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依兰县愚公乡第二中学的地理教师关明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说课:一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的人文地理内容,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方面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2、 教材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用成都平原做知识迁移的案例介绍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概况并突出了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落脚在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生活的改变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发达,教材介绍了少部分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性并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结合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根据数据分析掌握长三角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我学习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认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三、重点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全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文化特色和旅游难点: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国各省市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已掌握了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而且通过对中国地理整体特征的学习掌握部分的地理知识五:教法分析: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以背景音乐《梦里水乡》的基础上,连续播放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地区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地区有哪些特点2、地理位置——江海交汇之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找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1)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2)位置:江海交汇之地补充:随着区域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安徽省部分地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案例迁移讨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全国最大的城市群: 1)通过读图分析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群,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和教材感知了解到城市群的分布状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通过教材活动所提供的资料以及教师所给的图片分析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根据老师所给的图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其该地区旅游。
如:秀美的风景、茶文化、戏曲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园林艺术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5、一展身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了达到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一下8个小题,让学生简单问题自己答,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表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平坦,湖泊、河网稠密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C、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稀少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3)、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4)、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 ”5)、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平原,濒临 海和 海,地处 之地6)、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8)、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工业城市。
6、板书设计 : 江海交汇之地 “鱼米之乡” 全国最大的城市群(核心:上海)长江三角洲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