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材质汽车内饰织物吸音性能比较作者:赵越来源:《纺织报告》 2016年第6期赵越(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7)摘 要 选取不同材质的汽车内饰材料,通过阻抗管测试系统,以传递函数法对各种材质的 汽车内饰面料吸音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材质之间吸音性能的差异关键词 汽车内饰;传递函数法;吸音性能中图分类号:TS17.6文献标识码:B1 汽车噪音的产生及控制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通过近 几十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家用汽车在实现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本身的驾乘舒适 性、安全性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辆本身会产生各种动态噪音,有发动机噪音,有底盘震动产 生的路噪,有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胎噪,也有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风进入车内而产生的风噪 这些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噪音不但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还影响行车安全和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 车辆控制噪音的水平已经成为购买汽车时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直接影响到汽车生 产厂商的销售成绩因此降低和减少汽车噪音污染,不但可以提高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还有 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何降低汽车噪音成为广大汽车生产厂商热切关心的问题。
目前汽车噪音控制的方法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种主动控制是指在噪音控制过程中 有附加能源的参与,此类方法也被称为噪音的有源控制如日产汽车公司采用的“反噪音”技 术,在车厢座位下安设若干扬声器,用一个电子电路对其实施控制,使其能随发动机转速的改 变而发出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反噪音声波,以消除车内噪音但是,目前主动控制技术尚不成熟, 且成本较高被动控制降噪技术多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减弱声源噪音;二是控制噪声传 播途径,阻断固体传播;三是保护噪音接受者汽车内饰材料的吸音是属于被动控制噪音技术2 纺织品吸音的原理吸音是指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 指标用吸声系数a,即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纺织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 属于吸音材料由于其柔软、蓬松的特性,织物内部存在无数的微孔,滞留了大量的空气空 气起着低通滤波的作用,衰减了高频声波,使得噪音的强度降低;同时吸音材料能够减少来自 材料的反射音,并在其表面形成漫反射当声波入射织物表面时,声波进入织物内部引起空隙 间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空气间的粘滞力以及空气和纤维之间的热传导作用,通过织物以及 织物反射的声能减少,起到了吸音的作用。
反.躬声能图1 纺织品呱音原珂图3试验3.1试样准备为考察不同材料作为汽车内饰的吸音效果,本次实验共选取5种类型的测试样品,分别为: 1#薄型海绵、2# PU涂层面料、3#超薄网纱、4#植绒厚织物、5#非织造吸音棉3.2测试方法介绍本次实验采用传递函数法测定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其原理为用固定在管壁的传声器测量 宽频噪声的声压,然后将采集的声压、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入射波的能量与反射波的能量,计 算不同频率对应的伐向入射吸声系数实验仪器分为大管(400-1600HZ)、大管宽间距(60- 400Hz)、小管(1600-6000Hz) 3 种不同管径3.3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选用 80Hz、100Hz、125Hz、160Hz、200Hz、250Hz、315Hz、400Hz、500Hz、630Hz、 800Hz、 1000Hz、 1250Hz、 1600Hz、 2000Hz、 2500Hz、 3150Hz、 4000Hz、 5000Hz、 6300Hz 这 20 个不同的声信号,对这5种不同材质的汽车内饰材料进行吸音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见表1:LUt?曲IM|»U6U5*3113LI2UlQIOB蛇衲ON3&1H血urutOUUM01ocUlIJ2OISQ3-81An.草皈41■贈日KHOCU4OillOM-H5I.M4MtUJkA昭oU■aiomDISiiiQK1IMikKiKfcaPIPI.IZ(UZ個测试结果表明,上述5种材料在日常生活最敏感声音频率范围内( 1000-6300HZ)的吸音 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非织造吸音棉〉汽车内饰海绵〉植绒织物〉PU涂层面料〉薄型经编网 纱。
吸音材料对入射声能的反射很小,这意味着声能容易进入和透过这种材料;这种材料的材 质应该是多孔、疏松和透气,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音材料因为非织造吸音棉中具有大量互 相贯通微孔,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引起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气黏 滞阻力以及热传导作用,将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吸音性能依此原 理,汽车内饰海绵、植绒织物的吸音性能略次,而PU涂层面料及薄形网纱的吸音性能最差参考文献:[1]汽车内饰材料吸音隔音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材料网.[2]徐石勇.提花窗帘织物隔音性能及影响因子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