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个专题16份打包】高考化学(人教通用)考前三个月专题复习

灯火****1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MB
约333页
文档ID:92964070
【6个专题16份打包】高考化学(人教通用)考前三个月专题复习_第1页
1/333

常用化学计量 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 13离子反应 30电化学基础 47电解质溶液 66反应热与盖斯定律应用 94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1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35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49常见无机物的综合应用 161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78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92综合实验探究 206化学与技术 238物质结构与性质 259有机化学基础 281常用化学计量最新考纲展示L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质 量守恒定律的含义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 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 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5.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0 6.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方法基础回扣1 .有关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卜有3.36 LNH3(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_moL质量为2.55 g,所含氨气分子数为止必。

2)若将该气体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密度为0.9 g-cm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67%, 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 L-1.(3)若将上述所得溶液取出10 mL,其质量分数为5.67%,再加水稀释到50 mL,所得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将15.6 g Na2O2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制成200 mL溶液(1)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24_Lo(2)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0.2必或1.204X1()23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心\题型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广泛应用X真题回顾1. (2014•广东理综,10)设〃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mol甲苯含有6〃a个C—H键B. 18 gH2含有10〃a个质子C.标准状况F,22.4L氨水含有〃a个NH3分子D. 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4中生成"a个SO2分子答案B解析 解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宏观量之间的转换,即将质量和 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第二步为微观量之间的转换,即判断1分子该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第 三步为宏观量和微观量的对应,即一定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含有的微粒数。

A项,第一步,题 目中直接给出物质的量,所以不用转换;第二步,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因此1分子甲苯 中含有8个C—H键;第三步,1 mol甲苯中含有8〃a个C—H键,错误B项,第一步, 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第二步,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第三步,Imol水分子 中含有10公个质子,正确C项,由于氨水为液态,因此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错误.D 项,常温下铁片投入浓H2s4中发生钝化,56g铁片即1 mol铁不可能生成〃a个SO2分子, 错误.2. (2014•大纲全国卷,7)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 Feb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必B. 2L0.5 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KC.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r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翅原子的个数为6心答案D解析 A项,1 mol Feb与足量的Cb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3 mol,错误;B项,2L0.5 moi,L । K2so4溶液中SO丁带的负电荷数为2Na,溶液中的阴离子还有OH ,故阴离子所带电荷 数大于2必,错误;C项,1 molNazCh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3刈,错误;D项,丙烯(C3H6) 和环丙烷(C3H6)互为同分异构体,故42 g即1 mol该混合物含有H原子数为6M,正确.3. (2014・四川理综,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必B.室温F, 1 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0H一离子数目为0.1必C.氮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D. 5NH4NO3=^=2HNO3+4N2 t +9H2O反应中,生成28 g刈时,转移的电了•数目为3.75M 答案D解析 A项,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4H2O(g)=^=Fe3O4 + 4H20.2 mol Fe生成H2的分子数约为0.27Na,该项错误;B项,该NaOH溶液中OH「总共有O.INa, 但OK主要来自于NaOH电离,水电离出很少的OHZ该项错误;C项,氢氧燃料电池正 极上反应的物质为2,当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LC)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该项错误; D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只有N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生成8 moi氮原子(4 mol N2)中有5 moi来自NH1有3 moi来自NO3 ,故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15 mo1,贝,]生成28g(l mol)N2时,转移电子数为3.75Na,该项正确。

