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病历质量与医疗安全质量与医疗安全焦建军焦建军2021/9/101病历、病案定义病历、病案定义病历是医务人员在诊疗病人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病历是医务人员在诊疗病人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病理报告等资料的总和,符号、图表、影像、病理报告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国外称国外称“医学记录医学记录Medical record”或或 “健康记录健康记录 Health record”)电子病历电子病历 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电子健康记录电子健康记录HE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1/9/1022021/9/103执行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的现实意义的现实意义2021/9/104规范诊疗行为,规范诊疗行为,依法依规开展诊疗依法依规开展诊疗活动的准则活动的准则保证各医疗环节顺畅、有序保证各医疗环节顺畅、有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防范医疗风险的必要条件范医疗风险的必要条件2021/9/1051.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5.会诊制度会诊制度6.急危患者抢救制度急危患者抢救制度7.手术分级制度手术分级制度2021/9/1068.手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前病例讨论制度9.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10.查对制度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2.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制度13.新技术准入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14.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2021/9/107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一一)病历书写人员的资格要求病历书写人员的资格要求 1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1书写的病历,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并签名2进修医务人员需要由进修所在医疗机构根据其进修医务人员需要由进修所在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证后才能够书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证后才能够书写病历并签名写病历并签名3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记录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书写,不能由实习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书写,不能由实习医师书写师书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1/9/108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4日常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日常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2书写,也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字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字5手术记录应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手术记录应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6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时的病历的责任书写时的病历的责任2021/9/109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1试用期医务人员:包括尚未取得试用期医务人员:包括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和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和已取得执业医师资冬但仍处于试用期的医执业医师资冬但仍处于试用期的医务人员。
务人员2经治医师:系指具有执业医师资经治医师:系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登记,在本医疗机构具格,并注册登记,在本医疗机构具有合法执业权利的,对特定患者诊有合法执业权利的,对特定患者诊断、治疗负有主管责任的断、治疗负有主管责任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1/9/1010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二)病历书写的时限要求(二)病历书写的时限要求1入院记录、接班记录、转入记录、手术记录、出入院记录、接班记录、转入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应分别在入院后、接班后、转院记录、死亡记录应分别在入院后、接班后、转入后、手术后、出院后、死亡后入后、手术后、出院后、死亡后24小时小时内完成2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入院后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入院后8小时小时内完成3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入院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入院48小时小时内完成内完成4病程记录的要求:病程记录的要求: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重患者,至少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随时书写病程记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录,每天至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具体到分钟手术后应手术后应连续三天连续三天记录病程记录记录病程记录2021/9/1011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5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小时内据实补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记,并加以注明6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1周内周内完成7患者入院不足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可以书写小时出院的,可以书写24小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在出院后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在出院后24小时小时内完成8患者入院不足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在死亡后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在死亡后24小时小时内完成9患者住院时间超过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应该个月的应该每月每月写一次阶写一次阶段小结2021/9/1012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三三)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1客观真实:客观真实:病历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病历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不得伪造或篡改病历。
