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5)教 务 处 制二○一二年十月填 写 说 明1. 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各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 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3.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4. 表格中蓝字部分为填表说明,填表后请清除5. 本表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专业建设现状1.1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01专业英文名称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学位授予门类工学所在院系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系修业年限4专业主干学科应用电子技术设置年度1985首次招生年度1985获学士学位授权年度1987首届毕业生毕业年度1988招生类别本二 □√ 本三□√ 专转本 □√ 对口单招 □ 合作办学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457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2089专业荣誉教育部特色专业 □ 批准文号:(文号后加注立项/验收的说明)江苏省特色专业 □√ 批准文号: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 批准文号:承担“十二五”专业建设项目情况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 □√ 核心专业 □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 □ 核心专业 □1.2教学力量:专业负责人与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姓 名龚成龙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4.4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职 称教授职 务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电 话办公:051885895361(短号 ) :(短号 )电子信箱师资队伍人员总数教授副教授高职比博士硕士硕博比55岁以上35岁以下男教师比例专任教师130861.5%492.250546.2%实验员兼职及外聘教师专任教师(按教师编制情况填写,不必重复填写)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李丰林男45副教授硕士(限填1项,下同)2李威震男45副教授硕士3掌明男44副教授博士4杨瑞男37副教授硕士5姜华女40副教授硕士6孙巧榆女37副教授博士7康家银男35副教授博士8杨淼女34副教授博士9樊纪山男37讲师硕士10宗荣芳女34讲师硕士11户彩凤女34讲师硕士12杨武英女34讲师硕士13李媛媛女34讲师硕士实验员系列(按二级学院填写,学院内各专业一致)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23兼职教师(校内.含双肩挑)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12兼职教师(校外.任课)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工作单位121.3教学条件: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实验室(按专业填写,限在本二级学院内)实验室名称(列举5个,专业实验室优先)实验室面积资产总值(万元)主要开设课程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室100200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虚拟现实实验室10550数字图像处理总计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清单设备名称价值所属课程实验室对专业建设需求的满足情况(实验室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需求)、本专业现有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3个专业实验室,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基地数量5其中:与其他专业共享基地数量2本专业独立建设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列举5个)基地名称所在地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实习内容可接收学生数连云港苏源港圣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连云港私企大型专业实习160连云港市广播电视传输总台电视发射部连云港国企大型专业实习160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私企中型专业实习100连云港金堂福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连云港私企小型专业实习80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私企中型专业实习1001.4人才培养情况课程开设(2011-2012学年)开设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累计开课门次累计学生数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门数44、136.590352014为本专业开设必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本专业开设选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外专业开设必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为外专业开设选修课程门数及总学分数10、4012、325、204、12课程类别课程名称选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累计学生数优秀教材为本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144低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I)董尚斌清华大学出版社144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144数字逻辑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44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陈天华清华大学出版社144数据库概论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 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144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136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数字逻辑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44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低频电子线路(本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叶树江机械工业出版社48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为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电子线路CAD技术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潘永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44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44软件工程B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73为外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362低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I)董尚斌清华大学出版社362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362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王世一北京理工出版社362为外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含公选课)教学评价2009201020112012团队平均分91.3291.0591.3791.61相对全校平均值偏差2.092.042.321.98教材选用(2011-2012学年)开出课程门数44优秀教材比例89%选用教材种数14选用自编教材种数自编教材与获奖情况序号教材名称完成人出版时间出版社教材荣誉1(姓名/排名)(类别不限)23教学获奖教学成果奖(限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奖项)序号成果名称级别完成人批准文号1(姓名/排名)23教学工作获奖(取最具代表性的前五项)序号成果名称颁奖单位完成人批准文号1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江苏省龚成龙2345教学团队序号团队名称颁奖单位主持人批准文号1优秀教师团体淮海工学院李丰林2教学名师序号姓 名颁奖单位批准文号12精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234双语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2精品教材序号教材名称级 别编 者获奖年度123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序号实验区名称级 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教学改革与研究序号项目名称立项级别主持人批准文号1电子信息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研究校级龚成龙杨 淼2《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应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探讨校级户彩凤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项目驱动——启发式教学模式综合研究校级杨 淼456近三年校级教改课题立项 项,其中:一类 项,二类 项,三类 项。