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眼的组织解剖 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谢 眼科用药概述,笑脸抺泪 2013.1.20,眼的组织解剖,眼球 眼眶及眼附属器 视路 眼的血管和神经,眼球,眼球壁 眼球内容 眼球壁分三层:纤维膜 、葡萄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解剖图,眼球壁外层,胶原纤维组织形成的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前1/6透明的角膜,后5/6乳白色的巩膜,共同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角膜还有透光、屈光的作用 1)角膜:位于眼球前极中央,为透明组织角膜的曲率半径,前表面约为7.8mm,后表面约为6.8mm角膜的厚度,中央部约0.5-0.55 mm,周边部约1mm 2)巩膜: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而互相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 3)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在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在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4)前房角; 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角膜的结构,1.上皮细胞层 2.前弹力层 3.基质层 4.后弹力层 5.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 (~50微米) 1微米=1/1000毫米 富含神经末梢;再生能力极强 愈合:由损伤区周围上皮细胞和角膜缘的干细胞,在24~72小时内,通过有丝分裂和阿米巴运动进行修复,通常不遗留疤痕 前弹力层 (8~14微米) 无再生能力 愈合:损伤后由成纤维细胞充填,留下程度不等的角膜混浊 基质层 (~500微米)约占角膜厚度的90% 不含神经;无再生能力 愈合:早期以细胞变性、炎性反应和创口填塞为主,晚期以组织重建为主,后弹力层 (10~12微米) 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以再生, 它是由内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层较坚硬透明的均质膜 内皮细胞层 (5微米) 单层扁平细胞构成 愈合:损伤后内皮细胞不能再生,缺失的细胞只有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眼球壁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由三部分组成: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为一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分成前、后房,虹膜即悬在房水中 睫状体: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眼球壁内层,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上称黄斑,是由于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黄斑中心凹,使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距黄斑3mm处有一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圆形盘状结构,称为视乳头,又称视盘,是视网膜上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由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则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三层:纤维膜 、葡萄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内容物,房水: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
前房指角膜后面、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约0.2ml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的前面,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囊为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膜,前囊比后囊厚约一倍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并将旧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富有弹性,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眼眶及眼附属器,眼眶 眼睑 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上睑和下睑,其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的裂隙称睑裂,其内外连结处分别称内眦和外眦 结膜:是一层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软光滑且富弹性,覆盖于眼睑后面(睑结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结膜)以及睑部到球部的反折部分(穹隆结膜)这三部分结膜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 泪器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液排出到结膜囊后,经眼睑舜目运动分布于眼球的前表面,并汇聚于内眦处的泪湖,再由接触眼表面的泪点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进入泪囊、鼻泪管到鼻腔,经粘膜吸收。
眼外肌:每眼有6条眼外肌,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①4条直肌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②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收缩时的主要功能是分别使眼球内旋和外旋眼眶及通过的血管、神经,泪器,六条眼外肌作用方向,视路,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通常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视路,眼的血管和神经,血管:眼球的血液供给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 视网膜中央动脉 属终末动脉,供给视网膜内5层 睫状血管 按部位和走行分为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前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5层 眼球静脉回流主要为:视网膜中央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渦静脉; 睫状前静脉 神经:6对颅神经与眼有关: II:视神经 III:动眼神经 IV:滑车神经 V:三叉神经 VI:外展VII:面神经,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谢,泪膜 角膜 虹膜睫状体 房水 脉络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泪膜,泪膜是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眼球前泪膜(结膜表面)和角膜前泪膜(角膜表面) 结构有三层:表面的脂质层,中间的水液层,底部的粘蛋白层 成分 泪膜厚约7um,总量约7.4ul,含有IGA、溶菌酶、电解质等成分。
生理作用: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角膜,屈光作用、透明性及自我保护 ①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②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 ③角膜富含感觉神经,因此感觉十分敏锐,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代谢 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房水能量物质主要是葡萄糖,主要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得角膜,角膜的再生及各层的作用 ①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较快修复且不遗留痕迹,如累及到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则损伤愈合时间将大大延长②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③基质损伤后,组织修复形成的胶原纤维,其直径和纤维之间间隙改变,失去原先的交联结构,造成瘢痕④后弹力层由内皮细胞分泌形成,属IV型胶原纤维,损伤后可再生⑤内皮细胞约100万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内皮细胞几乎不进行有丝分裂,损伤后主要依靠邻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虹膜睫状体,虹膜的主要功能: 根据光线的强弱,通过瞳孔反射路,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瞳孔光反射 直接、间接光反射 睫状体的主要功能 a:睫状上皮细胞分泌房水 b: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房水,生成和功能 维持眼内组织的代谢(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小梁网等)和调节眼压的作用 成分 乳酸、维生素c 、葡萄糖、钠、钾等 房水循环途径为: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前房角及房水循环,房水循环,房水循环,脉络膜,脉络膜循环及毛细血管特性 脉络膜血管丰富,血容量大,约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 脉络膜的作用 a:供应视网膜外层营养 b:眼部温度调节作用 c: 含丰富的黑色素,起到眼球遮光和暗房的作用,晶状体,营养和代谢 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主要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来获取能量 功能: a: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 b:晶状体悬韧带连与睫状体冠部,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玻璃体,成分与代谢 主要成分是水(占99%)和胶质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呈凝胶状态,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具有塑形性、粘弹性和抗压缩性 作用 玻璃体是眼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视网膜,1.RPE 虽然是一单层结构,却具有多种复杂的生化功能,如维生素A的转运和代谢、药物解毒、合成黑色素和细胞外介质等 2.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 贯穿神经感觉层,对视网膜起到结构支持和代谢营养等作用 3.视信息的形成与传递 4.光感受器 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①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
约700万个,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因此视力非常敏锐;而离开中心凹后,密度即显著降低所以当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②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在中心凹处缺乏,距中心凹0.13mm处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5mm左右视杆细胞最多,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当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则发生夜盲视网膜,5.视盘 是神经显微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因此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6.感光色素 ①视杆细胞外节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暗处,视紫红质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②视锥细胞含三种色觉感光色素: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在光的作用下起色觉作用所以色觉是眼在明亮处视锥细胞的功能黄斑部色觉敏感度最高,远离黄斑则色觉敏感度降低,周边部视网膜几乎无色觉,眼科用药概述,眼局部的药物动力学 角膜转运 药物先分部到泪膜,由泪膜转运入角膜,再由角膜转运到眼球内 影响药物透过角膜的因素有:药物的浓度、溶解度、粘滞性、脂溶性、表面活性等 1.浓度高,溶解度大,进入角膜的药量增加 2.粘滞性高,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3.由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均有脂性屏障,而泪液和角膜基质为水溶性,因此药物最好同时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 4.眼药的ph值和渗透压也很重要,如偏离眼局部生理值太大,可造成眼部刺激和引起反射泪,会影响药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