内容的真实性来源于认真程,不得伪造或篡改病历内容的真实性来源于认真仔细的问诊、全面细致的查体、逻辑客观地分析以及仔细的问诊、全面细致的查体、逻辑客观地分析以及真实准确的记录真实准确的记录2表达准确:表达准确: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严禁使用非通用的中英文缩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严禁使用非通用的中英文缩写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写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如不能写标点正确,无错别字如不能写“拉肚子拉肚子”、“心口心口疼疼”、“心跳心跳”等,而改用等,而改用“腹泄腹泄”、“心前区疼痛心前区疼痛”、“心悸心悸”代替应避免语句不完整、错别字、漏代替应避免语句不完整、错别字、漏字等情况发生字等情况发生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1/9/1013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3书写规范:书写规范: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病历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写基本规范2010版版)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注明修改日期、签名,不得采用刮、粘、划在错字上,注明修改日期、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式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师修改病历涂等方式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师修改病历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用24小时制记录任何记录均应注明小时制记录任何记录均应注明“年、月、日年、月、日”,如,如“2002-11-6”危重息者的病程记录、抢救记录及危重息者的病程记录、抢救记录及死亡记录应注明时、分,按死亡记录应注明时、分,按24小时计时书写,如小时计时书写,如“2002-11-618:45”病历中每张用纸均须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及用纸次病历中每张用纸均须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及用纸次序页数2021/9/1014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四四)病历管理的要求病历管理的要求在诊疗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检查和治在诊疗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检查和治疗疗(特别是输血特别是输血),都应该有原始记录和各,都应该有原始记录和各种报告单。
其他各种记录、知情同意书种报告单其他各种记录、知情同意书等也必须完整无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等也必须完整无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责任妥善保管患者的病历资料人员有责任妥善保管患者的病历资料2021/9/1015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五五)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签署1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清同意书清同意书2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3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授权的负责人签字2021/9/1016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4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
并及时记录5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关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关系人签署同意书系人签署同意书6医疗机构根据需要,可要求签名的近医疗机构根据需要,可要求签名的近亲属或者法定代理人事先必须获得患者亲属或者法定代理人事先必须获得患者的授权委托书的授权委托书2021/9/1017首诊负责制度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 第一个接诊患者的医师为首诊医师第一个接诊患者的医师为首诊医师2021/9/1018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二)对门诊挂号的患者(二)对门诊挂号的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三)经检诊后(三)经检诊后,如认为属于本专业的疾病如认为属于本专业的疾病,首诊医师应对患者进首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诊治处理。
如诊断治疗有困难时行诊治处理如诊断治疗有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四)经检诊后(四)经检诊后,如认为不属本专业的疾病如认为不属本专业的疾病,首诊医师应将挂号凭首诊医师应将挂号凭证交还患者证交还患者,并建议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并建议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五)首诊医师下班前(五)首诊医师下班前,如未完成诊治过程,应将患者移交给接如未完成诊治过程,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班医师,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做好记录后方可离去做好记录后方可离去2021/9/1019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六)经检诊或抢救后(六)经检诊或抢救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首首诊医师应负责向病房联系收入院治疗,或与急诊医师应负责向病房联系收入院治疗,或与急诊科联系入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并由首诊医诊科联系入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并由首诊医师负责将患者护送至病房或观察室,同时向接师负责将患者护送至病房或观察室,同时向接收科室详细交代病情,做好病情记录收科室详细交代病情,做好病情记录七)对疑难疾病需要多学科会诊时,首诊医(七)对疑难疾病需要多学科会诊时,首诊医师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由科室负责人向师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由科室负责人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出会诊申请。
