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某精馏塔的理论板数为17块(包括塔釜),全塔效率为0.5,则实际塔板数为( )块A、34; B、31; C、33; D、3227.若仅仅加大精馏塔的回流量,会引起以下的结果是( )A、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 B、塔底产品中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C、提高塔顶产品的产量; D、减少塔釜产品的产量28.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 )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A、塔顶气相; B、塔顶液相; C、塔底气相; D、塔底液相29.连续精馏中,精馏段操作线随( )而变A、回流比; B、进料热状态; C、残液组成; D、进料组成30.精馏塔塔顶产品纯度下降,可能是( )A、提馏段板数不足; B、精馏段板数不足; C、塔顶冷凝量过多; D、塔顶温度过低。
31.精馏塔塔底产品纯度下降,可能是( )A、提馏段板数不足; B、精馏段板数不足; C、再沸器热量过多; D、塔釜温度升高32.精馏塔操作时,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是( )A、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也增多; B、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减少;C、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多,但此时无产品; D、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最小33.降低精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 );A、降低操作温度,改善传热效果; B、降低操作温度,改善分离效果;C、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分离效果; D、降低生产能力,降低传热效果34.操作中的精馏塔,若选用的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 )A、不能操作; B、xD、xW均增加; C、xD、xW均不变; D、xD减少,xW增加35.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乙烷的沸点为80.73℃,欲使该两组分混合物得到分离,则宜采用( )A、恒沸精馏; B、普通精馏; C、萃取精馏; D、水蒸汽蒸馏。
36.精馏塔的下列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通加热蒸汽再通冷凝水; B、先全回流再调节回流比;C、先停再沸器再停进料; D、先停冷却水再停产品产出37.精馏塔的操作压力增大( )A、气相量增加; B、液相和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都增加;C、塔的分离效率增大; D、塔的处理能力减少38.塔板上造成气泡夹带的原因是( )A、气速过大; B、气速过小; C、液流量过大; D、液流量过小39.有关灵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操作条件变化时,塔内温度变化最大的那块板; B、板上温度变化,物料组成不一定都变;C、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顶产品组成下降; D、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底产品组成增大。
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板式塔内以塔板作为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基本构件;B、安装出口堰是为了保证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有充分的接触时间;C、降液管是塔板间液流通道,也是溢流液中所夹带气体的分离场所;D、降液管与下层塔板的间距应大于出口堰的高度41.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A、yn+1>yn>yn—1; B、yn+1=yn=yn—1; C、yn+1< yn< yn—1; D、不确定42.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D,可采用( )A、减小回流比; B、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 C、增加精馏段理论板数; D、塔釜保温良好43.在一定操作压力下,塔釜、塔顶温度可以反映出( )A、生产能力; B、产品质量; C、操作条件; D、不确定44.蒸馏生产要求控制压力在允许范围内稳定,大幅度波动会破坏( )A、生产效率; B、产品质量; C、气—液平衡; D、不确定。
45.自然循环型蒸发器的中溶液的循环是由于溶液产生( )A、浓度差; B、密度差; C、速度差; D、温度差46.( )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要条件之一A、液相回流; B、进料; C、侧线抽出; D、产品提纯47.( )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A、浮阀板; B、喷射板; C、理论板; D、分离板48.回流比的( )值为全回流A、上限; B、下限; C、平均; D、混合49.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xF = 0.6,要求塔顶x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A、60 kmol/h; B、66.7 kmol/h; C、90 kmol/h; D、100 kmol/h50.某二元混合物,α=3,全回流条件下xn=0.3,yn+1=( )。
A、0.9; B、0.3; C、0.854; D、0.79451.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剂(如水)用量突然下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溶液槽液位低、泵抽空; B、.水压低或停水; C、水泵坏; D、以上三种原因52.在吸收操作中,塔内液面波动,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原料气压力波动; B、.吸收剂用量波动; C、液面调节器出故障; D、以上三种原因53.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 )A、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 B、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 D、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平衡54.溶解度较小时,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遵守( )定律A、拉乌尔; B、亨利; C、开尔文; D、依数性。
55.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 )属于液膜控制A、氯化氢; B、氨; C、氯气; D、三氧化硫56.从解吸塔出来的半贫液一般进入吸收塔的( ),以便循环使用A、中部; B、上部; C、底部; D、上述均可57.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58.吸收塔内,不同截面处吸收速率( )A、各不相同; B、基本相同; C、完全相同; D、均为059.在吸收操作中,操作温度升高,其它条件不变,相平衡常数m(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不能确定。
