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吴益吴益先培训后上岗高中教育之必须教师成长之必须专业提升值必须温馨提示:不要当成不得已的任务,要明确我们神圣的担当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第十一条)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第十二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第十三条)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一)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一)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二)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着必须改革的(二)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着必须改革的问题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欧洲、东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致力于课程改革研究表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1、在、在培养目标方面,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 2 2、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 韩国 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3 3、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英国设计与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公民综合学习法国个体化帮助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信息科综合学习4.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5 5、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6 6、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7 7、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二)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着必须改革的问题l 19981998年年20002000年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年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清华大学、北师大分别到十多个省市开展关系和清华大学、北师大分别到十多个省市开展关于高中教育质量的调查;高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于高中教育质量的调查;高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查;l 20012001年委托北师大在四个省面向学生家长、年委托北师大在四个省面向学生家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负责人开展高中课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负责人开展高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调查和教育质量的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学生认为在学校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学生认为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对此三项关注程度很低,有教育实际中对此三项关注程度很低,有69.8%学生认为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自主获取知识自主获取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知识技能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搜集利用信息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生活生存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校长校长教师教师学校实际关注学校实际关注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学校开选修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课的情况30.230.269.869.8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开了开了没有开没有开学生是否希望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开选修课92.692.67.47.4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是是否否 92.6%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但69.8%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开设开设选修选修课最课最大的大的困难困难14.914.924.724.727.927.914.914.916.916.90.60.6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学生不积极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工作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学校资源有限其他 教师认为开设选修课的最大困难是自身知识教师认为开设选修课的最大困难是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和工作压力大(储备不足和工作压力大(52.6%52.6%),学校资源有),学校资源有限和升学压力大也是重要的因素限和升学压力大也是重要的因素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78.2%的校长和的校长和37.1%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的量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偏多;66.2%;66.2%的校长和的校长和36.7%36.7%的教师认为课程难度过的教师认为课程难度过大1.31.314.314.320.520.547.247.278.278.237.137.1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不足不足适当适当偏多偏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内容难度的看法66.266.236.736.731.231.252.952.91.31.38.38.31.31.32 2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过难过难适当适当偏易偏易不清楚不清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93.6%93.6%的校长和的校长和90.7%90.7%的教师都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师都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离。
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离7.77.735.535.546.546.547.847.840.140.19.39.35.45.4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严重脱节严重脱节较大脱节较大脱节有一定联系有一定联系联系教紧联系教紧教师教师校长校长学生对综合实践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活动的看法 86.9%86.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帮助;但是展有帮助;但是72.2%72.2%的学生没有参加或的学生没有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活动的现状27.827.844.444.427.827.8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参加过参加过没有参加没有参加没有开设没有开设27.727.759.259.24.44.48.78.7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帮助很大帮助很大有所帮助有所帮助没有帮助没有帮助不清楚不清楚 62.7%62.7%的学生几乎不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社团的学生几乎不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社团活动。
活动4.24.233.133.145.645.617.117.1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经常参加偶尔几乎不学校没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0.60.65.45.4 0.80.850.850.830.530.51212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授为主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机会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机会大量的书面练习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自学其他其他教师如何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处理学生在课堂上在课堂上的提问的提问 46.0%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16.0%16.0%的校长认为教师采的校长认为教师采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继续教学继续教学课后解决课后解决回避回避启发启发批评学生批评学生很尴尬很尴尬其他其他校长校长教师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 52.3%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7.57.544.844.838.838.88.98.9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几乎没有几乎没有偶尔有偶尔有经常有经常有几乎每节都有几乎每节都有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4.384.341.141.117.917.94.64.66.46.43.73.73.53.5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练习记忆为主练习记忆为主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思考搜集整理信息搜集整理信息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小组学习讨论小组学习讨论撰写论文报告撰写论文报告其他其他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97.5%的校长和的校长和75.5%的教师反映评价的教师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答辩或口试答辩或口试现场测试现场测试制作或发明制作或发明论文或研究报告论文或研究报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同学互测同学互测教师教师校长校长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12.912.918.818.8202023.823.812.812.836.936.953.953.949.649.6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学科获奖情况学科获奖情况操行评语操行评语家长反馈家长反馈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的表现58.3%58.3%的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的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4 4小时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13.513.536.236.226.326.315.515.58.68.6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不到1小时不到1小时14小时14小时48小时48小时8小时8小时没有时间没有时间32.932.932.432.457.457.444.644.68.48.419.719.70.60.62.52.50.60.60.80.8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太重太重比较重比较重尚可尚可不太重不太重不重不重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 90.3%90.3%的校长和的校长和77%77%的教师认为学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