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出会诊申请八)对特殊疾病需要转院的患者,由首诊医(八)对特殊疾病需要转院的患者,由首诊医师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医务处或总值师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医务处或总值班报告2021/9/1020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责任界定责任界定(一)凡非本专业疾病,首诊医师未能建议患(一)凡非本专业疾病,首诊医师未能建议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或对急重症患者未及时请其者到相应科室就诊或对急重症患者未及时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而延误诊治者,由首诊医师承他专科医师会诊而延误诊治者,由首诊医师承担相应责任担相应责任二)对危急重症患者,首诊医师邀请其他专(二)对危急重症患者,首诊医师邀请其他专科会诊,因受邀专科医师未能按规定时间前来科会诊,因受邀专科医师未能按规定时间前来会诊而造成延误诊治者,由受邀会诊医师或科会诊而造成延误诊治者,由受邀会诊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承担责任室负责人承担责任三)对经检诊或抢救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三)对经检诊或抢救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首诊医师未向上级汇报,便以病房无床等理由首诊医师未向上级汇报,便以病房无床等理由拒绝将患者收入院而造成延误诊治或引起纠纷拒绝将患者收入院而造成延误诊治或引起纠纷者,由首诊医师承担相应责任。
者,由首诊医师承担相应责任2021/9/102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临床查房要求三级医师完成临床查房要求三级医师完成一)一级医师查房:由住院医师完成,(一)一级医师查房:由住院医师完成,上、上、下午至少各一次下午至少各一次二)二级医师查房:由主治医师和主管住院(二)二级医师查房:由主治医师和主管住院医师共同完成,医师共同完成,每周至少每周至少2次次三)三级医师查房:由副主任医师(含)以(三)三级医师查房:由副主任医师(含)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带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共上医师或科主任带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共同完成,同完成,每周至少每周至少1次次2021/9/102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临床查房内容:临床查房内容:(一)住院医师查房:要求每天对所管患者进(一)住院医师查房:要求每天对所管患者进行查房,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行查房,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查房时应详细询问患者入院、手术后的患者;查房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做好体格检查,并认真查阅患者各种化病情,做好体格检查,并认真查阅患者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验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开具当天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查或治疗意见;开具当天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询问患者饮食起居等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询问患者饮食起居等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等方面的意见,向患者或家属解答病情。
疗等方面的意见,向患者或家属解答病情2021/9/102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二)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二)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病情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意见;检查病历记录,核查医嘱执行的意见;检查病历记录,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及治疗效果2021/9/1024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会诊、出院、转院等。
工作;决定患者会诊、出院、转院等2021/9/102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新入院病例新入院病例住院医师在新患者入院原则上住院医师在新患者入院原则上2小时内进小时内进行接诊查房,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格行接诊查房,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格检查,开具相关检查申请单及医嘱,做检查,开具相关检查申请单及医嘱,做好病程记录;主治医师必须在新患者入好病程记录;主治医师必须在新患者入院院24小时内进行查房;主任医师(副主小时内进行查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必须在新患者入院任医师)必须在新患者入院72小时内进小时内进行查房2021/9/1026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记录要求查房记录要求(一)入院记录或住院病历应在患者入院(一)入院记录或住院病历应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小时内完成二)急诊手术病例或抢救病例,可在手术或抢救完(二)急诊手术病例或抢救病例,可在手术或抢救完成后成后6小时内进行病程记录小时内进行病程记录三)病危病例必须随时记病程记录;病重病例须每(三)病危病例必须随时记病程记录;病重病例须每天有病程记录天有病程记录四)新入院(或转入)病例及外科系统手术后病例(四)新入院(或转入)病例及外科系统手术后病例至少应连续三天记病程记录。