规律方法高考常涉及到的关于刈的命题角度总结考查方向涉及问题物质状态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苯、己烷、CHCI3、CCI4、酒精、so3.辛烷等物质结构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数,如Na2O2;或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CH» P4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数目和方向,Na2O2, NO2、CI2与H2O反应;电解AgNCh溶液;Cu与S反应;Fe失去电子数(可能是2e ,也可能是3e )电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中的离子数目多少的判断如1 LI mol-L ^Na2cO3溶液中CO,数目小于Na,因为CO;一会部分水解隐含的可逆反应常见的可逆反应(如2NC)2 N2O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摩尔质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口2「02、H37cl单质的 组成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如H2、2、N?)外还有单原子分子(惰 性气体,如He、Ne等)、三原子分子(如O3),甚至有四原子分子(如PQ(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1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98 g H2so4和H3P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4必B. 1L1 mol L-1的硫酸与高氯酸(HC1CM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4心C. 33.6 LNO,溶解于足量的水中得到硝酸溶液,溶液中NOl数H为NaD. 32 g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以个电子答案A解析 B项易忽视水中的氧;C项未指明标准状况;D项中Cu可能被氧化为+ 1价。

2 .用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0 °C时,22.4 L氢气中含有2必个氢原子B.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 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刈C. 1 mol乙烷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7必D.密闭容器中46 g NO?含有的分子数为Na答案C解析09不一定是标准状况,A错;电解食盐水产生2 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刈, B错;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含有1个C—C共价键和6个C—H共价键,C正确; 密闭容器中NO?与N2O4存在转化平衡,D错3.刈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 ℃时,在pH=2的1.0LH2S04溶液中含有H+数目为0.02NAB. 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与1 mol CH4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相等C.将含有1 mol FeCh溶质的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M以得到必个Fe(0H)3胶粒D.向含有Fei?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 mol Fe?+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 至少为3Na 答案D解析 pH = 2的H2SO4中,c(H') = 0Hlmol^L I与二元酸没关系,A项错;B项中1 molNazO? 含有3必个离子,1 mol CH4含有4刈个共价键,B项错;C项中Fe(OHb胶粒是多个Fe(OHb 的聚合体,C项错;D项中,还原性Fe2*〈「,1 mol Fe?'被氧化时,I已经全部被氧化,正 确。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4.如图所示:已知A、B都为短周期元素,且甲、乙、内常温下都为气体2moi甲分子反 应生成1 mol丙和3 moi乙,下列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2 ◎ ―-GU1 +3 乙甲 丙・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A. 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甲的摩尔质量为17 g加0「C.同温、同压下,生成丙和乙的体积比为1 : 3D.标准状况下,11.2 L甲溶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中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r 答案D解析 题给反应可表示为2A3B=B2 + 3A2,再结合题图中分子的结构可知,甲为氨气,丙 为氮气,乙为氢气由质量守恒可知,A正确;氨气的摩尔质量为17 gB正确;由 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C正确;500mL水是溶剂,不是所得溶液的体积,D不正确, 5.O t如图表示1 gO2与1 g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S)与温度(C的关系,则x气体 可能是()A. C2H4 B. CH4C. CO2 D. NO答案c解析 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O2)>p(X),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四个选项中只有CC)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于。

2的,故C正确6. (2012•大纲全国卷,12)在常压和500 ℃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Fe(OH)3, NH4HCO3, NaHCCh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匕、力、匕、匕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匕>%>匕>匕 B. %>〃>%>%C.夕3>%>匕>匕 D. %>%>%>匕答案A解析 假设各物质均为1 mol,完全分解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注意500 ℃时水是气体题型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计算、真题回顾1.高考选项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J”,错误的打“X”(1)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J)(2014•大纲全国卷,6C)(2)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X)(2014•新课标全国卷I , 12D)(3)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X)(2014,新课标全国卷I , 12A)(4)配制0.100 0 mol 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7)(2013•福建理综,10C)(5)用固体NaCl配制0.5mol[T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X)(2013•山东理综,11C)⑹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X)(2012•福建理综,6C)2. (2014上海,52)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Ch都转化为硫酸。

