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在《监利人》创刊五周年之际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19KB
约7页
文档ID:162174089
写在《监利人》创刊五周年之际_第1页
1/7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追逐梦想――写在《监利人》创刊五周年之际安频花开花谢,月圆圆缺,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之间,五年的时光在我们指缝中 悄然流逝五年前,我们选择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夏日,选择在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 东湖之滨,创办了《监利人》杂志当散发出油墨香味的创刊号分发到各级各类读 者手中时,封面上那圆月朗照的荆岳长江大桥的美丽图景,就像夏天葱茏的绿一样, 不经意间就舒爽着朋友们的视线,顿时,一股鲜活的气息弥漫于全身紧接着,总第2期,总第3期,总第4期……一直到刚刚从印刷厂运回,便即 刻邮寄到您手中的2016年第7期(总第53期)在这一本又一本的《监利人》上, 我们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编创足迹,留下了一串串萦绕脑海的美丽记忆,留下 了诸多作者、读者、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留下了一个个追逐“演绎乡愁,聚集 乡情”的梦想……家国情怀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工作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谈到:新 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 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五年来,《监利人》始终在“本刊特稿”、“特别关注”等靠前的重要栏目中,连 续组织稿源,报道监利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三城同创、三万活动、美 丽乡村建设等“重头戏”。

尤其是在去年六月一日深夜,得知“东方之星”在长江监利段水域翻沉后,主 编安频立即驱车赶赴监利县城,率领谢金城、吴边、谢均焱等采编人员,参与“小 城大爱”的救援行动全体人员积极投入采访,十个日日夜夜发文章五十多篇、 一百余条,并将所有文章网上传播这些多篇有份量的稿件,被中国网等十多 家网站转载除了写稿传稿之外,还组织小车六辆,接送受难者家属和各省工作救 援专班二百多人次向家属、专班、志愿者、解放军发放杂志三千九百多本,购买 雨伞三百把、毛被五十床及其他物品,接待外地网站采访人员开支经费九千多元 联系黄冈好人送价值近三万药到军营、工棚、福利院、工作专班帮助监利乡亲患者联系医院、医生七十二人次,帮助办理住院十三人 次五年来帮助学生就学、考硏十九人,联系介绍学生就业二十多人次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如育才基金的两次活动中,帮助策划组织有关人员幕捐、 共同在监利主办本土书法家捐字专场,主动帮助联系活动会场,用大版面免费宣传 该基金会的作法与成效杂志社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五年来拿出近万元元支持贫 困学子、残疾人和重症病人,为贫困户送旧衣服十多包组织天下监利人群捐款二万零二百元(其中杂志社及编辑四千五百元)、衣服六 包、雨伞四十把,送到三洲,尺八、柘木、桥市七所学校的近七十多名贫困生手中。

下属的《监利人》艺术团到周老红色地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全程拍摄现在 正在排练节目,今年“七一”建党九十五周年将专场献礼演出,此举受到了县委、 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也就是说,只有 我们每个人修好了身心,完善了自我,我们才有可能示范和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实 现家庭的和谐美满《监利人》还将报道的触角伸向一个个看似普通却并不平凡的家 庭,这其中有几十年侍奉病残公婆的孝顺媳妇,有为儿女治病而变卖家产四处求医 的年轻父母,有深情怀念父母养育之恩的党政干部,有含饴弄孙、童心未泯的退休 教师是的,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了,这个国家也就和谐美满了故园风物记得在创刊一周年的纪念文章中,《监利人》曾打出了这样的旗号:《监利人》 亮的是什么牌?《监利人》亮的是促进监利经济发展之牌,亮的是展示监利游子风 采之牌,亮的是抒发乡思乡情之牌,亮的是回溯监利历史文化之牌,亮的是演绎监 利民俗风情之牌,亮的是品尝家乡风味特产之牌 五年来,《监利人》陆续采访报道了约一百位星散于省内外的监利游子他们之 中有党政官员,有企业精英,有科技俊彦,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有知名医院的 内外科医师。