至少应连续三天记病程记录五)病情稳定的住院病例至少每周二次病程记录;(五)病情稳定的住院病例至少每周二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每周必须反映出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病程记录每周必须反映出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2021/9/1027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范围疑难病例范围(一)入院(一)入院5天内不能明确诊断者天内不能明确诊断者二)疾病诊断明确,但疗效不好者二)疾病诊断明确,但疗效不好者三)病房主管医师根据病情认为应属(三)病房主管医师根据病情认为应属于疑难病例者于疑难病例者四)有出现医疗纠纷可能或诊治意见(四)有出现医疗纠纷可能或诊治意见有较大分歧者有较大分歧者2021/9/1028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讨论时限讨论时限(一)专业科室原则上每周举行一次,(一)专业科室原则上每周举行一次,至少每两周一次至少每两周一次二)各科室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固(二)各科室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固定的时间,并上报医务处,无正当理由定的时间,并上报医务处,无正当理由不得更改讨论时间不得更改讨论时间三)每次讨论时间不少于(三)每次讨论时间不少于2小时2021/9/1029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参加人员参加人员(一)科主任、科副主任;(一)科主任、科副主任;(二)主管病房的高级职称医师;(二)主管病房的高级职称医师;(三)被讨论病例的主管医师(住院医师及主(三)被讨论病例的主管医师(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治医师);(四)护士长或负责病房管理的主管护士;(四)护士长或负责病房管理的主管护士;(五)除出门诊及科室或医院安排的工作不能(五)除出门诊及科室或医院安排的工作不能参加的医生外,科室所有的医师均须参加。
不参加的医生外,科室所有的医师均须参加不能参加者应说明理由并得到科主任同意能参加者应说明理由并得到科主任同意六)必要时可邀请病例涉及的相关专业科室(六)必要时可邀请病例涉及的相关专业科室或辅助科室的专家(高级职称医师)参加或辅助科室的专家(高级职称医师)参加2021/9/103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讨论程序讨论程序(一)由负责病房管理的高级职称医师(一)由负责病房管理的高级职称医师(主任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向参加讨论者说明主持讨论,向参加讨论者说明进行本次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本次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二)主管医师(直接负责患者的一线医师)报(二)主管医师(直接负责患者的一线医师)报告病例;告病例;(三)上级医师做必要的补充与解释;(三)上级医师做必要的补充与解释;(四)参加讨论的人员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四)参加讨论的人员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五)科室指派专人负责病例讨论记录(具体记(五)科室指派专人负责病例讨论记录(具体记录的内容见下述),一线主管医师应在整理记录录的内容见下述),一线主管医师应在整理记录后,将讨论意见记入后,将讨论意见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和和病历中。
病历中2021/9/103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记录内容记录内容所有疑难病例讨论均须记入医院统一制订的所有疑难病例讨论均须记入医院统一制订的疑难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本中,记录内容须包括以下内容:中,记录内容须包括以下内容:(一)讨论的时间;(一)讨论的时间;(二)讨论的地点;(二)讨论的地点;(三)参加人员姓名;无正当理由未参加者姓名(三)参加人员姓名;无正当理由未参加者姓名;(四)记录员姓名;(四)记录员姓名;(五)讨论病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主要(五)讨论病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主要病史及诊治经过;病史及诊治经过;(六)提出讨论的问题;(六)提出讨论的问题;(七)各位讨论人员发表的意见;(七)各位讨论人员发表的意见;(八)科主任或讨论主持人的总结发言;(八)科主任或讨论主持人的总结发言;(九)科主任在记录的最后签字九)科主任在记录的最后签字2021/9/103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讨论范畴与时限讨论范畴与时限(一)所有死亡病例均须进行讨论;(一)所有死亡病例均须进行讨论;(二)一般死亡病例,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二)一般死亡病例,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病例讨论;进行病例讨论;(三)意外死亡病例、有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三)意外死亡病例、有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诊断不清的死亡病例及其它特殊死亡病例、诊断不清的死亡病例及其它特殊死亡病例应及时讨论(例应及时讨论(24小时以内);小时以内);(四)尸检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四)尸检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周内进行讨论。
周内进行讨论2021/9/1033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参加人员参加人员(一)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一)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进行,其中主管医师、任组织全科医生进行,其中主管医师、上级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必须参加上级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必须参加二)对涉及到多学科及生前诊断不明(二)对涉及到多学科及生前诊断不明等特殊死亡病例讨论可邀请相关科室参等特殊死亡病例讨论可邀请相关科室参加,必要时可请医务处协调,指派专人加,必要时可请医务处协调,指派专人参加2021/9/103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讨论程序讨论程序(一)主管医师详细介绍患者的主要病史、诊(一)主管医师详细介绍患者的主要病史、诊断及治疗过程、抢救经过,提出死亡原因及可断及治疗过程、抢救经过,提出死亡原因及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等;能存在的经验教训等;(二)参加人员发表个人对死亡病例诊治过程(二)参加人员发表个人对死亡病例诊治过程的看法和意见;的看法和意见;(三)科主任归纳总结其它医师意见,评价诊(三)科主任归纳总结其它医师意见,评价诊断、治疗和抢救经过,提出确诊意见、死因及断、治疗和抢救经过,提出确诊意见、死因及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
四)对于意外死亡病例或有医疗纠纷的死亡(四)对于意外死亡病例或有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的讨论应提前通知医务处备案病例的讨论应提前通知医务处备案2021/9/103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记录内容:记录内容:(一)讨论的时间(一)讨论的时间;(二)讨论地点(二)讨论地点;(三)参加人员姓名(三)参加人员姓名;(四)主持人姓名(四)主持人姓名;(五)记录者姓名(五)记录者姓名;(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死亡时间,主要病(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死亡时间,主要病史及诊治经过;史及诊治经过;(七)参加讨论人员的发言内容;(七)参加讨论人员的发言内容;(八)科主任或主持人的总结发言八)科主任或主持人的总结发言死亡病例讨论完成后,由主管医师将讨论的主要内容归纳整死亡病例讨论完成后,由主管医师将讨论的主要内容归纳整理并经上级医师审查签字后,归入病案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理并经上级医师审查签字后,归入病案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死亡原因、救治情况、死亡诊断等不准以死亡小结代替死死亡原因、救治情况、死亡诊断等不准以死亡小结代替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亡病例讨论记录2021/9/1036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会诊范围会诊范围(一)疑难病例。