若将445 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 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f'o答案1.25解析 445 g焦硫酸H2SO4 SO3的物质的量为445 g-178 g-mol 1 = 2.5 mol,溶于水H2SO4 SO3 + H2O=^=2H2SC)4,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c - n/V= 5 moH4 L = 1.25 mol-L、得分技巧1.警惕溶液配制时的易错点(1)称量固体时物码颠倒,腐蚀性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2)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溶解、稀释和贮存液体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定容时加蒸馅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 制.(4)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馅水不影响结果⑸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仰视体积大浓度小、俯视体积小浓度大2.用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误差分析的答题模板 |证理的引入|1 .某同学实验需要450 mL 0.1 mo卜Li碳酸钠溶液,配制该溶液时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A. 100 mL量筒、烧杯、玻璃棒B.托盘天平、500 mL容量瓶C.酒精灯、三角漏斗、导管D.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答案C解析 根据操作步骤联系实验仪器。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烧杯、玻璃棒、量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2.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0.01 mor的KMnC)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 浓度偏高的是()A.取KMnCU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储水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答案C 解析 A项取得样品质量偏小,使溶液浓度偏低;B项液体飞溅出,会损失一部分KMnO4, 使溶液浓度偏低;C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水量较少浓度偏高;D项加水量过多, 使溶液浓度偏低3.⑴配制浓度为2 mol-L 1的NaOH溶液100 mL,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将(填写字母,F同)A.等于&0g B.等于&00gC.大于8.0 g D.等于0.2 g(2)某实验中需2 molL-1的Na2c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称取Na2cCh的质量为.答案(1)C (2)1 000 mL 212.0 g解析(1)称量NaOH固体时需用小烧杯盛放,故天平读数等于&0g +烧杯质量2)^据容 量瓶的常用规格可知,应配制2 mo卜L/I的Na2c。

3溶液1000 mL,所需Na2cO3的质量为1 LX2 mol-L 1 X 106 g mol '= 212.0 g.4. /1^€2(504)3溶液中含有8$01,取此溶液0.5/L,用水稀释至2UL,则稀释后溶液 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y”“ mol L-1576-B爵 mol.L36r噜 mol L-n 125 -I D.砺7 mol-L答案A解析ag SO丁的物质的量为低mol,因此PLFMSO溶液中Fe?+的物质的量为|义急mol = 777 mol,从中取出0.5/L后molX3 =1^ mol,即稀释到2PL后溶液 144 144 Z Zoo煮mol中F『’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I L L LV L J/OK题型3化学反应中的计算问题参加反应的C12的物质的量为KOH的;,正确;C项,当只有KC1、KC1O生成时,1 mold?参加反应转移1 mol电子,故整个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当只有KCk KC1O3I 5 5生成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有H的C12生成了 KCIO3,有4的CI2生成了 KCI,故转移电五 a mol,正确;D项,当只有KCk KCICh生成时,产物中KCICh的量达到了最大值,根据 电子守恒可知,有1的Cb生成了 KCICh,因此KClOj的最大理论产量为/mol,错误。

3. [2014,福建理综,25(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卜.:葡萄酒样品M100.00 mL 翦?福分定条件,淀粉溶液用0.010 00 mol - L-'标准12溶液滴定+溶液出现蓝色H 30 s内不褪色(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1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k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 游离SO2计算)为 g L-1.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 或“不变”).答案①0.16②偏低 解析 ①根据反应方程式:SO2 + I2 + 2H2O=H2SO4 + 2HI,可知 〃(SO2)= "(l2)= 0.010 00 mol-L ' X0.025 L = 2.5X10 4 mol,由于葡萄酒样品为100.00 mL,因此样品抗氧化剂的残留 量为 2.5X 10 y mol X 64 gmof'-0.100 0L = 0.16 g-L1,②若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消耗的12会减少,故测得的SO2会减少,结果偏低。

