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佐证材料样版

桂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7.25KB
约15页
文档ID:178212611
佐证材料样版_第1页
1/15

1、实验区基本情况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情境、建构、专注、能力、团队为现代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现代学习理论强 调情境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建构达到同化或顺应新经 验,专注内在动力的激发,注重多元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团队的作用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进行设计的:建设 立模拟职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实现学习与工作情境的一致(情境),采用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专注),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完成企业真实的工 作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团队,建构)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能力)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中兴通讯联合成立”江西现代-中兴通讯NC学院”,创建合作办学、合作育 人新机制充分利用中兴通讯的企业培训资源,建立模拟职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 建立全新的、以通信实践技能为主的,并满足现代通信工程能力标准的通信技术课 程体系,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按企 业对员工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完成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与中兴通讯一起建立 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为通信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定位结合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目标,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把实 验区办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高级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和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机制、方案和措施,构 建科学、合理、持续、可操作性强的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索提高高素质技能型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 法;•为通信行业、企业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其它专业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范例,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2-2 •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 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1)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讯技术产业得到了显著提升到2010年年底,我国 用户达到11.5亿,其中移动用户8.59亿随着2009年1月7日我国3G牌 照的发放,拉开了我国3G时代的大幕,移动通信的3G时代正式来临,中国3G牌 照发放带来的中国电信市场的迅猛增长正在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的一抹"亮色”,对于 很多设备商和终端厂商而言,中国市场在其业务比重中的份量明显加大,中国已经 成为其业务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主知识产权主导的TD-SCDMA成功实现商用化,"两化融合”取得较大进展,“三网融合”实现突破3G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加 快了终端技术提升、价格变化的过程,而且使得3G业务与终端产品的融合成为通 信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3G通信的完善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产 业发展也逐步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在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基础的支撑下,IPTV、 网络等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新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这意味着/在未来若干年/我国通讯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地增加 正是由于我国通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并且这种发展势头将不断持续,使潜力 巨大的通信市场遭遇了技能型人才高度匮乏因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10月份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 会上表示3G的建设发展预计将会带来1万亿元投资消费需求运营商将投资4000 亿元建设并优化3G网络;终端方面的带动4000亿元;包括宽带和视听在内 业务的推广拉动消费2000亿元2010年3G投资已累计完成961亿元,中国移动TD网络三期工程200个城 市工程计划年底前完工中国电信已在342个城市开通3G网络中国联通已在285 个城市开通3G网络。

面对三大运营商规模达数千亿元及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时, 在3G全面铺网的环境下,未来几年通信产业又将迎来一个几年期的高速发展期 由此,市场对通信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通信人才的价值也不断提升企业对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社会认识到通信 技术人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社会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益提 高,通信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规范从社会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看,通信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除了 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内外协调的能力,不 断创新的精神,价值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信技术专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出现了诸如专 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导致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业务技能不扎实, 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探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促进本 专业发展,繁荣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大 课题本实验区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等形式,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快速转变,在同行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实验区将 通信行业职业能力综合培养的教育理念应用到通信技术领域,设计了完整的人才培 养方案该方案改变了片面追求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以“职业模拟” 为培养途径,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能 深入理解技术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技术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念1)"基于能力培养的《模拟电子技术》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2009.12已结题;2 ) "EWB、Protel PCB在电子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江 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2007.12已结题;3 ) "EWB技术在高职院校电类专业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 教学研究课题,2005.12已结题;4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的课程改革”,院级课题,2008年已结题;5)"《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方法研究及应用”,200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2011.06已结题;6 )"高职电子类相关专业创新型训练项目的教学研究”,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 重点教学研究课题,2011.06已结题;7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 —五”规划课题(参与在研);8 )"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省级教改课题,2007 年12月完成结题;9 )《数字电子技术》,2007年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10 )《模拟电子技术》,2010年江西省级精品课程;11)《计算机文化基础》,2006江西省级优质课程;(3)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1)以就业为导向的电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期;2 )仿真设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 )工学结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一基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立体化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4 )《数字电路分析》课程实验方法的研究,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5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党史文苑,2008年7月;6 )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党史文苑,2008年6月;2009年8月;7)高职电子类相关专业创新型实训教学研究,科教创新,8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中电化教育应用的几点思考与实践,大众科技,2008年11月;9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理论导报,2009年9月;10)HDB3码型变换电路设计的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11 )模拟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 )基于Multisim10的电子仿真实验与设计.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13 )数字电子技术.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14)Multisim7仿真设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15 )数字电子技术.西安: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16 )电子电路EWB仿真实验.南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7 )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及实训教材,2005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通信技术专业“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将以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契机,以学院与中兴通讯的合作办学为平台,服务通信行业,通信技术专业“职 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最终就是要培养适应通信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