一)疑难病例二)需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治(二)需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治疗者2021/9/1037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种类会诊种类(一)院内会诊:(一)院内会诊:1、普通会诊:患者病情尚平稳,需其它、普通会诊:患者病情尚平稳,需其它科室协助诊断、检查、治疗者科室协助诊断、检查、治疗者2、急会诊:住院患者病情危急、生命、急会诊:住院患者病情危急、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急需相关科室提出诊已受到严重威胁,急需相关科室提出诊治意见者治意见者3、急诊科会诊:经急诊科医师诊治,认、急诊科会诊:经急诊科医师诊治,认为该急诊患者需要专业科室协助诊治者为该急诊患者需要专业科室协助诊治者2021/9/1038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二)院外会诊:(二)院外会诊:经院内会诊仍不能确诊或需院外专家协经院内会诊仍不能确诊或需院外专家协助治疗的疑难病例助治疗的疑难病例三)多学科联合会诊:(三)多学科联合会诊:病情涉及多系统且本科室难以明确诊断病情涉及多系统且本科室难以明确诊断或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的疑难病或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的疑难病例以及其他特殊患者例以及其他特殊患者2021/9/1039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会诊医师资格会诊医师资格(一)院内会诊由各科住院总医师或具(一)院内会诊由各科住院总医师或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本院医师担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本院医师担任,进修医师不具备独立会诊资格。
进修医师不具备独立会诊资格二)多学科联合会诊必须由副高或副(二)多学科联合会诊必须由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承担高以上职称人员承担三)高保患者会诊必须由副高或副高(三)高保患者会诊必须由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承担以上职称人员承担2021/9/1040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程序会诊程序(一)院内会诊(一)院内会诊 1、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主管医师开具会诊医嘱并填写、主管医师开具会诊医嘱并填写约请会诊单约请会诊单及及会诊记录单会诊记录单中的相应部分急诊科会诊、病房急会诊可先中的相应部分急诊科会诊、病房急会诊可先邀请,会诊时补齐手续邀请,会诊时补齐手续2、由申请会诊科室指派专人将、由申请会诊科室指派专人将约请会诊单约请会诊单送达应邀科室护士站,由送达应邀科室护士站,由主班护士签收,并及时通知会诊医师主班护士签收,并及时通知会诊医师3、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急诊科会诊不超过、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急诊科会诊不超过10分钟;病房急会诊不超过分钟;病房急会诊不超过30分钟;普通会诊不应超过分钟;普通会诊不应超过48小时4、申请会诊科室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事先将有关资料备齐,介绍、申请会诊科室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事先将有关资料备齐,介绍病情,并陪同会诊医师查看患者。
病情,并陪同会诊医师查看患者5、会诊完毕后,由会诊医师认真填写、会诊完毕后,由会诊医师认真填写会诊记录单会诊记录单,并将其放入病案,并将其放入病案内,妥善保存同时,主管医师应将会诊医师的意见记入病程中内,妥善保存同时,主管医师应将会诊医师的意见记入病程中6、大内科以外的科室如需内科会诊,先请大内科住院总医师会诊,如住、大内科以外的科室如需内科会诊,先请大内科住院总医师会诊,如住院总医师难以解决,再请专科医师会诊院总医师难以解决,再请专科医师会诊7、内科系统各专业科室之间会诊,可直接请主治或以上专科医师会诊内科系统各专业科室之间会诊,可直接请主治或以上专科医师会诊8、院内会诊原则上不能直接点名会诊,如经专科会诊医师会诊后,仍需、院内会诊原则上不能直接点名会诊,如经专科会诊医师会诊后,仍需更高资历医师会诊,须经申请会诊科室科主任签字同意后,再行邀请更高资历医师会诊,须经申请会诊科室科主任签字同意后,再行邀请2021/9/1041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院外会诊:院外会诊:1、由科主任提出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师填写,主管医师填写院外会诊院外会诊商请单商请单,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2、由医务处与应邀医院联系,确定会诊医师、由医务处与应邀医院联系,确定会诊医师、会诊时间;会诊时间;3、会诊时须有科主任陪同,主管医师介绍病、会诊时须有科主任陪同,主管医师介绍病情,并由主管医师做好会诊记录。
情,并由主管医师做好会诊记录4、如遇紧急情况,可由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先、如遇紧急情况,可由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先行邀请,其余手续可待会诊后补齐行邀请,其余手续可待会诊后补齐2021/9/1042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多学科联合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1、由病房专业组长由病房专业组长提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要求,经全科讨论,科主任同提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要求,经全科讨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意后,方可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2、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之前科室应完善相关检查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之前科室应完善相关检查3、主管医师写出病历摘要和约请会诊单,并将病历摘要与约请会诊单一、主管医师写出病历摘要和约请会诊单,并将病历摘要与约请会诊单一同送到应邀科室护士站,主班护士签收后,及时通知会诊医师,并将相同送到应邀科室护士站,主班护士签收后,及时通知会诊医师,并将相关资料交会诊医师关资料交会诊医师4、主管医师将会诊的时间、地点、拟请医师名单报医务处主管医师将会诊的时间、地点、拟请医师名单报医务处5、医务处负责通知会诊医师,必要时派人参加会诊医务处负责通知会诊医师,必要时派人参加会诊6、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科副主任)主持。
