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名句摘抄: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
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三国演义》好词摘抄: 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乐不思蜀、火烧连营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大器晚成、才占八斗、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后患无穷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虎踞龙盘、集思广益、鞠躬尽瘁、望梅止渴、一臂之力、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刮目相待、名不虚传、手不释卷、旦夕之危、恣意妄为 好句摘抄: 1、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2、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3、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
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4、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5、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6、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7、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
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孔明允诺,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8、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9、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10、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