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学--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思维方式训练

zhan****gclb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0KB
约3页
文档ID:109896107
生物学--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思维方式训练_第1页
1/3

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思维方式训练九江实验中学 游盛华1 由两道测试题引起的反思在一次复习测试中我用到以下两道试题:题1 关键词是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的好办法,这种办法能让我们抓住知识的主干,便于理解记忆下面已经写出了呼吸作用的关键词,请你将光合作用的关键词补充完整光合作用的关键词·吸收光能·放出氧气·⑴ ·⑵ ·⑶ 呼吸作用的关键词·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线粒体题2 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作出假设: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实施方案](见表1):表1甲 组乙 组环境条件遮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① 实验材料20株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② 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小麦幼苗栽种在相同的土壤中,在各自环境中生长10天(1)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2)预期实验结果: ③ (3)归纳结论: ④ 作为初中生物重要的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是不少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题1的测试中,一些学生在题中横线上填上了3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关键词,初看起来是正确的,却得不到分,造成本题的失分率达到40%以上失分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未理解本题给出了“呼吸作用的关键词”的知识梳理示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也是在初中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因此,题中光合作用关键词的梳理必须对应左边的“呼吸作用的关键词”,即:(1)吸收二氧化碳;(2)制造有机物;(3)叶绿体题2测试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2)、(3)上,大约38%的错误答案中,绝大部分是不能围绕“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来预测结果、归纳结论甲组幼苗不能健康成长,乙组幼苗能健康成长”等相似答案挺多,甚至只写甲组或乙组的健康状况,没有对照状况描述的,可见学生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两道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下对熟悉的知识点整合应用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测试结果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的初中生物教学,总被一些家长、学生甚至同行和领导误解,认为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时,只要教师讲透知识点,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定期检查,看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生物学科就是教好了、学好了长期如此,学生也就被这种思维模式所左右,认为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记忆能力而已,从而忽视了生物学科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训练2 什么是思维方式许多教师和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无需指导,学生会通过各种题海的训练,学会信息的处理,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灌输给学生思考所需的知识点,不需要告诉他们思考的方法,即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结果,学生发现知识的记忆是容易的,但思考是困难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体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思考方法,使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它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是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自我发问、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发问和反思,大脑将以往的记忆与新近获取的信息相互融合,重新加以组织和管理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幸的是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等)影响所致,也就是说通过训练,是学生完全可以掌握的。

根据美国认知心理学博士约翰·朗格尔(John Lingerers)的归纳,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出以下几种能力,我对这几种能力的粗浅解释如下:(1)聚焦能力:即在纷繁的信息中能辨析出其中各项的利弊,制定出自己目前必须解决的目标问题,做出最有利的决定2)信息获取能力:观察事物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提出自己有价值的问题3)回想能力:能对曾经接触过的信息能回想并重新编码4)组织能力:有观察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能力,有对相似事物进行归类或分辨同一类别中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分类能力,有对事物按一定顺序排列、组织事物的整理能力,有能形象化地分析给定的资料、描述事物特征的表述能力5)分析能力:能分析事物间的联系,区分原因和结果,鉴定事物的属性,还有能分析某一段文字的主题思想,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判断性思考6)创造能力:能区别事实、非事实及观点,具有鉴别来自直接观察的不确定的结论的推断能力,或能创造性地逆向思维,或能有创意地进行预测7)整合能力:能对所阅读的资料进行形象化或文字性地总结,或能对资料进行重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8)评价能力:能区分相关信息与非相关信息,确立相关标准做出决定,或能质疑某一陈述的可信程度,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判断性思考,或能听取不同意见,接受不同的观点。

3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思维方式训练《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其中就含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训练的要求在《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是这样解释科学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训练的重要性的:“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科学的思维习惯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终生享用 这里所说的“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都可以在约翰·朗格尔归纳的思维方式的几种能力中看到类似的解释这种理念是如何体现在教科书中的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为例,四册书中有多处是在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例如全套教科书中 “技能训练”共有25项,其中有16项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见表2) 表2 所在教材中的位置标题活动内容思维方式训练七年级上册P9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马与驴的不同之处、马与牛的相同之处信息获取能力组织能力七上P 2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信息获取能力组织能力七上P 32作出假设对小明提出的环境问题作出假设。

创造能力七上P 88观察比较两种植物叶脉的不同组织能力七上P 109解读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小麦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将各时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组织能力分析能力七上P 126推理根据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与两地甜瓜含糖量的不同,推出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的影响分析能力七上P 131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能力七下P 6区分事实和观点区分有关人类起源的事实和观点创造能力七下P 109设计对照实验设置实验变量创造能力评价能力八上P 26综合和概括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整合能力八上P 41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设计检验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聚焦能力八上P 69评价实验方案评价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设计的方案评价能力八上P 83分类按照食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类组织能力八下P 11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同学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评价能力八下P 50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分析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并对新的实验证据作出生命起源的推测创造能力八下P 56评价证据与假说区分支持不同生物进化假说的证据,并对支持力度进行评价。

评价能力教科书中还有许多探究、调查、设计等等活动,都涉及到了思维方式训练,如:探究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做到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试验和得出结论,以训练信息获取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在与“绿化校园的设计”类似的一些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聚焦能力、整合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角色扮演活动中,训练聚焦能力、回想能力、整合能力、评价能力等还有蕴涵在教科书文本中的、练习题里的,有许多都可以用来揭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生物教师认真挖掘,有效运用4 结束语人是万物之灵,根本原因在思维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训练,我们初中生物教师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有要求,教科书中有充足的素材,教师只要执行课标、挖掘教材、整合资源、优化运用;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学习主体——初中生,正处于大脑机能完善的黄金时期,兴奋性强,容易接受各种能力训练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决定思维成果,思维成果决定人的行为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其成就大小也迥异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同时,我们都不希望再看见学生成为记忆的机器,再犯前面题例中的思维错误。

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思维方式训练已不容忽视了  参考文献[美] 约翰•朗格尔(John Lingerers) .《教孩子学会思考:6~15岁创新思维训练教程》.胡骏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