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说课稿 - 《大气压强》说课稿 新河县振堂中学 焦东曼 【 教材分析^p 】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所用教材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互相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局部内容本章的内容压强在工程技术与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学习知识,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并注意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络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学习了压强的定义、固体压强及液体压强,本节内 容是在此根底上学习大气压强,在物理知识构造中具有综合、扩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材料 吸盘 注射器 钩码 空饮料瓶 玻璃杯 硬纸片 漏斗 乒乓球 水槽 水 烧杯 气球 【 目的分析^p 】 ?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消费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与生活消费的意识 【 学情与教法分析^p 】 1 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不仅是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人文精神,进步学生的素质正因如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展了灵敏处理一方面,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阶段,所以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的方式用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发兴趣,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选择材料、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水银有毒不适宜在课堂演示,托里拆利实验那么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并让学生观察大气压支持注射器中的水柱的现象,既帮助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又有所拓展且按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一系列问题,分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前让学生准备饮料瓶、注射器、乒乓球等器材,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科学并不遥远,由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开展的好习惯,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以学生讨论、发言为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经历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瓶吞气球实验。
2、吸盘实验 〔从有趣的实验现象联络到大气压,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 传授新知 一、大气压强 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理解科学家为普及科学知识所做的努力并初步感受大气压非常大,激起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兴趣〕 任务: 设计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考虑、讨论:各小组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 演示实验:小组自愿上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也可到达资共享〕 2 小结:大气压强概念 释疑:瓶吞气球实验;吸盘实验 二、 大气压强的测量 考虑、讨论: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你能计算出大气压强吗?〔让学生理解只能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问题:怎样准确测出大气压强的值?〔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分析^p 实验:灌满水的注射器倒插在水槽中,松开针口端,水流入水槽,堵住针口端水不下流,向上提一些也不下流换高一些的饮料瓶水也不下流托里拆利把水换成水银,饮料瓶用试管代替,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值 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 问题:1. 水银柱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 2. 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 3.怎样计算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 计算、小结: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产生的压强〔指出大气压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 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因素会影响所测值吗? 1.换用粗些或细些的玻璃管 2.玻璃管中进入了空气 3.外界大气压改变 4.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按一些 5.玻璃管倾斜 通过进一步分析^p ,深化理解托里拆利实验,这样分解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 练习:1标准大气压到底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让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为何用水银代替水〕 ? 课堂小结: 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试验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的值:1.01×105Pa ? 知识拓展: 课堂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做漏斗乒乓球实验 〔据八年级学生特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自主学习,进步才能的空间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 ? 评价分析^p 1. 理解大气压发现的历史〔让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创造的根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消费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多彩、物理的魅力。
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消费中去 【教学效果】 本节课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思维火花学生在短时间内想出了八种证明大气压的方法,而且敢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充分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生还联络了生活中大气压强的许多应用,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尾的实验让兴趣延伸到了课外,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更加愿意亲近科学 【教学反思】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老师就要擅长把学生的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也要用所学知识纠正一些日常的错误认识,进步科学素养 学生对于学习科学、动手做实验的热情是很高的,但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进步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让学生发挥最大潜能,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4 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往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直接灌输给学生结论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短时间内想出了多种证明大气压的方法,而且敢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充分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生还联络了生活中大气压强的许多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还有一些错误认识,如用吸管吸饮料好多同学认为是吸力的作用,而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这说明学生不擅长把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上升为理性认识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深层次问题设计实验、进展探究,纠正一些日常的错误认识,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5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