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检测题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小林在森林公园里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她想到,瓶里如果进了水后最容易引起火灾,其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凸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凸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A.会聚光束 B.发散光束 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4、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5、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观察叶脉,觉得叶脉变大了,这个现象属于(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6、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A.画面变得模糊 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7、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8、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9、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0、“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暗箱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暗箱向后伸C.照相机向后移,暗箱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暗箱向后伸11、右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 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 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叫航空摄影,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 )A .10 cm B.略大于5cm C.5cm D.略小于5cm1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10cm C.16cm D.20cm14、甲戴眼镜看报纸,去掉眼镜才能看清远处客人。
乙看书和看远处来客,都戴着眼镜,两人所戴眼镜依次为(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凸面镜、凹透镜 D.凹透镜、凸面镜15、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扁,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B、“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凸,使焦距变短,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C、“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D、“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16、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7、用素描碳笔在纸上连续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 ( )A.浓淡连续的笔迹 B.均匀、缩小的笔迹 C.均匀、连续的笔迹 D.浓淡间断的笔迹18、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C.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眼睛“近视”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9、往试管里注入清水,用橡皮塞堵住管口,留一稍大的空气泡。
让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发现阳光透过空气泡在白纸上形成一橄榄状的暗影,如图所示,原因是 _ ,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分析,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呈现在白纸上的是 20、2011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我国是全球最佳的观测地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光的 规律来解释,观测日食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容易灼伤眼睛,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对光有 作用21、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22、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的画面缩小一些,应使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 (填“远”或“近”)一些,并 (填“增大”或“减小”)幻灯机与屏幕间的距离 23、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 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4、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 透镜(填“凸”或“凹”),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u应满足 ;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 (填“透镜”或“电路板”)25、小刚用已调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的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把水池中的水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相机,使镜头 (填“不动”、“后缩”或“前伸”),这个景物的像将 ,底片上的像是 立的26、小方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 镜,眼镜乙是 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四、作图题(每题3分,共15分)27、下面为近视眼镜的示意图请你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中虚线框内划出矫正所需要的透镜并完成矫正后的光路图28、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下面的光路图29、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30、AB是物体,A/B/是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
在下左图中画出凸透镜位置并标出透镜右焦点F31、如图所示,CC'是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是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试用作图的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并表示出透镜的种类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9分)32、小丽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烛焰的中心、 、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对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33、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像(填“实”或“虚”)3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1) (2) 35.(8分)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小明利用图17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3)当蜡烛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须位于________cm到________cm之间,才能得到________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36.(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18左图),看到手指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18中图),看到房屋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明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18右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3)小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了物距u 和像距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19所示由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 处时,光屏上________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