水定额(m3/亩);—项目区耕地面积(万亩)。
项目区地表水灌溉由农户自备取水设备抽取,目前多用塑料软管输至田间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毛需水量:=/ =157.42/0.8=196.77万m3式中:—净需水量(万m3);—毛需水量(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计算得出项目区水浇地农作物毛需水量为196.77万m34.4.3水资源平衡分析需水量为196.77万m3,可供水量为211.31万m3,大于需水量,通过项目区开挖沟渠,兴修机井,同时采取田间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系数,便可满足75%的灌溉保证率4.5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部分低洼地因长期排涝不畅,芦苇丛生、盐渍化比较严重仅仅依靠当地群众自身经济条件难以改变现状2)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使良好的土地资源难以充分利用3)因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项目区散乱的道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4)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滞后4.6 公众参与分析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曾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把握***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在编制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广泛地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市场走向,结合科研单位最新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项目分区和耕作制度。
并与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进行广泛交流,使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或协调,保障本项目规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5.1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1.1 指导思想按照土地整理的要求要求,结合项目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而不能一味求高求新脱离实际造成资源浪费本项目规划方案在满足一般土地整理项目有关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灌排体系和交通网络中的合理部分,重新规划灌排体系和交通设施;为充分利用地表水,提高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按照P=75%的灌溉保证率下,并选择和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和耕作条件相适应的灌溉方式、配置灌溉设施和管理设施;对项目区内的主要道路路面硬化,以满足机械化耕作和车流量逐年提高的要求5.1.2 规划原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项目区耕地面积的增加,因而项目区规划始终坚持珍惜、节约土地的原则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规划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体现项目的效益性、生态性和示范性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必不可少性决定对其利用必须坚持持续利用的原则,为远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4)可行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其实施效果高低取决于规划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程度,规划充分考虑实施可能性5)因地制宜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具体地区而言的,区域条件不同,规划必然会存在差异进行规划设计时,不求其与理论拟合程度的高低,而在于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充分体现规划的特殊性6)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参与与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所在地的政府与群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项目区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5.1.3 规划目标(1)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2)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增加有效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占整个项目面积的比例达到8.98%以上,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土地保障3)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完善配套农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整理,使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地成片、沟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
灌溉用水保障水平达75%,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水利设施全面配套4)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力争通过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将项目区建成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5.2 项目规划方案5.2.1规划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1~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水利防洪规划》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涝保收”的农田标准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2.2 总体布局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是:一是在项目区内,修整田间道路,形成网格形布局,做到经济适用,四通八达,便于施工,有利生产二是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分片进行土地平整,达到田块整齐规则,地面平整,实现增加有效耕地的目的三是根据项目区的水资源情况,修建机井,开挖沟渠排涝,做到项目区内沟渠相通,与境外排水沟相连,增强排涝能力5.2.3 分项规划5.2.3.1 土地平整通过田间路和生产路把项目区分成田块,耕作田块规划为200×400米见方土地平整主要以规划田块为平整单元,采用局部平整的方案。
共需平整土方4.08万m3,调运土方16.83万m35.2.3.2农田水利规划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新建桥15座,维修原有桥1座;新建过路涵25处,新建进地涵72处5.2.3.3 道路规划规划整修6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3654米,整修5米宽沥青路田间路3条长3539米,整修4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1990米,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7条长12487米,生产路13条长9631米5.2.3.4防护林工程布局在田间道一边布置防护林2行,株距3米总共13100株 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598.24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见表5-1),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表5-1*********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前后面积对照表单位:公顷序号土地权属单位及名称合计耕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小计水浇地采矿用地农村道路小计沟渠小计设施用地盐碱地面积整理前598.24490.94490.940.3724.7739.3639.3642.8012.1830.62整理后598.24544.66544.6617.1636.4136.410.000.000.00增减0.0053.7253.72-0.37-7.61-2.95-2.95-42.80-12.18-30.62占整理面积百分比整理前100.0082.0682.060.064.146.586.587.152.045.12整理后100.0091.0491.040.002.876.096.090.000.000.00增减0.008.988.98-0.06-1.27-0.49-0.49-7.15-2.04-5.12第六章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1 设计依据6.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GB502BB-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本项目区水工建筑物均设计为Ⅴ等小(2)型。
6.1.2 设计基本资料及依据(1)《***水利志》;(2)《***土壤志》;(3)《***水利区划报告》;(4)《***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5)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6)《机耕技术规范》6.2 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6.2.1土地平整的要求项目区土地平整的基本要求是:(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2)增加耕作层厚度,加大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4)地形复杂平整工作量大的土地要分阶段进行,先低标准,后高标准,最后达到设计要求5)选用最优平整方案,使工程量最小6)田块的布置依地形、权属而定,不求完全一致6.2.2 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将部分位于地块内部,不再具有利用价值的沟渠填平;二是对新开挖排水沟弃土的平整;三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规划设计在一个灌水单元内部,沿灌水方向将耕地整理成1/1000的坡度,使灌溉水沿着一定的坡度均匀地前进,既可以保证使灌溉水将作物根系土壤层湿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使绝大部分灌溉水转化为有效水,又不使水的滞留时间过长,使太多的灌溉水转化为对作物生长不具有直接意义的无效的重力水。
6.2.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6.2.3.1田块设计将项目区共划分为37个田块,其中新增耕地19块每个田块作为一个平整单元,田块的设计高程根据实测地形,采用南方cass7.0软件,采用DTM法试算,取挖填工程总量最小的高程为设计田面高程6.2.3.2 土方量计算以每个田块为平整单元,采用南方cass7.0软件,分别计算田块内平整推运土方量最后合计到整个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经计算,平整土方4.08万m3,调运土方16.83万m36.2.4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绝大部分由盐碱地等开发而成,地力较差,为此应采取物理土壤改良、化学土壤改良和生物土壤改良相结合的方法物理改良方法:由当地群众,深翻、整平、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促进土地的熟化,提高地力化学改良方法:由当地的农业部门对项目区现有土地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进行测量,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土地承包户在氮、磷、钾侧重方面,施肥数量方面进行施肥改良生物改良方法:结合土地测量指标,由农业部门指导,由承包户实施对土地增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等生物措施6.3 灌溉工程设计1)灌溉水源及方式的选择项目区可用灌溉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本项目采用灌排一体格局,排水沟兼作灌溉沟渠地表水主要为临商河水临商河位于项目区西侧,由南向北流向通过原有沟和规划斗沟、支沟和农沟引水至项目区,由群众自备抽水机具和塑料软管输水至田间2)机井工程的设计a)单井组控制面积计算式中:—单井控制面积,亩;—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设计灌水周期,10天;—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20小时;—灌溉水利用系数,0.8;—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0.05;m设—设计灌水定额,50立方米/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