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宋史-李师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0KB
约2页
文档ID:154889173
宋史-李师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_第1页
1/2

宋史?李师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参考译文: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15岁时,曾上密封奏说当时政事他父亲李纬任泾原都监,夏国以十几万兵力进犯镇戎里,李纬率兵出击,帅府所派遣的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各将领认为兵力多少与敌军不相当,不敢再出战,李纬因此被责罚贬官李师中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当时吕夷简任宰相,诘问李师中而师中并不屈服,吕夷简发怒,认为这不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应当说的话李师中回答说:“我李师中讲的,是父亲的事因此而知名于时李师中考中进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庞籍征召他为洛川县知县百姓中有犯罪被关押的,如果妨碍他们农忙生产就一定放他们回去,叫他们到农闲时再自己投案法令有需要下达的就出榜告知百姓,或者把父老们召集来告诉他们租税没有到期限就都已收齐百姓欠了官府茶款十万缗,追收时关押了很多人,李师中给他们解脱镣铐,对他们说:“公家的钱没有不偿还的道理放宽你们的期限,可以吗?”百姓都感动得哭了,表示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叫各乡都设一个柜,登记欠钱人的名字,答应每天都可去交纳欠的钱,够一钱以上就投在柜子中在簿籍上登记后离开,到年底,欠的钱都已交齐庞籍任枢密副使,在皇上面前称赞李师中的才能皇帝把他召来对答,转任太子中允、敷政县知县,并暂时主管经略司文字。

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说:“请不要超过年底皇帝下诏让官吏回答说可以,李师中更改文书说:“照旧例执行枢密院劾奏税他擅自更改诏书,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熙宁初年,李师中任天章台待制西夏进犯,朝廷让李师中任泰州知州皇帝下诏赐他《班超传》,李师中也以办事慎重掌握大局要求自己此前常把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李师中选择善于守御的部队布置在边塞上,叫善于作战部队处于中间地带,下令给各城堡说:“如果敌人来了,就坚壁固守;等他们撤退时,派兵尾随追击他们规约熟练之后,常常取胜李师中的志向很高,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当官不重威严刑罚,专靠信义服人,明察而宽恕离任的时候,百姓聚集在路上拦路哭泣,马不能行走杜衍、范仲淹、富弼都举荐他有辅佐帝王之才但他喜欢说慷慨激昂的话,因此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但他志气未曾稍微减退原文和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农隙自诣吏隙:空闲B. 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籍:户籍C. 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简:选择、选拔D. 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课:考核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①妨其农时者必遣归②租税皆先期而集③师中为脱桎梏④许日输所负⑤比终岁,逋者尽足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①②⑥B.②④⑤D.①③④C.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B. 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夏国上奏想延缓对朝廷的进奉日期,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C. 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D. 李师中志向高远,但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原因是他喜欢说有关大事的言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可根据语法知识排除,“籍其名”是动宾结构,故“籍”应译为动词,理解为“登记”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⑤是百姓的行为;⑥是李师中的军事部署这三句都不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李师中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的原因是“好为大言”4、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此前常让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