4. (2014•上海,37)将一定质量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溶于足量盐酸,蒸干后称量固体质 量,也可测定小苏打的含量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测定结果 o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答案偏高解析将一定质量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溶于足量盐酸,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利用 NaHCC^fNaCl质量差减小为84-58.5 = 25.5,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造成质量差 变大,则测定结果偏高.、规律方法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步骤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找出方程式中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将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成比例式求:对比例式求算2 .化学计算中常用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 恒、电子得失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 (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 失电子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2)关系式法此法常用于多步连续反应的计算确定关系式可利用各步反应的计量关系或某元素原子守恒 关系找出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3)极值法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生成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 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此类题一般为选择 题4)设未知数法对混合体系的计算,我们一般设两个未知数,然后依据题意列两个方程,进行求解对点模拟(一)关系式法1. (2012•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钻一错合金网发生氮氧化反应,若 有标准状况下/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必)可表示为() A® B#八, 5P D, 11.2w22.4K 22.4 勿C 5〃 D, 5V答案D解析 由NH3的催化氧化方程式可知1 mol NH3转化为NO时转移5 mol电子,可得如下关 系式:NH3 ~ 5e-1 5V次必 〃解得Na22.4〃5V °2 .氯化亚铜(CuCI)是重耍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 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工业上常通过卜列反应制备CuCl: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 \ +3Na2SO4+CO2 t⑴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0.0%的CuSC>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 CuSO4-5H2O 'j H2O 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卜1/午6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Ce(SC)4)2 溶液有关反应的离了•方程式为Fe34 + CuCl=Fe2 '+Cu2++CrCe4++Fe2+—Fe3++Ce3+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答案(1)5 : 11 (2)符合标准解析(1)假设配制1 000 g这种CuSC>4溶液,则需要硫酸铜200 g, “折合”成CuSOQHzO, 其质量为mx 200 g = 312.5 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 000 g-312.5 g = 687.5 g,所需的CuSO,5H2与 QO 的质量之比为 312.5 : 687.5 = 5 : 11.(2)由方程式可得关系式为CuCl ~ Fe2+ - Ce4*即CuCl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Ce(SC>4)2的物质的量,为0.100 0 moll 1 * 24.60 * 10 3L =0.002 46 mol,故 CuCl 的质量分数为 n7snn-6 x 100% = 97.9%,符合标准.JU \J(二)守恒法3 .镁、铝合金3 g与100 mL稀H2sO,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得无水硫酸盐17.4 g,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5 mol-L 1 B. 1 mol-L 1C. 2.5 mol-L-1 D. 2mol L-1答案A解析 蒸干后所得产物分别是MgSC)4和A12(SO,3,增加的质量即为SO;的质量。

c(H2so4)17.4 g-3 g . .」=OA 1 1 x n Tr = 15 mol,L96 g mol x 0.1 L4.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c(Mg2+)=2 moll- c(SOf)=6.5 mol-L-1,若将200 mL此混合液中的Mg?'和Al”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T的苛性钠溶液()A. 0.5 L B. 1.625 LC. 1.8 L D. 2L答案D解析 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2c(Mg21.6 mol-L 1= 2L5.羟胺(NH2OH)是--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00 mL 0.049 mokL '的羟胺 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硫酸铁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恰好与24.65 mL 0.020 mol-L 1的酸性KMnOq溶液完全作用,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已知:FeSO4 + KMnO4+H2sO4—— Fe2(SO4)3+K2sO4+MnSO4+H2O(未配平)]( )A. N2 B. N2O C. NO D. NO,答案B解析 整个反应过程是羟胺(NH?OH)将Fe''还原为Fe2", KMnOa又将Fe?'氧化为Fe?二 即 始态还原剂羟胺失去的电子数与终态氧化剂KMnCU得到的电子数相等.设羟胺的氧化产物 中N的化合价为+〃,-1 ♦ n则N H2OH ―► N失电子数:(» + 1)X0.025 LX0.049 mol-L 1 7 *2KMnO4—►MnSdi 得电子数:5X0.024 65 LX 0.020 mol-L-1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建立方程,解得〃 =1,所以氧化产物为N2O.(三)设未知数法6.用含l.()molNaOH的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A. 1 : 3 B. 2 : 1C. 2 : 3 D. 3 : 2答案A解析 设生成Na2co3、NaHCCh物质的量分别为x、y,由反应前后C和Na,守恒可知,x + y = 0.8 mok 2x + y= 1.0 mol,解得 x = 0.2 mol、y = 0.6 mol,即所得溶液中 CO『和 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3。

