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登临诗词主题精读古代登临诗词主题精读2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韩诗外传3 1观沧海观沧海 2望岳望岳 3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4相见欢相见欢 5登高登高4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 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对造化神奇的崇拜对造化神奇的崇拜 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登高的过程,是征服的过程登高的过程,是征服的过程 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上自我、个性、豪情壮志自我、个性、豪情壮志 林则徐幼年佳联林则徐幼年佳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 8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 因思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情因思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情尽管登高并不能觅得故乡或那人的踪影,尽管登高并不能觅得故乡或那人的踪影,但眼底景致,至少给但眼底景致,至少给无依无着落无依无着落的情感的情感提供了提供了宣泄宣泄/寄托寄托/归宿归宿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10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1登高则登高则 心胸开阔心胸开阔 明理致知明理致知 脱尽尘垢,忘凡超俗脱尽尘垢,忘凡超俗1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 或是登临诗的最高境界,或是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重在表达家国破碎、英雄失路、报国无门重在表达家国破碎、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情,或者怀古论今、舒展怀抱的悲情,或者怀古论今、舒展怀抱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杜甫杜甫登楼登楼 14 1、无限风光一望中:、无限风光一望中:2、喻理遣怀陶性情:、喻理遣怀陶性情:3、山临绝顶我为峰:、山临绝顶我为峰:4、散上峰头望故乡(人):、散上峰头望故乡(人):5、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此登临:15注意:注意: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会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情况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请具体文章是很少见的,请具体文章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具体语境具体分析16登高则可望远,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望远而致思深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无限情思涌上心头17192021 首联表面上是首联表面上是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昔闻”与与“今上今上”构成流水对构成流水对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飘荡,到了暮年才能实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飘荡,到了暮年才能实现目睹名楼的愿望,表面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现目睹名楼的愿望,表面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用“昔闻昔闻”为为“今上今上”蓄势,归根结缔是为描蓄势,归根结缔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昔昔”与与“今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22 23 24 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国情的高尚品格25 26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苏轼27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李白楼观岳阳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吹人舞袖回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此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此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自然浑成,巧夺天工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28(1 1)李白)李白登岳阳楼登岳阳楼中句中句“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在北在北宋宋文苑英华文苑英华中作中作“雁别愁心去雁别愁心去”,你认为,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2 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3、李白、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与杜甫登岳阳登岳阳楼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29(1 1)李白)李白登岳阳楼登岳阳楼中句中句“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在北在北宋宋文苑英华文苑英华中作中作“雁别愁心去雁别愁心去”,你认为,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更好一些别别”字只写雁字只写雁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引引”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30(2 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登岳阳登岳阳楼楼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313 3、李白、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与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李白此诗,写于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李白此诗,写于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的沉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豪放飘逸来概括来概括32 杜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开阔宏大,五、杜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开阔宏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身世又写得那么凄凉落寞,七、六两句叙述自己身世又写得那么凄凉落寞,七、八两句写忧国忧民之情写得那么苍凉凄楚,整八两句写忧国忧民之情写得那么苍凉凄楚,整个意境沉郁悲壮。
个意境沉郁悲壮2 2分)分)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物的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好,人物的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整个意境宏丽迷人,令人陶醉幻的迷人境界,整个意境宏丽迷人,令人陶醉同样是写岳阳楼,意境与杜诗迥然不同同样是写岳阳楼,意境与杜诗迥然不同33泊岳阳楼下泊岳阳楼下 杜甫杜甫江国逾千里,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变化有鲲鹏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临危无惧而弥坚!我要像鲲鹏无可披靡的变化实现图我要像鲲鹏无可披靡的变化实现图南的远大之志向。
南的远大之志向34泊岳阳楼下 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泊歙浦【南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注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时流亡之作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祁门(今属安徽)国破家衰时流亡之作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公元人绍定五年(公元12321232年)进士,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年)进士,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有旧嫌而取消任命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有旧嫌而取消任命1 1、方诗的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方诗的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赏析6 6分)分)2 2、两首诗都是借江上停泊所见之景抒发情感,但情感却不尽相同,、两首诗都是借江上停泊所见之景抒发情感,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5 5分)分)35泊歙浦【南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祁门(今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公元属安徽)人绍定五年(公元12321232年)进士,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年)进士,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有旧嫌而取消任命因与贾似道有旧嫌而取消任命1 1、方诗的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方诗的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赏析6 6分)分)诗的颈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的方式同时运用拟人诗的颈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的方式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写景的修辞写景1 1分)分)“霜霜”“”“月月”渚渚”等意象是从视觉等意象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景,的角度写景,“江声江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景,视听结合;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景,视听结合;(1 1分)同时霜、月、渚是静景,江声是动景,全联动静分)同时霜、月、渚是静景,江声是动景,全联动静结合;(结合;(1 1分)同时分)同时“倚倚”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一个广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一个广阔凄清的背景,(阔凄清的背景,(1 1分)全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动静分)全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使环境显得更加冷瑟凄清。
结合的画面,使环境显得更加冷瑟凄清2 2分)分)36泊岳阳楼下泊岳阳楼下 杜甫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泊歙浦泊歙浦 【南宋南宋】方岳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2 2、两首诗都是借江上停泊所见之景抒发情感,但情感却不尽相同,、两首诗都是借江上停泊所见之景抒发情感,但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5 5分)分)杜甫的诗歌的尾联借鲲鹏的典故抒发了即使杜甫的诗歌的尾联借鲲鹏的典故抒发了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的豪迈之情;(退的豪迈之情;(2 2分)分)方诗表达的是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方诗表达的是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情;(2 2分)也寄寓了作者因得罪权贵,仕途不顺分)也寄寓了作者因得罪权贵,仕途不顺的人生慨叹。
的人生慨叹2 2分)分)37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湖阔兼云涌,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诗接谢宣城雪岸丛梅发,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从此更南征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的高楼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的高楼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礼仪一样,徐孺下陈蕃之榻礼仪一样,徐孺下陈蕃之榻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如谢眺一样的主人如谢眺一样的主人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已然来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已然来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的告诫,从今以后我要向大鹏一样的告诫,从今以后我要向大鹏一样向南高飞向南高飞3839 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有别?情的诗词有别?改变改变“平视平视”的视觉的视觉 景象景象 现实心境现实心境 文学传统(儒家)文学传统(儒家)40登临即登高,登高之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相对于平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登临何处何时?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41 登临何处何时?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生发何感何思?为何生如此之思?为何生如此之思?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登临诗主题,为何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词有别?情的诗词有别?42劝学劝学曰: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知地之厚也中庸中庸言: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云:云:“传曰: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政)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政)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4344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谩)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后庭遗曲45 登临何处何时?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你推你推测:从所见、所思可知,此测:从所见、所思可知,此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内容?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内容?46 请推测:从所见、所思,可请推测:从所见、所思,可知此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知此词写作背景应该包括的内容内容1、课本关于、课本关于“背景背景”的注释的注释 王安石在宋英宗治平四年(王安石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任江宁知府(府治即今南京市),任江宁知府(府治即今南京市),此词大约作于此时。
此词大约作于此时2、请补充请补充:此词写作背景:此词写作背景?47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须须论世、知人论世、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