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从监利这块热土的大街小巷中走出来,从故园 的田垄村舍走出来当我们用地道的家乡方言与他们交谈时,他们仿佛回到父母生 养他们的农家小院,回到老师教育他们的中小学校如今,他们事业有成,却仍然 保存着那颗乡情难忘的赤子之心!三千年荆楚大地,群星闪烁的历史人物中,不乏古往今来的监利名人我们在 回溯了屈原、伍子胥、关云长、裴纶、贺龙、段德昌、周逸群等历史人物的足迹外, 这两年又着重登载了陈友谅的连续篇章在采写陈友谅的过程中,主编安频与编辑 谢金城,沿着这位农民英雄的足迹,走遍了监利的路桥湖港,去年又在严寒中远赴 鄱阳湖寻觅陈友谅当年与朱元璋血战的古战场目前,业已写出四十多万字的长篇 《汉皇陈友谅》,并将其中的部分章节约十万字在本刊陆续登载,在读者中及学术界 引起强烈反响如《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罗同松为此撰文发于本刊后,为新华网及 人民网转载目前,安频先生与谢金城先生又将敏锐的目光盯准了清朝台湾知府朱 材哲,为这位在台湾为民造福、政绩斐然的监利籍古人作传修史而李光荣先生的 红色系列,宣讲的是监利故土一脉相承的正能量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故里形胜” “民风民俗”与“家乡特产”、”知青岁月” 诸栏目,向来是《监利人》吸引读者眼球的强项。

很多本土读者多次发来、短 信,点赞《监利人》“乡味浓郁,耐人玩味”,“美图佳文如山间風景,令人应接不暇”,“编校水准可为百分之九十八除了微末的谬误,几乎可称'完璧“质地滑软, 手感厚实”等等这两年,辞赋作家胡跃飞先生撰写系列赋文,《杨林山赋》、《滨江 公园赋》,长短间杂,骈偶工整,让你吟诵一番后忍不住走马监利,去看个究竟而 高凤华先生,继老木先生续写“乡下旧木器”系列,从水乡的木拱桥,到婴儿的“坐 骑”围桶,都没有逃出这位农民作家的笔下至于监利“吃货”们纷纷寄来的文章,什么烧脚鱼,卤香干,酱萬笋,炕水饼 等等,篇幅虽短,但却能激发读者们的味蕾,那都是舌尖上的乡愁啊!人文亮色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子,沉吟至今 这里表达了一种求贤若渴的心情《监利人》杂志办刊五载,出刊五十三期,刊出文 章一千六百四十七篇,累计五百六十多万文字,编转发三千一百多条,杂志刊 登的所有文章都在《监利人》网站上进行转载,其精美的图案、精巧的设计、鲜活 的栏目、朴实的文风,一期期、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创作品,原汁原味地捧 送到读者的面前,给人美的享受和乐趣支撑《监利人》坚挺不倒的,也是得益于 主编安频等人的求贤若渴,慧眼识金。

安频先生担纲《监利人》主编的五年来,又当主编,又当编辑,又当美编,又 搞发行,又当业务跑赞助这完全是牺牲自己,为读友服务拿他自己扥话说,“只 求大伙理解,点个赞,多宣传一下家乡”拿诸多读者的来说,“没有献身文化 的精神,是干不好这主编的”,“我可以说,除了您,《监利人》没有人可以担纲,太 繁累哟”,“您辛苦了!您不易”每当我们翻开一页页散发浓浓墨香味的《监利人》期刊,几乎每期都有一个叫 高凤华的乡土作者,他那一篇篇锦绣文章,灿烂而明媚,如一条条淙淙的清溪,涓 涓流淌在读者的心田,溅起无数欢乐的浪花说到高凤华先生,是安频主编在《监 利通讯》上看到他的很多文章,并通过阮梅青同志才认识接触他三年来,高凤华 这位衷情于文学创作的农民作家,白天在长沙为生活奔走,晚上就在一间简陋狭窄 的出租房里伏案而书那一行行饱蘸心血的文字,一篇篇在《监利人》上华彩生辉安频先生认识的第二位充满朝气的农民作者袁作军,是他1990年在监利程集工 作时,与当时的镇委宣传委员王克文先生同事去年他到程集看望王老时,王老向 他推荐这位作者这位作者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农田,晚上夜深人静之时, 还在伏案著文他的文章简洁明快、幽黙质朴,宛如乡野的野花野草那样,带着泥 土的芬芳。

