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2009-4-9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 对于经济危机的知识学生还是陌生的,有必要在进入新课的时候先来一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教学中以教学设疑和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也便于营造和谐课堂;且教学中可利用投影仪、媒体播放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美国的悲剧充分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2、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及其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真正懂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2、通过评价懂得罗斯福新政的“新”教学内容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与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重点,而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却是难点,尤其分析起它的根本原因对初中学生来说较有难度,关健是我们的教材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史料教学过程:一、 导语从解题入手,“大危机”是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节课我们要探讨它爆发的原因影响实质。
新政”是指罗斯福新政,它的“新”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看“大危机”这在教材第二目中二、 第二目“黑色星期四”(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大字和小字部分分开来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对经济危机这个概念还不熟悉,为了弥补之,先从本部分中的这次经济危机的时间、最先发生国及其特点切入了解了这些再去寻找其原因也大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况且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个难点学生先阅读这一目中的大字部分㈠ 、大危机发生的时间是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㈡、这场经济危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1)、范围广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是地域范围,另外在经济范围有金融银行业、工业、农业;这在新政里看得出来2)、时间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3)、破坏性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国际贸易总额减少2/3,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4)、影响大 ①受害最深的是广大劳动人民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号称最富的美国,到1933年,失业工人仍然高达1700万在业工人的工资也大为减少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各国资产阶级如临深渊,纷纷寻找出路于是就出现了罗斯福新政但在讲这一目之前我们还要再来讨论一下大危机爆发的原因㈢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先来看“黑色星期四”是怎么回事?(学生阅读红色小字部分,后)提问:这一部分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归纳: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溃,有学者将其视为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的导火索提问:这是导火索,那么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此处有两个设想:①是简单化地处理爆发的原因即理解为美国社会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这样教学进度直接到了第一目美国的悲剧,因为它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控诉和提示②是像下面的“教师点拨”展示一些材料数据,引导学生去挖根源但我更看重设想①,因为教材也只点出(控诉)资本主义制度,学生能认识到这是原因就行了,这也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啊,不必要上成一节政治课但更可能的是将这①②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教师点拨”将和“三”调整顺序教师点拨:毋庸置疑,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很快,工业产量增长近一倍;汽车、建筑和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的支柱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美国的资产阶级陶醉于繁荣美梦之中。
可以说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也的确经历短暂的经济繁荣这次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爆发,决不是偶然的经济崩溃前的10年,是美国极其繁荣的时期但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世纪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都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家庭年收入还不到购买最低生活必需品的水平,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实际购买力相对下降,工人工资的提升程度远远跟不上商业利润的增长美国当时有60%的消费力不足不断增多的商品便无法销出,造成生产和消费脱节而垄断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不顾后果,继续盲目扩大生产再加上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冲突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结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课进行到这儿,还有一个问题要去解决,那就是第一目对文学作品《美国的悲剧》的介绍的目的何在?(引导学生去阅读第一目内容)三、 第一目“美国的悲剧”(①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对小说的内容的介绍偏少,仅一句话:“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出身贫寒的青年克莱德,他追求金钱和地位,逐渐蜕变,最终堕落成杀人犯,在23岁时被送上电椅。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主人公的追求是社会影响的;他的死亡更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美国社会的悲剧,这样才应了教材上那句话“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 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②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时社会现状:这种繁荣、泡沫是短暂的,市场表面的繁荣潜伏着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某些经济领域的不景气以及资产阶级政府对资本家盲目生产的放任自由都表明了繁荣的脆弱金钱统治一切的社会也往往是贫困泛滥的社会③让学生明白了这些,再去领会编者安排它作第一目的原因就好懂了知识点: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学生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提问:教材在第一目这样去安排用意何在?学生讨论:①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堕落死亡的原因,更是它的存在造成了后面的经济危机;②为即将发生的经济大危机敲响的警钟,是警示,为美国的这个短暂繁荣敲响了丧钟是暗示是伏笔处理好这些我们下面去学习最后一目四、 罗斯福新政(方式:学生先自己阅读这一目的内容,圈画出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知识点:“新政”时间 “新政”的主要内容组织讨论:1、从“新政”的措施分析其特点 2、“新政”有哪些历史作用?3、试结合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分析“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五、小结:本节教材内容包含三目――“美国的悲剧” “黑色星期四” “罗斯福新政”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实质;二是美国为摆脱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本课在整个世界现代史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且取得了短期、相对稳定的局面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但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不顾整体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采用转嫁危机做法,力图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和发动战争来寻求出路,从而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矛盾,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几句又可以作为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待) 六、板书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黑色星期四美国的悲剧罗斯福新政引发预示救 治主要内容 作用评价特点原因七、知识链接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八、教学评价(设计这几个题目,意图就是它和本课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操作性强,又略显灵活 一、选择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请问危机首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2、对1923-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②英法没有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③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④经济危机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 )A 破坏性极强 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 延续时间长 D 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阅读下列材料: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因为,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__罗斯福总统就职学说(1933年)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国家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坚持下去”,并获得“新生和繁荣”的?(2)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你是怎样了理解的?(3)请你谈一下罗斯福与美国历届总统相比,有何特点? 三、有人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事情,和我们中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