60.填料塔以清水逆流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当操作条件一定时(Y1、L、V都一定时),若塔内填料层高度Z增加,而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出口气体的浓度Y2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61.化工厂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是( )A、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B、板式换热器; C、釜式换热器; D、蛇管式换热器62.在卧式列管换热器中,用常压饱和蒸汽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饱和蒸汽应走( ),蒸气流动方向( )A、管程、从上到下; B、壳程、从下到上; C、管程、从下到上; D、壳程、从上到下63.在间壁式换热器中,冷、热两流体换热的特点是( )A、直接接触换热; B、间接接触换热; C、间歇换热; D、连续换热64.会引起列管式换热器冷物料出口温度下降的事故有( )A、正常操作时,冷物料进口管堵; B、热物料流量太大;C、冷物料泵坏; D、热物料泵坏。
65.在列管式换热器操作中,不需停车的事故有( )A、换热器部分管堵; B、自控系统失灵; C、换热器结垢严重; D、换热器列管穿孔66.对于列管式换热器,当壳体与换热管温度差( )时,产生的温度差应力具有破坏性,因此需要进行热补偿A、大于45℃; B、大于50℃; C、大于55℃; D、大于60℃67.有两台同样的列管式换热器用于冷却气体,在气、液流量及进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使气体温度降到最低,拟采用( )A、气体走管内,串连逆流操作; B、气体走管内,并连逆流操作;C、气体走管外,串连逆流操作; D、气体走管外,并连逆流操作68.某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400K、T2=300K、t1=200K、t2=230K,逆流时,△tm=( )KA、170; B、100; C、200; D、132。
69.总传热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传热面积; B、流体流动状态; C、污垢热阻; D、传热间壁壁厚70.以下不能提高传热速率的途径是( )A、延长传热时间; B、增大传热面积; C、增加传热温差劲; D、提高传热系数K71.换热器经常时间使用须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不正确的是( )A、外部连接是否完好; B、是否存在内漏;C、对腐蚀性强的流体,要检测壁厚; D、检查传热面粗糙度72.下列不能提高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是( )A、利用多管程结构; B、增大管径;C、在壳程内装折流挡板; D、冷凝时在管壁上开一些纵槽73.可在器内设置搅拌器的是( )换热器A、套管; B、釜式; C、夹套; D、热管。
74.蒸汽中若含有不凝结气体,将( )凝结换热效果A、大大减弱; B、大大增强; C、不影响; D、可能减弱也可能增强75.列管式换热器在停车时,应先停( ),后停( )A、热流体、冷流体; B、冷流体、热流体; C、无法确定; D、同时停止76.列管式换热器一般不采用多壳程结构,而采用( )以强化传热效果A、隔板; B、波纹板; C、翅片板; D、折流挡板77.管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相比( )A、传热效率高; B、结构紧凑; C、材料消耗少; D、耐压性能好7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吸湿能力越强; B、湿空气的比体积为1kg湿空气的体积;C、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必相等; D、对流干燥中,空气是最常用的干燥介质。
79.( )越少,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越大A、湿度; B、绝对湿度; C、饱和湿度; D、相对湿度80.50kg湿物料中含水10kg,则干基含水量为( )%A、15; B、20; C、25; D、4081.进行干燥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干燥介质的温度大于物料表面温度,使得( )A、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湿分分压大于气流中湿分分压;B、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湿分分压小于气流中湿分分压;C、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湿分分压等于气流中湿分分压;D、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湿分分压大于或小于气流中湿分分压82.以下关于对流干燥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对流干燥过程是气、固两相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B、对流干燥过程中气体传热给固体;C、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水被气化进入气相;D、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于空气的湿球温度83.将氯化钙与湿物料放在一起,使物料中水分除去,这是采用哪种去湿方法?( )A、机械去湿; B、吸附去湿; C、供热去湿; D、无法确定。
84.在总压101.33kPa,温度20℃下,某空气的湿度为0.01Kg水/ Kg干空气,现维持总压不变,将空气温度升高到50℃,则相对湿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85.下面关于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td,三者关系中正确的是( )A、t>tW>td; B、t>td>tW; C、td>tW>t; D、tW>td>t86.反映热空气容纳水气能力的参数是(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湿容积; D、湿比热容87.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时,不能除去的水分为( )A、平衡水分; B、自由水分; C、非结合水分; D、结合水分88.在进行圆柱管螺纹连接时,螺纹连接前必须在外螺纹上加填料,填料在螺纹上的缠绕方向,应与螺纹的方向一致。
) 89.管路焊接时,应先点焊定位,焊点应在圆周均布,然后经检查其位置正确后方可正式焊接 ( )90.闸阀具有流体阻力小、启闭迅速、易于调节流量等优点 ) 91. 表示集中仪表盘面安装的温度记录控制仪 ( ) 92.截止阀的泄漏可分为外漏和内漏两种情况,由阀盘与阀座间的结合不紧密造成的泄漏属于内漏 )93.按照容器的管理等级分类有一类压力容器、二类压力容器、三类压力容器高压或超高压容器属于一类压力容器 ) 94.拆卸阀门时垫片一定要更换,否则重新安装后容易造成泄漏 ) 95.工艺流程图中的标注,是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控制点及必要的说明等。
)96.施工流程图是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设计的依据 ( ) 97.图纸中的文字说明部分文字字体大小是根据图形比例来确定的 ) 98.化工工艺流程图只包含施工流程图 ( ) 99.方案流程图一般仅画出主要设备和主要物料的流程线,用于粗略地表示生产流程 )100.某工件实际尺寸为长20m、宽10m、高5m当图形被缩小100倍后,则其尺寸标注为200×100×50mm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