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科副主任)主持7、主管医师应将讨论内容记入、主管医师应将讨论内容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并将各专家主,并将各专家主要意见及结论记入病历要意见及结论记入病历8、如病情紧急,需紧急多学科联合会诊,可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电、如病情紧急,需紧急多学科联合会诊,可报医务处,由医务处通知会诊医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再将病历摘要和约请会诊单交话通知会诊医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再将病历摘要和约请会诊单交会诊医师会诊医师9、如需请院外专家参加,按院外会诊程序邀请如需请院外专家参加,按院外会诊程序邀请2021/9/1043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会诊目的要明确一)会诊目的要明确二)认真、规范填写(二)认真、规范填写约请会诊单约请会诊单,字迹清晰字迹清晰三)各科室须认真安排每日会诊值班医师,制定相应制度,(三)各科室须认真安排每日会诊值班医师,制定相应制度,并将每月会诊值班医师安排表于前一个月底报医务处备案并将每月会诊值班医师安排表于前一个月底报医务处备案四)如应邀科室负责会诊的医师不在,或忙于其他公务(四)如应邀科室负责会诊的医师不在,或忙于其他公务(如参加手术),科主任应及时指定临时会诊医师;手术科(如参加手术),科主任应及时指定临时会诊医师;手术科室如遇值班人员参加手术,会诊安排由各手术科室自行制定室如遇值班人员参加手术,会诊安排由各手术科室自行制定相应办法,特殊情况可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
相应办法,特殊情况可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五)急诊留观患者会诊与住院患者相同五)急诊留观患者会诊与住院患者相同六)住院患者约请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会诊时,(六)住院患者约请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会诊时,如需在受邀科室门诊或病房诊疗,可由申请会诊科室派专人如需在受邀科室门诊或病房诊疗,可由申请会诊科室派专人与患者同往与患者同往2021/9/1044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 会诊范围会诊范围(一)在我院门诊同一科室因同种疾病(一)在我院门诊同一科室因同种疾病连续就诊三次未能确诊者连续就诊三次未能确诊者二)需要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和(二)需要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者2021/9/1045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 会诊程序会诊程序(一)由经治医师向科室负责人提出会诊申请,由科室负责(一)由经治医师向科室负责人提出会诊申请,由科室负责人组织科内专家会诊人组织科内专家会诊二)如涉及多科疾病情况,需要多学科会诊时,由科室负(二)如涉及多科疾病情况,需要多学科会诊时,由科室负责人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出会诊申请责人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出会诊申请。
三)经治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并提供病历摘要,提出会(三)经治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并提供病历摘要,提出会诊目的,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诊目的,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四)申请会诊的患者应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供病(四)申请会诊的患者应向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提供病历号或门诊病历本,及时提供其他检查资料,并留下联系电历号或门诊病历本,及时提供其他检查资料,并留下联系五)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根据会诊要求,组织相关学(五)医务处门诊办(门诊部)根据会诊要求,组织相关学科专家会诊科专家会诊六)会诊时由申请会诊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病史,并做(六)会诊时由申请会诊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病史,并做好会诊记录好会诊记录2021/9/1046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门诊疑难病会诊管理制度 会诊要求会诊要求(一)会诊申请者在会诊前要准备好会(一)会诊申请者在会诊前要准备好会诊相关资料诊相关资料二)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在(二)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参加会诊规定时间参加会诊三)会诊后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记录(三)会诊后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记录单并签字单并签字2021/9/1047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值班医师资质值班医师资质(一)在职医师(一)在职医师凡我院独立承担病房各级值班工作的医师,必须同时具备凡我院独立承担病房各级值班工作的医师,必须同时具备医师资格证医师资格证书书和注册地点在我院的和注册地点在我院的医师执业证书医师执业证书。
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其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其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试用期医师不得独立承担病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试用期医师不得独立承担病房各级值班工作房各级值班工作二)进修医师(二)进修医师进修医师必须同时具备进修医师必须同时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和和医师执业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必须于,必须于进修前在我院办理正式进修手续进修期为半年以上者(含半年),在进修前在我院办理正式进修手续进修期为半年以上者(含半年),在进修学习进修学习2个月后,由科主任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经认定可以胜个月后,由科主任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经认定可以胜任本科室值班工作并在医务处备案者,可在二线值班医师带领下,承担任本科室值班工作并在医务处备案者,可在二线值班医师带领下,承担病房一线值班工作进修医师在临床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诊疗的文字材料病房一线值班工作进修医师在临床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诊疗的文字材料必须经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文件必须经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文件三)在读研究生等人员(三)在读研究生等人员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实习医师及基地轮转医师等不具备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实习医师及基地轮转医师等不具备医医师资格证书师资格证书或注册地点不在我院的或注册地点不在我院的医师执业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者,不得独立承者,不得独立承担病房各级值班工作。