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9.99.932.532.514.814.818.118.116168.78.7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能满足能满足部分满足部分满足难以满足难以满足无法满足无法满足无所谓无所谓没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图书馆能否满足学生需要图书馆能否满足学生需要 只有只有9.9%9.9%的学生明确表示图的学生明确表示图书馆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书馆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使用的情况图书馆使用的情况 49.7%49.7%的学生很少去图书馆,只有的学生很少去图书馆,只有14.6%14.6%的学生几乎每周去图书馆,另有的学生几乎每周去图书馆,另有15.7%15.7%的学生的学生反映学校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反映学校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49.749.710.510.514.614.62.12.115.715.77.37.3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很少去很少去每月一两次每月一两次几乎每周几乎每周几乎每天几乎每天不对学生开放不对学生开放没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学校机房的使用情况学校机房的使用情况 只有只有16.1%16.1%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机房,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机房,32.9%32.9%的学生很少去机房;的学生很少去机房;41.4%41.4%的学生反的学生反映学校的机房不对他们开放。
映学校的机房不对他们开放32.932.95.15.116.116.11 141.441.43.53.5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很少去很少去每月一两次每月一两次每周都去每周都去每天都去每天都去不对学生开放不对学生开放没有机房没有机房实验室课外使用的情况实验室课外使用的情况37.237.212122 20.50.545453.33.3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很少去很少去每月一两次每月一两次每周都去每周都去每天都去每天都去不对学生开放不对学生开放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室45%45%的学生反映实验室在课外不对学生开放的学生反映实验室在课外不对学生开放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高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自主权不足。
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高中教育发展艰难重重朴实的教育目标 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如是说雷人的励志话语 生前何须久睡,死后必能长眠某学校高考励志标语二、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二、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思路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1.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新时代高中生的形象)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2.2.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核心素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人生规划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国际视野 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3.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4.4.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l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课程结构)l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课程实施)l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评价)l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课程管理)l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1.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2.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 科科 目目 模模 块块 1.1.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学习领域领域科目科目模块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略)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关于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通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通常为常为3636学时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关于模块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和内容相对稳定与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和内容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程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
模块的设置模块的设置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语语文文1 1语语文文5 5语语文文4 4语语文文3 3语语文文2 2语语 文文必修必修选修选修系列系列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与专题普通高中课程的横向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 选修选修课程课程 选修选修课程课程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数学数学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技术艺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科目科目语文语文外语外语数学数学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历史历史地理地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生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艺术或音乐、美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必修学分1010101010108 86 66 66 66 66 64 44 46 611111515选修选修I I学分学分根据社会对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层次设置了若根选修模若根选修模块,供学生块,供学生选择选择。
选修选修IIII学分学分学校根据当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地社会、经济、科技、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模块,供学生选择每学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周,社会实践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其中9周授课,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按周学时,按周4学时安排,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学时,相当于1学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分),学分由学校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三年共计15学分,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学分,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应参加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周社会实践,可获得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三年中获得116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究性学习活动1515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区服务2 2学学分,社会实践分,社会实践6 6学分),并在选修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中至少获得6 6学分;学分;总学分达到总学分达到144144方可毕业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2.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亮点)的特点(亮点)“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从关注一部分升学有望的孩子的发展转变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联系;为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课程为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提供可能。
