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5教案 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二、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科学词汇:混合 明显变化 加热 燃烧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科学方法:分离 加热 分析 综合 概括 比较归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核心价值观:细致并实事求是地观察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离沙子和豆子以及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让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它们的区别难点:通过分析白糖加热的现象,知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沙子、黄豆、空塑料杯、筷子、筛网,蜡烛,记录表、勺子,白糖,、火柴各一份、两个铁盘、表(计时用)每组沙子、黄豆、空塑料杯、筷子、筛网,蜡烛,记录表、勺子,白糖,、火柴、两个铁盘、表各一份。
加热白糖时,白糖的数量不能太多,加热时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教 学 流 程复习 观察混合后的 观察加热 总结物理变化和 拓展 导入 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白糖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点 延伸 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1.观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请材料员分别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纸上,大家仔细观察豆子和沙子,描述它们的特点2.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师演示提示用蜡烛的外焰加热再出示长勺要求手握在长勺柄的顶端,以免手烫着然后将纸包的白糖倒入长勺,移到蜡烛外焰加热观察时眼睛不能凑太近以免伤着眼睛,因为加热过程中会有气泡冒出,不能靠太近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加热结束后,不能用手去摸加热的部分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出示温馨提示)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7.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课外阅读资料。
四、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1.阅读课本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师生共同总结: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铁生锈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豆沙混合,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3.联系生活: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物体落地,食物腐败五、拓展延伸1.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2.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板书设计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子 + 豆子 = 沙子 + 豆子 —→ 没有产生新物质 —→ 物理变化 加热白糖 = 新的物质 —→ 产生新物质 —→ 化学变化课外活动继续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的变化。
生成预见在比较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纠缠于细微的变化,如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好像变了一点颜色等,这是值得肯定的严密、细致的态度但这是细节,从大方向来看,我们应该把握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沙子还是沙子吗?豆子还是豆子吗?这是观察的核心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这又与前一节课中的观察内容联系起来课堂评估1. 获得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的观察研究活动经历2.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严谨、规范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年 月 日 第 小组 记录员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温馨提示: 1.手握勺子顶端; 2.放外焰加热; 3.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4.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5.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 6.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蜡烛的变化;课外阅读资料: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实录 教科版课 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 材:教科社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第2课 教学过程: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在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比如说:巢菜的时候要将调料与菜进行混合那么物质之间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是以实验为主的,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观察,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是一杯的豆子和沙子,如果将他们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豆子和沙子的原来样子?/豆子和沙子混合后的样子师:全部都混合在一起吗生:先放一部分样品在那里漫漫混合师:为什么要先留一部分?生:可以与后来的进行对比,看到底有没有发生版画师:怎么样才能更观察的清楚些?生:搅拌(已经搅拌了)用筛子将它们分离开来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后的样子。
将表格1填写好原来的样子预测混合后的样子沙子豆子学生观察汇报师:经过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混合前是………我们的预测是混合后的样子是东西粘在黄豆上教师板书)生:黄豆味道变咸了师:你怎么知道味道变咸了生:尝了师:你的精神是好的,但这样是不卫生的生:我们认为没发生变化原先是黄略带灰,我们的预测是没变化,混合后颜色不变化生:我们认为有变化只是微小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师: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觉得,我们需要有事实为依据其实刚才很多同学都发现了细微的东西,比如豆子的皮裸露出来了不管是大小,形状都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混合前与混合后的沙子与豆子的性质有没发生变化?生:没师;原先是豆子,现在生: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师:板书:向这种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 物理变化也只是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变化也属于这种物理变化生:沙子与绿豆生:好的铁定与生锈的铁钉?师:我现在问的是,像豆子和沙子这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生:把纸剪了 冰变成水师:冰变成水,是状态变了,而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类变化我们称其为物理变化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白糖大家观察下白糖是怎么样的并预测,如果将白糖加热,你认为会怎么样。