7. (2013・上海,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L(标) + 3c(Al3 ") = 2c(S0j-,故c(Ap*) = (2X6.5 mol-L 1-2X2molL-,)/3 = 3molLl.当加入的NaOH溶液,降好将Mg?"与A产分离时,所 得溶液为Na2so4和NaAlCh,根据钠元素守恒,则M(NaOH)=冽当长翌代入数据 C(NaUH)得 K(NaOH)2 义 6.5 mol1T 义 0.2 L + 3 mol] 7义 0.2 L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i?+和S0「)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 涤,灼烧,得到CuO 12.0 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 : 1,则/ 可能为()A. 9.0 L B. 13.5 LC. 15.7 L D. 16.8 L答案A解析 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为12/80 = 0.15 mol,电子转移数0.15 mol x(6 + 2)= 1.2 mol,两气体体积相等,设NOxmoL NO? x mol,3x+ x= 1.2,计算的x = 0.3。

气体体积 V= 0.6 mol * 22.4 1/moL = 13.44 L;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为0.075 mol,转移电 子数 0075 moi > 10 = 0.75 mol,设 NO x mol, NO2 x mol,3x+ x = 0.75,计算得 x = 0.187 5, 气体体积 J/= 0.375 mol* 22.4 Lmof 1 = 8.4 L,因此 8.4 L< V< 13.44 L.第一部分一专题复习篇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最新考纲展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 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 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 用语:(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基础回扣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煤的干储②蒸储③橡胶的老化④煤的气化⑤焰色反应⑥钝化⑦电镀⑧胶体聚沉⑨氧气转化为臭氧⑩出,转变为⑶I 答案①③©⑥⑦⑨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2)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及数目都不发生变化()(4)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5)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因而有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6)铁粉加入FeCb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丁一氧化还原反应 ()(7)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OH「()(8)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9)明研的化学式:A12(SO4)312H2O()(IO)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答案 (1)X (2)V (3)X (4)V (5)X (6) V (7) V (8)X (9)X (10)X3 .有下列10种物质:①明矶②消石灰③小苏打©SiO2⑤水玻璃⑥聚乙烯塑料⑦CaO⑧MnC)2⑨漂白粉⑩HC1O(1)属于纯净物的是,其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属于碱性氧化物 的是,属于酸式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⑵属于混合物的是 ,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O答案⑴①②③④⑦®©⑦⑧⑦(3) ①②③⑦⑧©⑵⑤⑥©⑤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化合物既可分为酸、碱、盐、轨化物,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非金属氧化物不•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3)AbO3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可与氢纵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 氧化物()(4)KHCC)3的水溶溶呈碱性,是碱式盐:NaHSC>4的水溶液呈酸性,是酸式盐( )(5)Na2O2> SO2、CHjCOOH等为共价化合物;H2so4、NaOH、Na2cO3等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1)V (2)X (3)X (4)X (5)X5 .①溶液、②胶体、③悬浊液、④乳浊液是四种常见的分散系,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 快分离,其中产生沉淀的是;分散系分层的是;用一束平行光照射, 出现一条明亮“光路”的是:能通过半透膜的是答案③④②①6 .纠正下列化学专有名词中的错别字⑴无机:混和()物、敏 )浊、质量守赖 卜活性阳 )、氧盐( 卜推化剂( 卜化学平怛()> 溶()融、金曲)石、tJf()氧腐蚀 答案合浑恒炭钱催衡熔刚吸(2)有机:加屋()反应、乙琳)、乙酸乙月乒()、油限)、四烷(卜甲乳 ) 答案成烯酯脂戊苯(3)试验:铜晒( )> 研停( 卜长革()漏斗、蒸湄()、钠的掌()色反应答案用烟钵颈储焰7 .纠正下列符号书写中的错误(1)元素符号:镁mg( 卜镒mn( 卜铝AL( 卜钻CO( )答案 Mg Mn Al Co(2)CO 浓度的平方:c2co 或 c(CO) (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镂、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b 和Ca(C10)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I2O3、CaO、MgO等杂质,为 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锭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 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014•江苏,1) 或 c[CO]2( )答案c2(CO)(3)5个电子:5e( )答案5屋(4)单位:摩尔moL( )、毫升ml( )、速度单位mol/L s或mol/L/s( )答案 mol mL mo卜 1/飞-‘或 mol/(L,s)题型1物质的组成、类别判断'真题回顾A.* d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卜 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 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答案A解析 A项,水是一种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生成H,和OH\电离方程式为H2O H ,+OH「; B项,可燃冰是CH4与H?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不是可以燃烧的水;C项,O元 素有-1价、-2价两种化合价,氢、氧两种元素可以形成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D项, 0 °C时液态水可以形成冰,其体积增大,密度变小3.高考选项正误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J)(2014广东理综,7A)(2)浓氨水中滴加FeCb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X)(2014・重庆理综,3A)解析浓氨水与FeCh饱和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3)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义)(2014•广东理综,7C)解析花生油是植物油,是不饱和酯类。