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作者:黄庆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1 期 黄 庆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 要:西路军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西进途中,播撒了革命火种,宣传了共产党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幸存下来的西路军左支队战士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坚信正义,坚信光明,英勇顽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西路军;历史功绩;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028-04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央命令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四个多月,最终两万多将士魂埋沙场以悲壮的失败而告终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领导的重视和一批学者的努力以及一些关于西路军资料的解密,对西路军的研究逐渐成为军史、党史上的一个热点,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及其过程逐渐被实事求是地再现出来在建党 90 周年、西路军 75 周年之际,西路军对党和人民伟大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西路军的历史功绩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和三十军等部共 21800 余人奉中央军委指示渡过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因各种原因,宁夏战役计划最终破产,后经党中央批准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西路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艰苦奋战,面对敌众我寡,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仅剩的 400 余人在李先念的带领下经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进入新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分批回到延安一)西路军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之初,只有 2.1 万余人它他所面临的主要敌人马步芳、马步青部正规军三万余人,另有一定战斗力的民团 9 万人,总共是西路军的 6 倍马步芳、马步青是长期盘踞在河西走廊上的军阀,有骑兵优势,兵员、粮草、弹药供给充足,且“拼战甚坚决”而西路军不仅人数寡少,武器装备差,而且远距离作战,“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面对如此困难,西路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先后“歼敌二万余人”1937 年 6 月 1 日马步青在“青海各界追悼剿匪阵亡将士大会”上的祭文说仅甘北骑五师“阵亡之数,七千有奇”。
西路军的征战一方面为河东红军给予了有力的发展空间,缓和了人多而粮草弹药匮乏的现状,减轻了河东红军的军事压力,为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当时占红军总数的百分之四十的西路军有力地支援了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的斗争,“保障了西安侧后方的安全”,减轻了张杨的思想和军事压力,为河东红军和友军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挑衅起了重要作用正如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近五个月之久,先后消灭马家军二万五千余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利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共产党的不懈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随后建立起来二)建立了党组织和革命政权,播撒了革命火种,宣传了共产党思想,促进了人民觉醒 马家军利用宗教迷信和反动宣传维护其封建统治,排斥其他一切进步思想的传入,打压一切进步团体的兴起,当地民众思想觉悟低西路军西渡黄河之后,各部先后在景泰、永昌、山丹、高台、临泽等地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党组织”这些政权和党组织发动群众为西路军服务,鼓励当地民众积极参军,帮助西路军侦察敌情,为西路军作向导,给受伤的战士治疗,大大减少了西路军的损失。
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西路军西征的影响下,抗日义勇军、救国军、抗日促进会、少年儿童团等一批革命团体也应运而生,他们帮助西路军积极宣传红军的各项政策、纪律和主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配合苏维埃政府积极惩办地主恶霸,没收他们的财产田地分给贫苦农民,获得了当地群众信任和拥护,有力的配合了西路军的行动据统计,西路军先后在永昌、山丹等地建立过 26 个县级及县级以下的苏维埃政权随着征战的失利,这些政权和团体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但革命志士们并没有因白色恐怖而灰心丧气,被俘和失散的战士及已经觉悟的部分民众在后期又自发地建立或恢复党组织,他们先后又建立起了甘州中心县委和张液地下党组织等,积极营救西路军失散和被俘人员,给马家军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争取他们的同情,提高他们的认识,同时秘密或者公开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教育了广大群众,促进了他们的觉醒,为日后推翻马家军的反动统治,解放甘肃和青海等地区奠定了思想基础三)西路军左支队战士为我国现代化技术兵种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路军失败以后,仅存编制的西路军左支队在李先念的带领下辗转到达了新疆,在迪化“新兵营”中学习现代化军事技术。
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人,每一个士兵训练一下就是我们将来的军事干部”,1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430 多名西路军战士分别成为了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通讯、航空、医务和情报等方面的骨干,就拿航空队来说,周恩来因到苏联治病往返苏联经迪化看望他们时欣慰地说:“将来建设我们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12 他们培养了“航空技术人员 31 人:飞行员 15 人,机械员 16 人他 1947 年就参加了我军东北航空学校的创建工作,成为空军的骨干”13“新兵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刻苦学习和掌握了新军事技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技术兵种的第一批高级将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现代化的火种新兵营”为我国技术军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西路军的现实意义 缅怀西路军烈士的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感人事迹和历史功绩,对我们对深刻认识今天国家的强盛、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作用;对教育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得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幸福生活”,14 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历史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
一)顾全大局,把民族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精神 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抗日梦想,打通国际路线,建立反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这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利益也符合我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没有根据地和群众基础的情况下,面对不适应的气候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始终以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他们在极端的条件下,与马家军浴血奋战四个多月,直接牵制了马家军及其民团 12 万余人及国民党空军的第 15 大队外,还有尾随西路军跟进的杨德亮的 1 师补充旅和毛炳文的第 37 军两个师,15 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蒋介石联共抗日和全国人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二)相信和依靠人民大众,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 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后,一面与马家军浴血奋战,一面“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当亲人”16 他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打土豪、分田地,真正为农民谋福利西路军的实际行动打动了当地广大群众,他们帮助西路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广大群众加入革命队伍,积极帮助西路军作战,西路军在永昌的四十多天里,当地群众支援西路军粮食、饲料约 300 多万斤,煤、柴禾、饲草 200 多万斤,猪牛羊 7000 多头(只)。