并完成表2谁来说说白糖的特点和你的预测生:有点粘,立方体的有点透明 生2,有点中药味,加热后预测会生3,白色透明颗粒状,预测加热后会变黑生:形状,颜色,气味都会发生变化状态会发生变化原先是故态,加热后会变成液态师:这些还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获得证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要说下,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你认为我们在做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生:把蜡烛固定住,把火柴用好后熄灭师;因为我们是用调羹进行加热,很烫,能否用手摸生:还要在蜡烛的外焰加热师:建议大家在高点的地方生:我还建议,白糖不要放太多 烧的时候要认真观察记录师:告诉大家,好了后要将材料放在托盘里注意事项在记录单后面,实验注意事项:1.在调羹内放少量的白糖,加热2.在加热中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加热时用蜡烛火眼的外延,这样调羹地步产生的烟会少一些4.加热结束后,一定要把调羹放在盘子里不要与桌面接触5.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摸加热的部分,注意安全记录表:实验前白糖原来的样子预测的变化实验后白糖的样子白糖学生实验组织汇报:(请个小组将蜡烛熄灭,调羹放在托盘里)师: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完成的请举手生:颜色变成了黑色,刚开始甜甜的,后来,冒泡了,冒烟。
首先开始加热的时候是故态变成液态的糖水,后来,气泡越来越多,颜色变成了焦黄色的了师:第四小组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掌声送给他其他小组有要求补充的吗?生补充师;刚才颜色,形状,气味,冒烟等那么现在你们看到的还是原来的白糖吗?生:是/不是师: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生举手师:你为什么认为是:生:说自己的理由师:认为不是的举手生:变成别的物质了师:到底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有/没有师:再说一次生:有师:我们来看下,原先颜色发生了变化,气味变焦味了我们称其为炭化师:我们将这种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糖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化过来的生:描述师:糖从原来的故态融化了,这个变化叫什么变化?生:物理变化,因为只是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师:后来呢生:后来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我们称其为化学变化师;那么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物理变化没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辉产生新物质师: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不单单是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寻找这些变化评 课 研 讨本学期主题:科学概念的构件,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黄:本节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认为教学概念: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重点抓住变化再由变化区分:物质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这节课程学生的思维要在变化到底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第一个是物质的混合 黄豆与沙子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刚开始观察的比较仔细如学生甚至观察到黄豆表皮磨损,沙子气味等这里是否应追问,是什么方面发生的区别因此为学生在观察白糖时候进行铺垫在黑板上的颜色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只提到在变化中有没产生新的物质产生只存在分子方面的变化所以我觉得白糖实验很难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除非,是让白糖让学生产生了新的物质,炭化了六、让学生品尝下,原先是甜的,现在是苦的项:白糖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因为后面一篇课文: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白糖加热后融化是物理变化,糖水变黄,颜色越来越深的过程中就是有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是伴随着一些现象:(自身)颜色变化,(自身)有气味产生不好处:概念构件是教师塞给学生的特别是化学变化概念而前期的物理变化概念是可以的而化学变化概念难以建立姜:小学六年级学生,怎么样树立物理化学变化的前科学概念前面黄豆沙子特征是怎么样混合后有没发生变化主要是表面特征有没发生了变化而教师主要抓住了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变化让学生意识到判断物质变化的依据是 物质特征有没有发生了变化。
物体本身特征有没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气味等我们主要从它们的本身特征有没发生了变化各位老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希望通过本节课观察物质的变化,帮助学生构建起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节课的活动有2项:1.黄豆与沙子的混合2.加热白糖在教学过程中,黄豆和沙子的变化,构建起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到位学生表现良好,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混合前、混合后黄豆与沙子的样子变化并能准确分析细微变化的原因再此方面做的非常好,非常好本部分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是为下一步的“白糖加热”做铺垫暗示学生观察物质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全程观察记录,为判断白糖这一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积累证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本部分的作用还是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以至于影响学生在“白糖加热”中的表现以至于学生能够在最后的表现中仍然认为那黑色炭化物为白糖我们小组认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描述物质本身特性的变与不变而是要求学生理性的描述、对比物质在变化前后的物理特性,来判断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也是本节课一个难点所在: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小组认为:物质的变化,如果冲初中的角度来看,主要看物质分子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物质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或还是原来的物质。
为了寻找是否变化了的依据,我们需要从现象(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判断是否发生了与原来不一样的物质来判断物质的变化情况目前,我们小组有两种认识:姜版与黄版:姜版认为:而如果从小学阶段来看,基于学生的原有认识应主要是综合判断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来作为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黄版:认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牵涉到初中与小学衔接,因为这观点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科学学习准确的讲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变化不能准确的作为反映物质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