担病房各级值班工作2021/9/1048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值班工作要求值班工作要求(一)一线值班医师原则上由住院医师担任,值班期间必须(一)一线值班医师原则上由住院医师担任,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同时兼做其他任何工作二线值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同时兼做其他任何工作二线值班医师由住院总医师或主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班医师由住院总医师或主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二线医师值班可兼急诊及院内会诊等医疗工作科室可根据二线医师值班可兼急诊及院内会诊等医疗工作科室可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安排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担任三线值班本专业工作需要安排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担任三线值班二)前一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写好交班记录值班医师要提(二)前一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写好交班记录值班医师要提前半小时到岗接班,接受前一班各级医师交办的各项医疗任前半小时到岗接班,接受前一班各级医师交办的各项医疗任务交接班时,要巡视病房,重点患者要在床旁交接班交接班时,要巡视病房,重点患者要在床旁交接班三)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做(三)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处理。
尤其对危重、术后等患者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好处理尤其对危重、术后等患者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做好病程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做好病程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四)值班医师负责接收值班期间入院的患者,做好必要的(四)值班医师负责接收值班期间入院的患者,做好必要的处置,并及时书写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处置,并及时书写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2021/9/1049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五)值班医师应严格执行逐级请示报告负责制,对危重患者及时请示上(五)值班医师应严格执行逐级请示报告负责制,对危重患者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不能自行解决的医疗问题必须及时报级医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对不能自行解决的医疗问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六)值班医师对除重点交班的患者进行观察、处置外,还应对病房全体(六)值班医师对除重点交班的患者进行观察、处置外,还应对病房全体患者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患者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岗,当患者一方来反映病情时,应及时予以解答或处理,必要时得擅自离岗,当患者一方来反映病情时,应及时予以解答或处理,必要时查看患者。
查看患者七)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认真完成书面交接班记录,并对接班医师做必(七)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认真完成书面交接班记录,并对接班医师做必要的说明病区每日晨会集体交班一次,值班医师应向全科详细报告急诊要的说明病区每日晨会集体交班一次,值班医师应向全科详细报告急诊入院、手术、危重、抢救、特殊检查和治疗等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理转归入院、手术、危重、抢救、特殊检查和治疗等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理转归等情况,重点情况要向上级医师特别说明危重患者、一级护理和特级护等情况,重点情况要向上级医师特别说明危重患者、一级护理和特级护理患者及术后患者等还应与经治医师做到床旁交接班接班医师要详细阅理患者及术后患者等还应与经治医师做到床旁交接班接班医师要详细阅读交班记录,并把需处理患者的病情及处理记入医师交接班本或病历中读交班记录,并把需处理患者的病情及处理记入医师交接班本或病历中八)各科室必须由专人妥善安排本科室昼夜值班人员,并按照医师排班(八)各科室必须由专人妥善安排本科室昼夜值班人员,并按照医师排班表轮流值班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值班者,调换双方必须协调清楚,表轮流值班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值班者,调换双方必须协调清楚,并报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换班。
各科室必须于每月月底前将下一个月的医师并报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换班各科室必须于每月月底前将下一个月的医师排班表抄报医务处备案排班表抄报医务处备案2021/9/1050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一)接患者入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接患者护士查对患者病(一)接患者入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接患者护士查对患者病案的姓名、病案号、科室是否与腕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案的姓名、病案号、科室是否与腕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标志、手术姓名、性别、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标志、手术时间、手术房号与通知单是否相符;查对按手术医嘱所带的时间、手术房号与通知单是否相符;查对按手术医嘱所带的物品(物品(CT、X光片)、药品是否齐全,光片)、药品是否齐全,药品用法是否明确;药品用法是否明确;查对血型单和配血报告查对血型单和配血报告二)患者到手术室后,由麻醉医师按(二)患者到手术室后,由麻醉医师按中日友好医院手术中日友好医院手术安全核查表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中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同时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做好相关记录。