17 陈昌浩和徐向前在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的途中就住在一个姓但的汉人家里,那位农民不仅医好了陈昌浩的病而且还护送他回了汉阳老家西路军失败后,幸存的战士在回新疆和延安时都受了当地广大群众的竭力帮助,西路军最终还有 5000 多名战士回到党的怀抱,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坚守正义,坚定信念,坚信光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西路军战士大多都是从鄂豫皖带过去的,不适应西北恶劣的气候,远距离作战,弹药、粮草得不到及时补充,受伤战士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其敌人又是武器装备先进又有空军配合的马家军,经过无数次战斗,“人弹有耗无补,各军子弹只有两到三排,炸弹消耗甚多,存者无几”18 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没有丝毫的胆怯没有了子弹,战士们与敌人进行白刃战,刀卷刃了,用枪托砸、木棍打,用石头砸,用牙齿咬,不仅轻伤员,连重伤员也下火线,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尽管最后两万多部队被打散了,但他们仍然坚信革命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革命有胜利也有失败,只要保存了有生力量,今后仍然会发展壮大现在的几百人,以后可以扩充成几千人上万人19 基于这种信念,李先念带领左支队在祁连山经过四十多天的风雪转战最终到达新疆,过沙漠时,到处找不到水喝,实在忍不住,他们就把你的尿给我喝,我的尿给你喝。
20 被俘和失散的战士坏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千方百计地从马家军控制的魔窟中逃了出来,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党的怀抱,不为别的只因正义、希望和信仰四)为革命事业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西路军失败后面对着马家军的残酷屠杀,广大指战员“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21 在高台战役中,西路军红五军战士以简陋的武器与 10 余倍己之敌恶战,坚守孤城达半月之久,红五军包括军长董振堂、军政部主任杨克明在内的 2800 余名指战员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严正拒绝马步芳一切手段的劝降,他激昂地对部下说:“同志们,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红军仍然存在,红军是杀不完的!”22 临行前还对敌人大骂不止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被敌包围后被俘,敌人把他押到青海西宁,残酷地用大炮将他轰死,他在为党献出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共产党万岁!23 西路军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誓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五)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长期以来,西路军的失败被认为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24 所造成的,幸存的战士也长期戴着“张国焘路线”执行者的帽子,在延安整风运动和“文革”中他们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一直默默无闻的为党和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徐向前回到延安后担任一二九师副师长,协助刘伯承管军事工作,他晚年回忆西路军失败的情景时愧疚良深,他说如果他能留下来的话,军心会稳些,最大限度可以多带些革命干部回到新疆25 陈昌浩从老家回到延安后被安排到中宣部当科长,他却服从命令,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地工作1939 年 9 月周恩来去苏联看病,陈昌浩同行,他们途经新疆看望新兵营时,陈昌浩讲话时泪水直流,难过得讲不下去,意思是他自己没领导好,使西路军受到了巨大的牺牲,对不起西路军全体同志26 文革中,有一次造反派组织要求他交代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的问题,陈昌浩说:“四方面军,张国焘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主要责任在我,与他没有多大关系27 李先念回延安后从军政委一下降到营长,但他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他才被调到新四军第四支队当参谋长28 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幸存下来的西路军战士被编入了八路军,他们不计前嫌和国民党军队一起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西路军广大指战员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他们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胸怀可见一斑六)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 刚刚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红四方面军五、九和三十军等部便奉命西征,又经历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影响,但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并没有质疑党中央的命令,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过多顾虑,很少人临阵脱逃,只是坚决地服从党中央和军委的指挥和调遣。
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促进蒋介石联共抗日,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促进全民族抗战,西路军奉命在河西走廊上打打停停,消耗了大量军事实力,贻误了战机,致使西路军损失惨重,但他们仍表示“决不灰心,准备战斗到最后一滴血”,29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七)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长期以来,西路军一直被说成张国焘路线的产物,其失败也被认为是张国焘路线的破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西路军问题也被提了出来陈云在 1988 年 11 月同李先念同志谈话时就西路军问题说:“西路军问题不能回避,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路线的产物30 1983 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为调查西路军问题,专门组织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后写下了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他没有为西路军辩护,也没有为张国焘辩护,而是站在一个久经锻炼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立场上,为西路军做出了客观全面的评价邓小平和陈云都同意这个决定,西路军问题才逐渐得到“平反”纵观之,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惨烈而又充满正气的历史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31 西路军的征战是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的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雄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32 西路军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弥足珍贵且独具内涵的精神品质与长征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它必将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注 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359.郝成铭,朱永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2004.573,439.21 胡绳.中国共产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573,68.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附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823.32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2011.444,403.18 25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447,425,443.17 秦生.红西路军征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187-202.24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198.董汉河.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七十周年祭J.甘肃社会科学,2007,(1):126.11 13 陈云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17,227.12 吕黎平.星光照西陲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103.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 1 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附表 68.14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9-4(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史(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附表 68.1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2).19 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05.20 23 周纯麟.周纯麟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227,193.22 冯亚光.西路军生死档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23.26 冯亚光.西路军天山风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272.27 范青,陈辉汉.陈昌浩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496.28 朱玉.李先念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318.29 冯亚光.西路军河西浴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246.30 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82.31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4.(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