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白穴处疼痛治疗心得泾川县妇幼保健院 刘春社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郭春生 中医士邮编:744300一 :病案王XX,男,24岁,农民,患者2008年4月11日到外地卖货,当日天气晴朗,他在车棚上看货、晒太阳,次日出现右侧眼眶上部刺痛,范围如核桃大小,难以忍受,后每日10—14时发作,其余时间疼痛消失,伴有发热不恶寒、口苦而不渴、纳差等症状,大小便正常查体:素体消瘦,发热不恶寒,口苦且不渴,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菊花10g 僵虫8g 川芎10g 白芷7g 细辛6g 升麻8g 防风8g赤芍10g 丹皮10g 麦芽10g 薄荷3g 二剂 ,水煎服服后疼痛如初,脉证同前,思解毒与归经药力不专,故在复诊时用:龙胆草8g 柴胡10g 黄芩8g 菊花10g 川芎10g 夏枯草5g 泽泻10g 赤芍10g 白芷7g 细辛6g 薄荷4g 甘草5g 三剂, 水煎服,浸泡10分钟,煎7—10分钟,餐后服后随访,一剂后疼痛减轻,三剂后疼痛消失,一直未复发二:辩证分析2.1:病因病机,系热毒客于局部,致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因而刺痛难忍。
2.2:眼眶上系足少阳胆经阳白穴,且伴有口苦,烦躁、发热、脉弦等症,系胆火炽盛2.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传光禄·阴阳篇》“阳邪盛者必朝重暮轻,阴邪盛者必朝轻暮重”天之阳气既能助正抗邪,又能助邪为虐,故阳白穴只在10-16时疼痛,而其余时间消失三:体会3.1:本病临床案例较为少见初诊时考虑风热袭入,实为热毒客入人体而致病,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一定了解清楚病因,这对于诊疗至关重要3.2:本案辩证时应用了病因辩证,阴阳辩证,经络辩证和脏腑辨证各种辩证的综合运用使诊断更加准确,因此要领会各种辩证精神实质,才能互相贯穿、灵活运用3.3:处方用药时一定注意药物归经、功效,运用正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4:煎药时间也决定着疗效,根据方药、病位必须向患者交待煎药的方法和服药时间,否则功效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