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读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50KB
约13页
文档ID:102272508
八年级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读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1页
1/13

八年级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读)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1. 学习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读)2. 学习第2课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讲读)二. 重点、难点1. 领悟课文丰富的思想内容,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了解新闻这种文体的特点,它的一般结构以及语言特点,初步掌握新闻的有关写作知识三. 课堂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导语: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除了读书以外,还要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天下大事可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读报纸是获取国内外最新消息的便捷途径,那么什么是消息?阅读消息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吧二)教学目标1. 学习消息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2. 掌握阅读消息的要领,理解本文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气势雄浑的特点3. 学习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三)重点、难点1. 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2. 理解主体部分的内部层次关系3. 学习课文的语言和写法。

四)课堂教学1. 文体介绍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这里讲的是后一种意思消息的三个特点:(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2)报道及时迅速3)语言简明扼要消息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消息结构的五部分:(1)标题:是消息的题目,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是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正题前可加上引题,正题后可加副题,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二句话扼要揭示消息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5)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所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文体里,没有明显标志2. 背景介绍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鉴定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3. 借助工具书,掌握以下生字、词 不含:不包括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4.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属于消息它真实地报道了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宣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正面临彻底崩溃同时也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明概括,它指出了报道的对象,数量,事件及地点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包含了“何人、何时、何地”三方面内容,让读者明白消息的来源,具体的日期,时间,表明消息的真实,报道及时全文共17句话,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共分四层第一层:(1、2)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

主体部分(3—17)分为三层:第一层:(3)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以时间之短,人数之多突出我军神速及所向披靡的气势第二层:(4—10)叙述西路军渡江的基本情况,再说明敌军一触即溃的原因,然后议论,揭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向的关键第三层:(11—17)叙述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5.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是“总分”关系导语总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主体按渡江地点方位不同,分中、西、东三路叙述本文结构严谨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先后详略,考虑周密对三路大军的叙述顺序,详略处理得当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又由于中路军战况在前面已有专稿报道,所以略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渡江情况相似,连在一起,比较方便顺当,因而中路军介绍后写西路军顺理成章,这一路叙述较为具体,也是当然之事,东路军写得最详细,因为此处是被敌人吹得神乎其神的“金汤”防线,有必要细写才更显我军神威2)衔接自然,过渡巧妙例如主体部分第二层,叙述了西路军的情况后,即用“此种情况……由于……”过渡,“此种情况”承接上文来叙述,“由于”则引出议论,十分紧凑自然3)遣词造句注意前后照应例如,导语总述中讲我军渡江区域是“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分述中也一一交代,西路军渡江地点是“九江、安庆段”,中路在“安庆、芜湖线”,东路“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连接起来正是“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6. 语言特点(1)凝练、概括、准确例如: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我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敌我双方原因,预示战役前景,语言极精炼、概括再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大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时2)鲜明,富于感情色彩,气势雄浑例如文中写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结尾处“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写出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浑有力,激情昂扬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闻,理解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针对性2. 根据新闻特点,分析本文结构及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新闻如何让读者及时了解社会重大事件,如何合理运用有关的背景材料;理解副标题的作用3. 理解“挑战者”号失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带给人们的悲痛,了解人类正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历程中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并实现改善和利用大自然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继续学习消息的有关知识2. 主体部分的层次划分及内容3. 作者的思路及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三)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生词罹难( ) 载人( ) 火焰( ) 大厦( ) 哀悼( )咨文( ) 迹象( ) 坠毁( ) 罕( ) 迄今( )舆论( )罹难:遇险、遇灾而死;被害罹:遭受,遭遇咨文:指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国事情况的报告迄今:到现在舆论:群众的言论2. 整体感知本文是事件发生当天我国驻华盛顿记者张允文发回的专电,消息及时报道了航天飞机失事的情况和在美国引起的巨大反响这则消息,导语明确,主体部分具体,确切,围绕中心事件报道了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3. 结构层次标题:本文标题概括事件本身,“升空后爆炸”简明确切副标题分两部分,前部分写灾难惨重,后部分写最高领导人的态度正标题和副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导语:是本文的第一段,概括了挑战者号爆炸情况及事故严重的程度主体:详述挑战者号爆炸情况及全美的反应,略述这次事故对美国太空活动的影响主体部分共十段(2—11)可分为五层第一层(2)介绍航天飞机爆炸的详细情况。