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J)(2014•福建理综,8D)解析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5)BaSC>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C)4是弱电解质(X)(2013•天津理综,1D)(6)SO2> Si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X)(2013・四川理综,2A)(7)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X)(2013・四川理综,2C)(8)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J)(2013・四川理综,2D)(9)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J)(2013,新课标全国卷I , 7D)(1O)KC1C>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1O3和SO3为电解质(X)(2013•重庆理综,2A)y易错警示1 .物质组成和分类中的认识误区(1)错误地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①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 者组成混合物2)错误地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C)4为一种盐3)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要明确以下几点: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mCM,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I2O3属于两性氧 化物,MnCh是不成盐氧化物③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 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④酸性氧化物也可以和酸反应,如SiCh + 4HF=SiF4 t +2比0、SO? + 2HNC>3(浓)=H2sO4 + 2NO2.2 .胶体制备及性质中的易错点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馅水中加入1 ~ 2 mL饱和FeCh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 呈红褐色,停止加热饱和FeCb溶液不能过量,也不能持续加热,因为过量的FeCb和加 热都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对点模拟(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硫酸盐和硅酸盐火星上的水可能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 于南北两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上的水中肯定不含sioTB.水是共价化合物C. AbO3-2SiO2-2H2O属于氧化物D.硅酸钠、硫酸钢和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答案B解析 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但也有一些珪酸盐能溶于水,如NazSiCh,所以火星表面上 的水中可能存在SiO;「,A错误;AbC)3,2SiO2・2H2O属于硅酸盐,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尽管BaSCU难溶于水,但BaSC>4属于强电解质,水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水中氢、氧通 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正确的是()A. N%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是电解质B.明矶、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C.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D. SiO2, NO2、AI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 N%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了 NH3 + H2O NH3 H2O,NH3H2O NH; + OH , NE-HzO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人造丝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N02不是酸性氧化物,AI2O3是两性氧化物。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钢、明研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镇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同系物:CH2O2、C2H4O2、c3H62答案C解析 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锭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C2H4O2、c3H62 除可代表痰酸外,还可代表酯类二)明确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4 .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YZA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复合材料B纯碱碱化合物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 A项,Si()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 是放热反应,如C + CC>2=—2C0,属于吸热反应5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重叠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答案C解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A中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 包含关系;溶液与胶体同属于分散系,是并列关系;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三)胶体的性质及应用6 .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图①:日光下的树林B.图②:长江三角洲的形成C.图③: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D.图④:钠的焰色反应实验答案D解析 图①:空气是一种胶体,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地面上,此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丁达尔 效应;图②:长江水从上游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主要以胶体的形式存在,在入海口遇到海水, 海水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图④: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释放能 量的结果,与胶体的性质无关.7.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研能水解生成A1(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B.将饱和的FeCb溶液加热煮沸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铁胶体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D.提纯胶体用的渗析原理与从悬浊液过滤获取沉淀的原理相似答案D解析 A1(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净水剂,它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消毒, A项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FeCh溶液滴入沸水,继续加热至红褐色透明液体停 止加热,B项错;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项 错8.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的材料。