在监利文苑享有盛名的老编辑杨忠锦先生,胸有烟霞,文笔老到,是身体好, 心态好,文章好,人缘好的新时期“四好”先生全国“十佳教师”作者陈振林先 生,是自由撰稿人,佳作叠出宣传部新闻科长万东方先生,文笔流畅,功底深厚 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李光荣同志,对监利红色苏区的革命历史文化,情有独钟, 写出了多部长篇巨著县文化馆退休干部胡跃飞同志,诗赋双绝,写出许多脍炙人 口的诗文吴边女士,文章清秀隽永,颇有小家碧玉的范儿匡计洪、余爱民、汤 红兵、王克文、王生文、邓海平、孙永久、熊传甫、陈代明、邓从新、王辉、丁安 国、严君、曹玉治等新老作家诗人(排名不分先后),这些监利文苑的主力军,为《监 利人》繁荣昌盛、万紫千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长篇短制,给人启迪,让人遐 想五年来,聘请特邀编辑十多人次,拥有作者三百七十二人,其中经常投稿发文 的达八十七人一批在国内外有名气的作者都多次投来稿件,挖掘和培养新人(作 者)近五十人左右每年春节前夕,都举行骨干作者茶话答谢会,看望慰问部分作 者主编连续三年亲自到高风华家慰问为了便于编辑与骨干作家的写稿修稿,杂 志社自筹资金几千元买了几部智能,送到杨忠锦、谢金城、高凤华、袁作军等 作者手中。

五年来,开展大小作者活动八次,近三百多人次其中在白螺的四周年活动就 达到八十多人每次活动都丰富多彩,含参观考察、研讨交流、表彰奖励、推介新 人、书画展示、歌泳比赛等五年来,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百度、千龙网、清华大学学报、湖北有 关网站和报刊上发表文章一百三十多篇《监利人》植根监利,又走出监利2015年年底,由《监利人》杂志社发起, 与深圳市星广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汉大学文学院、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 中心联手主办的“小说改编影视剧本研讨会”,在充满学术氛围的江汉大学明德酒店 博学厅里召开研讨会盛况空前,监利本土的七十多位作家(其中许多乡土作家还 是第一次进入大学课堂),携着自己的作品,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江汉大学的作家、博导等,以及深圳市星广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人 面对面交流,商讨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大计,受益匪浅,可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 年书”另外,《监利人》还组织近六十人的作者到洪湖瞿家湾蓝田采风观光,进行 红色历史学术研讨,邀请监利、洪明二县市主要领导参加并予指导,两地领导对《监 利人》的采风活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每当我们捧起这一册册装帧尖新、栏目纷呈、文笔流丽、配图雅致、选材翔 实、乡情郁烈的《监利人》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办刊人的个中艰辛?或许,只有几 个人知道,每期《监利人》是在黑黯、辛楚和酸痛中诞生的。

《监利人》是一棵枝桠 繁实的果树,然而,撷取果实者众,灌水施肥者鲜每次手捧新刊,内心哀惶,同 时又有微末的欢忻担忧的是自筹经费的杂志,能否长久办下去;开心的是枯燥乏 倦的心灵得到了故里温雨的润泽诚然,基本靠化缘而生存发展的《监利人》,首当 其冲是经费筹集很艰困此外,一些受访对象的推迟与延期,少数广告客户的过分 要求之下的婉言谢绝……哎,在这流云如幻的时辰中,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说也 罢然则我们坚信:植根于监利这片历史厚重的沃土上的《监利人》,在杂志诸位顾 问及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的照拂与指导下,在编辑部同仁们的忍辱负重、苦战壕沟 的奋斗下,在老中青作者与大多数读友殷切的期盼与支持下,会更加出彩出新,求 实求美,一定能够长成一柱祥云缭绕的参天大树,撑起长江之滨文化苑囿里的一片 绿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畏行路难,期待圆好梦!。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