包括发射基地、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燃烧状态、坠落时的状态、颜色、坠落地点、散落面,持续时间第二层(3—6)写美国对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响详细报道各地各方面反应及人们的心情,行动再次说明事故的严重程度是空前的,是对导语有力的说明第三层(7—8)介绍关于事故的调查第四层(9)介绍宇航员中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及她的蒙难给她的学生们带来的悲伤第五层(10—11)交代美国航天飞机飞行简况及这次事故的影响4. 写作特点(1)及时、准确的报道及时,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这则消息写得非常及时,当天消息当天见报准确,是消息写作的又一要求,消息中涉及的人名、地名、时间、地点、数字准确无误,数字精确,涉及科学问题注意使用科学术语,关于修饰语的运用也很准确2)这则消息材料丰富围绕中心事件的各个方面,作者几乎都作了精心报道大的方面有爆炸的情况,美全国的反响,对事故的调查等,小的方面有“三倍于音速”,“已进行了十次飞行”等根据报道内容还增加了某些背景材料,增加了消息的结语如第9段关于女教师的介绍,第10段关于美航天飞机过去的飞行情况介绍,第11段中关于今年美国原定的发射航天飞机的计划的介绍等3)材料处理详略得当全文对爆炸事件及其反响较详介绍,对航天史的介绍及空难的影响写得较略。

主体部分前三层较详,因为读者最关注7名宇航员中,只写一人,因为女教师麦考利夫来自民间,人们可能更关注,喜爱模拟试题】一. 基础练习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荻dí港 获huò得 歼灭 阡陌B. 溃kuì退 纤维 芜wú湖 要塞sèC. 堵塞 泄气 塞子 负隅顽抗D. 切磋 迫切 当真 锐不可当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堵塞 堕毁 失声痛哭 灯火辉煌B. 耗资 水域 兴高采烈 众所周知C. 讫今 覆灭 报名应征 陷入混乱D. 舆论 故障 燃烧外世 国情咨文3.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A. 正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B. 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C. 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D.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②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③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A.“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B.“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C.“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D.“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5. 选词填空(1)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 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搜集和彻底研究 彻底研究和搜集)(2)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 了一个小时持续 继续)(3)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 的一次事故严重 惨重)(4)美国全国上下极为 ,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震动 震惊)二. 课内阅读(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 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2. 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2)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3.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C.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4. 文中第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5. 第(12)句中加点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意味6. 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不超过30个字)(二)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年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1. 选文的最后一段缺少四个标点符号,请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A. , , , , B. “ ” , , C. “ , , D. “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是( )A. 罹难() 载人() 火焰()B. 搜集() 罕见() 折腾()C. 应征() 坠毁() 迄今()D. 灾难() 刊载() 咨文()3. 第一自然段的加点“这”指代什么?请用文中话作答4. 试说明下边句子的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1)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2)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3)美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灾难的详细报道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学生免费音乐会开场[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活动的帷幕这次活动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北京交响乐团主动承担了学生免费音乐会的演奏义务,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定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免费音乐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尽管音乐厅准备了700张票供学生凭学生证领取,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充满激情的学生们的要求演出的另外800张票,由北京市教委按学校系统有组织地发放1. 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 段,主体部分是 段2. 这段新闻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件是 3. 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4. 这篇新闻仅有二百字左右,前一天的事件第二天见报,合乎新闻的 性、 、性、 性的要求试题答案一. 基础练习1. B 2. B 3. D 4. D5.(1)搜集和彻底研究 (2)持续 (3)严重 (4)震动二. 课内阅读(一)分析:第1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是导语,(3)—(17)是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层次是按中、西、东三方面军划分的。

第2题:对应、吻合、一致(意思对即可)第3题:选D先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和前面报道的中路军一样,均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抵抗则较为顽强第4题:第(9)句,从“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泄气”等处可看出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第5题:第1处填写“神勇”“英勇善战”“出敌不意”等均可;第2处填写“嘲讽”“讽刺”等均可第6题: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两句填出一句即可二)分析:1. 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引号和句末点号的规范使用2. 考查学生的读音3. 分析理解短文内容,这类题一般都向前找答案,一般是紧挨着的一句4. 考查学生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与把握答案:(1)B (2)C、D (3)指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若加前面的时间也可4)①“最严重”在句中限制了“事故”的程度体现出“挑战者”号这次事故的严重性第一次”限制了“灾灾难”的空前,说明“挑战者”号这次灾难以前没发生过这两个词语在文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②“研究了录像带”限制了专家研究的对象,说明专家的结论是依据“录像带”而得出的,不是“目击”事故或其他方面。

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③“几乎”是“差不多”之意,人们差不多中断了一切活动若没有“几乎”一词就成了人们中断了一切活动,这样就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三. 课外阅读分析:此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闻的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新闻结构层次的能力答:1;2、3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新闻,把握新闻要素的能力答:昨天下午;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3. 分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概括能力答: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的帷幕4. 考查学生对新闻特点的掌握情况答:时效性,真实性,针对性。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