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情况:国家级 项,省级 项,校级 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其他专业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情况:国家级 项,省级 项,校级 项本专业学生参加其他老师指导的项目,取排名第一的项目统计)1.5科研工作成果科研成果(限5项)序号获奖名称完成人获奖类别颁奖单位年度1(姓名/排序)2345科研课题(限5项)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来源类别批准经费(万元)年度1(姓名/排序)2345国家发明专利(限5项)序号专利名称发明人专利类型专利号年度1(姓名/排序)2345科技论文(2012年度)公开发表论文总数 篇,其中,SCI收录 篇,EI收录 篇1.6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本项目只统计本二批次)近三年新生录取情况年 度2010年2011年2012年当年招生计划数657070当年实际招生数677379当年实际报到率99%100%100%当年省内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75.9%83.6%84.7%当年省内生源实际录取分数线342330322当年省内生源录取平均分345332323当年转入率7.5%1.4%2.5%近三年毕业生情况年 度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率99%98%98%毕业生就业率99%99%99%毕业生考研录取率4.5%9.5%11.4%特色办学数据*(各专业可自选一项能反映本专业培养质量的特色数据)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总数限10项)序号姓 名获奖项目赛事名称级别等级年度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专利、作品等)情况(年度不限,总数限10项内)新闻媒体报道情况(限5人次内)序号姓 名年级报道标题媒体名称媒体规格年度12345杰出校友(不限于招生批次、学历层次,限五人,每人不超过300字事迹简介)1.7近三年工作量完成情况2010年2011年2012年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额定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总教学工作量140402102114040212161404021918其中:为其他专业授课工作量982193209358实验室工作量总教学工作量620520660540707587其中:为其他专业授课工作量120120120科研工作量99538205405学生服务(班主任)工作量(人·学期)480540600二、专业发展规划2.1发展定位(准确定位:历史沿革、现有条件、社会需求目标、可以争取的发展环境、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和标志性成果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1085年,经过28年建设,目前已建设成为省特色专业。
现有在校生590人本专业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核心专业,积极开展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本三学生完全学分制改革2010年,我们根据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共性,进一步在本二专业层面打通了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按学科进行基础理论教学,按方向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按需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2012年,为扩大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果,我校在本二学生中启动“大类培养”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二级学院组建专业类,打通前两年至两年半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生可在专业类中多次选择专业,自行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6.6%,博硕士教师占100%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团队发表130余篇重要科研、教研论文,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所有专业教师都参加了校级以上的研究项目本专业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核心专业,建设有多个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教学设备资产已经完全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求其中“虚拟现实实验实验室”为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该实验室在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 为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在教师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创新设计、学生课程设计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本专业在市内多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有了保障本专业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核心专业,充分重视教学图书资料条件建设,积极推进现代教育设施建设工作学校图书馆、院资料室藏书达到150万册以上,其中电子信息类相关中外文图书达到10万余册,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培养需要近年来,学校逐年加大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力度,现有中外文图书100余种,订购了EBSCO数据库、清华镜像站、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超星图书馆、CALIS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以及Springer Link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这些图书资料及电子期刊的建设为通信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多媒体教室、网络课程教室等现代教育设施先进,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现代化教育方法探索,充分保证了专业教学效果 2.2建设目标(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电子信息工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社会迫切需要面向现场一线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建设工作将继续以专业基本教学要求为基础,将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于理顺专业布局,突出学科,重点而为,兼顾平衡1、探索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专业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核心专业作用,以强带弱,加强内涵建设,围绕社会需求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的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坚持课程、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一体化体系建设,积极优化课程体系,重视高水平教材建设工作,强化质量工程,力争取得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构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与企业联合共建集实验、实训、应用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4、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引进、培养措施并举,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学团队;5、健全一套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制度,继续推进以教学建设带动质量提升,建设实现社会需求认可的“学科、专业、方向、技能”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方案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如系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重点专业(类)”项目以及校级“重点专业(类)”项目,须紧扣有关项目的建设任务书: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构建1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依据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定位2、完善1个按“大电类”培养的电子信息专业培养计划切实做到大类培养、突出专业方向 3、健全1套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推进学分制改革,采用分级制教学手段,加大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4、完善1套“课程、教材、师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建设体系在专业建设工作中,突出能力培养2、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1~2个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群(组),形成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2、建设1套高效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教师脱颖而出3、健全1套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传统,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1~2个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程群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2、加强协同开发,开展1~2门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促进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在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基础上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平台3、开设10门专业任选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侧重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的基本专业技能鼓励学生按照专业兴趣、毕业去向选择相关任选课程4、建设1-2门试题库,实践课程标准化考试方法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1、探索1套符合“大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2、开展1-2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试点促进教学自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3、建成1-2个核心教学团队积极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形成核心团队5、实践教学环节1、探索实践1套专业技能培养方法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2、新建1个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实验教学基地。