内容提供可能1)时代性)时代性在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能力在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既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同时既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2)基础性)基础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3)选择性)选择性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1.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挑战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挑战 2.2.海南高中新课程实验与反思海南高中新课程实验与反思1.新课程对学校的挑战新课程对学校的挑战 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制度的重建;学校制度的重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
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形式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在学生选课前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高中实际状况,在普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高中实际状况,在普通高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通高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一所高中学校都要为促进教师个人的每一所高中学校都要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并获得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4)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5)改革评价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海南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成果教育部领导肯定:教育部领导肯定:周济部长2007年1月21日在三亚一中听取高中课改汇报(另外还有其他汇报)和参观高中课改成果展览后,对海南高中课改给予高度评价他在肯定海南在率先推进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促使中央下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在省级层面统筹解决教师工资问题、统一全省中小学教师财政工资水平,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彻底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后,也肯定海南率先进入高中课改,而且做得很好,认为这是对全国教育工作的重要贡献。
周济:“我跟卫书记也表达对省委省政府,对海南的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我们的感谢,这是一种创新啊,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是做得很好,做了很大的贡献,你们还有很多工作都走在前头,比如说我们的高中课改,全国四个省,其中有一个就是海南,一开始我还不太相信,就选在海南呀?现在看来,你们不仅做了,而且做得很好,都走在前头教育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是拿海南作为试点,海南做了很多的贡献周济:“今天颜校长代表我们三亚一中介绍了课改的经验,今天好多学校的校长都来了,我看你们在课改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的,你们在全国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课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些事情上面,海南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感谢你们!在省长面前,我要表扬一下我们教育厅,这方面你们在全国可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各个学校的领导,从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推进是很好的海南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与反思突破课改难点突破课改难点1 1:借助网络技术平台解决通用技术课程解决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不足资源不足的问题,率先实现大面积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典型的“三无三无”课程课程:无现成的专任师资、无现成的专用实验室、无相应的教学参考书打造资源平台:各校将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点评等通过个人博客上传到该网站,供大家借鉴和分享。
突破课改难点突破课改难点2 2: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创立建构式评价制创立建构式评价制度,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实现大面积常态化实施实验初始状况: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现成的开课经验;难以统一检测,学校开课意愿降低,如抓得不实就容易虚化突破课改难点突破课改难点“建构式评价制度”要求:各校都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计划、课程实施过程记录、课程实施成果总结等相关材料上传到该网站,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供专家、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实施评价;案例:海南侨中是海南侨中是2006年国家级通识培训案例年国家级通识培训案例学校,该校在网络建构式评价方面的具学校,该校在网络建构式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体要求:每个课题组要把每个课题组要把开题报告和研究方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活动的记录;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案;活动的记录;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课题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等)学生互评、自评、师评;指导教师签名等)。
学生互评、自评、师评;指导教师签名;学校意见等;学校意见等资料上传到网上资料上传到网上突破课改难点:3.校本课程开发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方式可以是“选用、改编”或“新编、重组”等方式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1)需要评估2)确定目标3)组织与实施4)评价校本课程与教材校本课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可以是大纲和素材的综合课程教材要讲求知识体系,内容和范围一般比较宏大校本课程不一定要编教材校本课程可以和活动整合校本课程的实施突破课改难点:突破课改难点:4.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推行校本评价:推行校本评价:(1)推行学分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学分管理制度,将学分认定权授予学校,引导学校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调控,推动“三维目标”的实现。
学生课时记录(考勤)、过程反映(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等)、模块考试成绩三方面考核均合格是获得某个模块学分的必备条件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定由学校负责评定内容包括道德素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审美与表现5方面(将课程课程“素质化素质化”,素质,素质“课程化课程化”)综合素质评定要与相关课程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借助网络手段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各负其职记录成长,让迈开的每一步留下足迹借助网络,实现诚信记录开展建构式评价,网络化,制度化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改革会考制度:改革会考制度:将高中毕业会考改为“基础会考基础会考”,基础会考的性质仍然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但考试科目减少6科(拟高考的6科),并与高考科目形成互补,与高考科目形成互补,即文科类基础会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理科类基础会考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改革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高校招生考试模式模式:2007年海南省高考方案对现行高考、会考制度在科目设置、赋分权重、考试时间和招生录取原则上没有大的改变,以保持秩序的稳定和制度的连续,改革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1)实行“3 33 3”高考科目设置高考科目设置(“语、数、外”“政、史、地”或或“理、化、生”)。
各科高考分必考题(含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和选考题(另一部分选修模块),选考题采取“超量超量命题,限量做题命题,限量做题”的办法,以此引导学校(学生)尽可能多的开设(修习)选修模块,为学生课程选择和潜能发挥提供条件,也有利于高校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甄别和选择考评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2)强化会考结果利用,将“基础会考基础会考”考试成绩以10%计入高考总成绩(基础会考满分为400分,满分以40分计入,总分为790分),引导学校确保学术性科目必修模块的开设质量,保障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知识学习的结构完整基础会考”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二下学期的6月10日,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按高考要求执行,但因是水平考试,不必停课组织有针对性的复习最为重要的彻底转变观念,将观念内化为行动、行为要把研究学生作为教师的天职,教学生让学生做研究有效转变教育学的方式,强化自主学习,推动合作学习,科学开展探究让我们同舟共济,迎让我们同舟共济,迎接新的挑战,共同创接新的挑战,共同创造普通高中教育的明造普通高中教育的明天!天!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困难,是挑战,更是机遇!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