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通信系统及网络的新建、开局和代维服务行 业,兼顾现代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通信网络的组建、维护、维修以及生产组织、 调试、检修等重要岗位的较高层次技术工作在通信设备提供商如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及其合作方,电信营运商如中国电信公司、移动通信公司、 移动制造公司等通信业各部门从事通信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以及通 信设备的生产与制造、维修等工作3-2 •方案设计及可行性(1)方案设计1 )联合成立“江西现代冲兴通讯NC学院”,创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2008年,学校与我国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联合成立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NC学院”,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管理办公室,完 善了配套管理制度通过“江西现传中兴通讯NC学院”平台,来自中兴通讯的技 术人员全程参与了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 培养、教学实施与教学质量监督、学生技能认证、学生就业支持等2 )构建职业模拟教学平台,实施SMART职业规划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中,搭建了“职业模拟”教学平台(图1所 示):采用与现有通信网运行环境一致的先进实训平台与教学仿真软件,构建企业 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教材,实施企业现场的真实工作任 务;采用独特的MIMPS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训有机地结合;企业工程师指导并参 与授课,指导学生完成实际工程;引入通信企业人力资源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MIMPS教学法NC通讯专业课程专用教材NC实训实验室NC教师培养基地NC教学仿真软件图1 "职业模拟"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施“职业模 式”,系统化地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倡导SMART职业规划体系(图2所示) SMART职业规划体系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引 导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运用企业的培训与评估方法为 学生在校期间创造在企业中学习与发展的氛围,并配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定制岗 前培训和在岗实习,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环境与条件,为学生明确在校学习期 间的学习目标与发展的方向^s:开始职业规划 Start to design your careerfvT7 IfM:学习系统课程Major systematic coursesA:岗前培训Acceleratde vocational training R:职业评估报告Report of career evaluationT:顶岗实习 on-job Training图2 SMART职业规划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通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面 向通信运营商及生产企业的,从事通信系统设备生产、现场安装、开局与维护的高 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从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主要为:移动通信工程督导、移 动通信基站系统运行维护、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光传输设备安装与维护、程 控交换设备安装与维护、通信终端生产与维修等岗位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 能力解析,构建基于通信工程项目的以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移动 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专业核心平台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 养典型工忡崗Id祐尊;1?進临玉哎密护止纤国悄誉弦与舍护典聖工惟任豁.:,穆功適信曲坡冋理旳站.V < ->诩慎工程审冃实6ft胡曙助产信杀比与氓IF寧功雄借M对优牝货悟碘信传悴设备击装维沪左纤耐』4:程拧立茂技术秒£理冷设旨诵那与锥勰图3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引入中兴通讯对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要求,借鉴能力本位教学方法,针对专业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特点,构建MIMPS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MERX 开尚出H右首设奋堆护屯命管理移功渦佶眾站黔枚 旳康「-延行与埔 护E京至斤创行煨护 穿雄曲隔址PJisestti产圧雉 ft小区选怪卷齟犢.化 冋埒才託券举优化 网垢烦率翅対^SfiH I:程密尖 怙输国丄程诵就 忡拆同FI弗潍护育电 业务配置血网堵氏护左用1:具的1S用 迺住涔戢边亀血鞘浄苗 通惜起端迓魯检剧 盘怡般城设爸缁嶼冷尺空拱疏普誉融 箱护朋怕藝省产品n■产.樹J :刃与诸像 .■肌由哦1 天擁乘绞左装虫扳、电缆安装 用薄炳芸任务驱动,构建MIMPS 教学模式MIMPS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模块化教材为基础(M—Modularization); 以分层交织的工程项目为载体(I—Interlacement);以真实的工程任务为驱动(M 一Mission-driven );以应用型的实训过程为导向(P—Practical-training );辅以 自我评价的助推力(Self-evaluation),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 的目的。

在MIMPS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学生间的团队精神,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情,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模拟企业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图4 MIMPS教学模式传统教育体系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或者单纯的实践技能训练之类的教学 现象,理论和实践技能难于齐头并进MIMPS”教学法采用“分层-交织”的方式 将理论和实践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中“分层”是指课程中的每个模块在内容上 是相对独立的,但所要求的能力层层递进;而“交织”是根据每个模块中完成任务 的需要,相同的基础理论会在不同的模块内重复出现,逐渐完整、逐渐加深形成一 种交织型组织形态更有助于学生在运用中通过适当的重复,层层加深的理解,最 终对理论实践融会贯通该教学模式涉及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结构来对课程及课程 之间的逻辑关系做整体规划,通过研究行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各个技术岗位的职 责,把行业技能知识域化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领域,把基础理论知 识,实训实践内容整合成模块,整门课程被划分为若干模块采取模块式课程结构, 使每个模块的知识对应某一类职业领域,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不再是口号,这种设计 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

■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素质培养并重企业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价 值观和行为操守学生除了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等专业素质,更重要的还包括 工作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因此,实验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开展系统 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硬素质"的教学和训练外,还引入企业管理类培训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定制化开设有效沟通、职业形象与商务礼仪、时间管理、团队 协助、情绪控制与压力管理等课程,同时,积极营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由校 企合作的企业方主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信百科知识竞赛"、“企业走 进校园”等把符合企业价值取向的职业道德、文化理念等“软素质”作为重要的 教育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获得企业工程师认证讲师的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双师素质教师要求,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课老师前往中兴通信培训进行实 践锻炼或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获得工程师认证讲师 任职资格认证后才可上岗专业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持续获得中兴通讯的技 术培养和技能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技术上的疑难问题由企业培训师和校内任课教 师共同负责。

通过创造专业教师成长环境,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教师具备 较高水平专业能力,在教学中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校企共建模拟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中兴通讯共同建设,一期投入200多万元,二期投入500多万元, 于2011年7月底已建成具有模拟职业环境的移动通信业务应用实训基地设备均 与运营商现网运行的商用设备一致从而满足学生实现模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2)方案可行性1) 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 划”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通信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建设专业之一,学院 在专业建设的各方面大力给予支持,为该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 校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我校与中兴通讯已经建立的比较深入的校企合 作关系,这种关系为实验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 通过三年来与中兴通讯的合作,已经具备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 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使方案的实施有着良好的师资保障;4) 基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条 件的支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