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3、新建2个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入校外实践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共享,使行业企业成为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与受益主体6、教学管理改革1、积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1套有利于支撑“大电类”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试点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2、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制度,推行实质性的教考分离措施,实现考核、考试的客观、公正,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3、在如何实现建设成果的共享方面多做尝试重点建设面向专业类的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创新体制机制4、配合学院“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组)”学术体系,积极推进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四、“十二五”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合计省财政投入学校投入:行业企业及其他投入: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小计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小计2012年10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12月2015年1月-12月小计合计85.85.2198.67.25.72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50.520.40.30.31教学团队建设1.50.50.52.51.510.5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521.55221.55.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10.50.521.510.53实践教学环节11.51.5411.51.54教学管理改革10.50.5210.50.52专业类整合与建设 注:省级重点专业类项目的核心专业填写此项,其他专业不填此项。
10.30.21.50.50.50.51.5其他0.70.40.41.5五、专业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2年10月--2013年 12月预期成果2014年1-12月预期成果2015年1-12月预期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建设1个完善的按“大电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计划完成1套“大电类”培养计划, 初步构建1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2.探索1套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初步形成1套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完善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完善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3.完善1套“课程、教材、师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建设体系修订完成满足“大电类”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大纲课程讲义与教案1-2套完善满足“大电类”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大纲课程讲义与教案完善满足“大电类”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大纲课程讲义与教案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1-2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群(组)建设1个信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群(组)建设1个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群(组)核心课程教师群(组)规范化2.…… 建设内容2012年10月--2013年 12月预期成果2014年1-12月预期成果2015年1-12月预期成果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1-2个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程群。
建设1个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1个电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完善课程群建设2.开展1-2门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促进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开展1门网络课程建设探索开展1门网络课程建设探索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开放共享3.开设10门专业任选课程,建设1-2门试题库开设2-3门专业任选课程,2门试题库立项开设3-4门专业任选课程,建设1门试题开设3-4门专业任选课程,建设1门试题教学方式方法改革1.探索1套符合“大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方式针对“大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着手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改革针对“大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着手进行专业课教学方式改革完善教学方式改革2.开展1-2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试点开展1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试点开展1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试点完善教学方法改革项目3. 建成1-2个核心教学团队建成1个核心教学团队建成1个核心教学团队完善核心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内容2012年10月--2013年 12月预期成果2014年1-12月预期成果2015年1-12月预期成果实践教学环节1.探索、实践1套“大电类”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探索1套“大电类”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实践1套“大电类”专业技能培养方法2.新建1-2个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组织调研,为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做好准备工作新建1个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新建1个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新建1个校内实验教学基地校内实验教学基地调研校内实验教学基地规划和认证新建1个校内实验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改革1.完善1套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合学院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2. 实现考核、考试的客观、公正,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推行教考分离措施推行教考分离措施完善教考分离措施…… 建设内容2012年10月--2013年 12月预期成果2014年1-12月预期成果2015年1-12月预期成果专业类整合与建设(按专业建设不填此项)1.2.……其他1.2.……六、学院支持与保障(一)电子学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二)根据学校《淮海工学院关于“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从组织、经费、建设内容、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管理三)学校建立了本三完全学分制改革,建立了以选课制为主体、以导师制和书院制为两翼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给以学生教育选择权,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教师、课程和学制,自行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二推行“大类培养”改革,在二级学院组建专业类,打通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生可在专业类中多次选择专业,自行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学校将在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启动后,进一步制订重点专业建设的实施细则,统筹规划各重点专业建设的共性问题,协调解决落实大类培养的体制机制问题,依托重点专业建设,统一构建精品课程共享平台,改进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协调机制,落实面向重点专业的教改项目、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项目的重点招标立项,实现重点扶持、资助和培育五)进一步协调建立重点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建设,落实资金、制度、机制,寻求学生实践创新的体制性突破,充分调动教师、基地、学生的积极性七、学院审核意见(盖 章)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八、学校审批意见(盖 章) 学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