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 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但并不能说 明“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D.银器能抑菌、杀菌,纳米银粒子填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答案B解析 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在1〜100nm范围内,与胶体粒子直径范围相同,A项正确; 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项不正确;与决状固体相比, 纳米颗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因而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化学活性增强,C项正确;银 为重金属,重金属粒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有杀菌作用,D项正确题型2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y真题旦映1. (2014,重庆理综,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研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 明矶净水的原理是A1”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1(OH)3胶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 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收 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氢氟酸刻蚀玻璃的 反应原理为SiO2 + 4HF=SiF4 t +2比0,涉及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 后与水发生反应:CaO + 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

2. (2014•新课标全国卷H,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铺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 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 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 故不正确;C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 故不正确;D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不正确3. 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①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2013•福建理综,6B)②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2012•广东理综,7C)③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2013・山东理综,7B)④“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2013•福建理综,6D)⑤232Th转化233u是化学变化(2013・上海,3C)答案②④解析 ①结晶法获取食盐,蒸馅法淡化海水均是物理变化,错;③煤的干锵、煤的气化、液 化等煤加工都是化学变化,错;④“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可用 于制肥皂;⑤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错。

得分技巧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有化学使新.或形成p 1 1他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使断裂和形成产)新原子生成11 1(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馆和分馆;④挥发、升华;⑤吸 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氧化、水化、皂化、 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变性;③干馅;④分解、水解、裂解、 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⑤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它包括:①开发绿色反应, 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④使用无 毒无害的溶剂;⑤发展“绿色工艺”;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一)把握分类标准、判断物质变化1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熔融态的AbCh导电、12c转化为,4C都属于化学变化B.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C.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封烧瓶,放入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答案C解析 A项熔融态的AI2O3导电的同时,和-分别在阴阳两极放电是化学变化,I?© 转化为14c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B项,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种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种类型,B项错;D项,2NC)2(红棕色) NzOd无色),A//<0,放入热水中,平衡向左移动,颜色加深是化学变化,D项错。

2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离子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加聚和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都是100%答案D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都存在交叉关系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Ch气体;加热氯化铉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向溶液中加入NaQ;向FeCb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C解析 A项中,后者会发生2NC>2 N2O4转化;B项中,NH4cl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颜 色变化;D项中,易忽视Na2()2的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二)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4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下列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A.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B.大力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以缓解能源紧缺C.研制新型杀虫剂,使它只对目标昆虫有毒杀作用而对其他昆虫无害D.工业上用废铜制取胆矶CuSO4-5H2O:2C11+O2+2H2so式稀)+8H20W=2CuS045H20答案B解析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产生废弃物,原子 利用率为100%, B项中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大量使用必然会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 显然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5 .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PM25(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B.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C.将造纸废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节约生产成本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答案B解析1微米是1 000纳米,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

三)用分类思想,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FeCh、Na2O2, CuS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B.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溶解C. “溶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碳酸钙与水、CO?的反应D.缄氧化铝、碳酸铉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械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酸、碱、盐、单质及其氧化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有关判断铜和单质硫化合生 成CU2S, A不正确;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但能溶 于稀HNC>3,B正确;碳酸钙与溶有CO?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分 解又生成的CaCCh沉积下来,并放出CO?,上述反应重复发生从而形成“溶洞”,C正确. 7.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 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银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 而获得了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SiO2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材都是非电解质E.「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 程。

①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 的任何含氧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轨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 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填字母)A. H2O B. NH: C. OH- D. HCO;E. CH3co(T F. Cl-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 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反应产物H+ + [:0H]~ —► H0H试指出卜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H3BO3+H2O=H++[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填“H3BO3”或“比0” );CuC12+4NH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