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做好相关记录三)手术开始前,严格执行(三)手术开始前,严格执行“术前暂停一分钟术前暂停一分钟”要求,由要求,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等内容身份、手术部位等内容四)患者术后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四)患者术后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回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引流管、患者去向等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引流管、患者去向等2021/9/1051查对制度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一)医师开具输血医嘱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输血反应(一)医师开具输血医嘱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史等相关问题史等相关问题二)输血科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严格(二)输血科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两人操作时要执行查对制度,两人操作时要“双查双签双查双签”,一人工,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作时要重做一次三)输血科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三)输血科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储血编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储血编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由取血人签字确认。
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由取血人签字确认四)科室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四)科室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保证安全输血时须注意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保证安全2021/9/1052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检验查对制度检验查对制度(一)医师开具检验申请时必须详细填写申请单,要(一)医师开具检验申请时必须详细填写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楚,不得空项求字迹清楚,不得空项二)科室采取标本时,应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二)科室采取标本时,应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等名、检验目的等三)检验科收集标本时,应查对科别、姓名、性别、(三)检验科收集标本时,应查对科别、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标本数量和质量病案号、床号、标本数量和质量四)进行检验操作时,应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四)进行检验操作时,应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质量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质量五)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要按规定对结果进行复(五)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要按规定对结果进行复核六)检验科发报告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六)检验科发报告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房和床号。
龄、科别、病房和床号2021/9/1053查对制度查对制度病理查对制度病理查对制度(一)医师采取标本后必须详细填写(一)医师采取标本后必须详细填写“病理检病理检查申请单查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楚,不得空项要求字迹清楚,不得空项二)病理科收集标本时,必须查对患者姓名、(二)病理科收集标本时,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标本、固定液等性别、病案号、标本、固定液等三)病理科制片时,应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三)病理科制片时,应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切片数量和质量四)病理科出具诊断时,应再次查对编号、(四)病理科出具诊断时,应再次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相关诊疗建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相关诊疗建议五)病理科发报告时,必须查对科别、患者(五)病理科发报告时,必须查对科别、患者姓名等内容,并由接收者签字姓名等内容,并由接收者签字2021/9/1054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标准危重患者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器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的功能不全,病情严重、多变、随时官的功能不全,病情严重、多变、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2021/9/1055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报告制度报告制度(一)科内报告:主管医师应将病情及时向上级医师(一)科内报告:主管医师应将病情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认真听取并执行上级医师对危重患者的诊疗意汇报,认真听取并执行上级医师对危重患者的诊疗意见,同时向科主任汇报见,同时向科主任汇报二)院内报告:主管医师下病危、病重医嘱的同时,(二)院内报告:主管医师下病危、病重医嘱的同时,应填写应填写“病危或病重通知单病危或病重通知单”,一式三份,其中两联,一式三份,其中两联分别报送医务处、统计室分别报送医务处、统计室三)通知家属:主管医师把(三)通知家属:主管医师把“病危或病重通知单病危或病重通知单”其中一联交与患者家属签字后粘贴于病历中,同时向其中一联交与患者家属签字后粘贴于病历中,同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家属通报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四)解除危重:患者经诊疗后,生命体征平稳,解(四)解除危重:患者经诊疗后,生命体征平稳,解除病危、病重医嘱时,主管医师须及时填写除病危、病重医嘱时,主管医师须及时填写“解除危解除危重通知单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