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ppt

xt****7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02MB
约35页
文档ID:17691632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ppt_第1页
1/35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脑动脉 瘤 颅内动脉瘤 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 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因脑动脉 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 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 发 展 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发生率为 6- 35.6/10万人,成人中未破裂动脉瘤约发生率约为 1%-6%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 50-69岁年龄组,约占总发生率的 2/3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 1/3在就诊前死亡,约 1/3死于医院,仅 1/3经治疗 存活 流行病学特点 其中 4/5位于 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脉、后交 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 脑 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 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 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好发部位 脑血管结构 临床表现 动脉瘤 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查体 脑膜刺激症; 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出血多发 生在第一次出血后 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 障碍广泛脑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 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 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 消失。

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 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 有视力视野障碍 辅助检查 腰椎 穿刺检查 CT检查 MRA及 CTA检查 DSA脑血管造影术 疾病分类 动脉瘤直径小于 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 0.6 1.5cm 为一般型,直径在 1.6 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 2.5cm的为巨大型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约占 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治疗手段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 休息 4周, 头抬高 30 ,维 持内环境稳定,止血,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 脑血管痉挛( 3H疗法) 治疗手段 3H治疗是指升高血压 、稀释血液 、增加血容量,是 改善脑供血不足和防治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DIND ) 的最佳方法 3H疗法增加脑血流的机制为:增高脑灌注压、稀释血 液、降低血黏度、降低红细胞及血小板凝聚力、增强 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3H 治疗的适应证为动脉瘤已早期手术夹闭者;禁忌证为 脑梗死、颅内高压和严重贫血者 治疗手段 2.开颅 夹闭术 3.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 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 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 一种崭新的 X线检查新技术。

术前护理 完善病历等资料 术前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 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建立可靠的静脉 通路 遵医嘱禁食水 :全麻者禁食 8小时,禁水 4小时,备 沙袋 心理护理 适应症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不适合开颅手 术者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 对 造影剂过敏者 严重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 200,舒张压大于 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严重 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 近期 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 不齐者 甲状腺 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使用材料 1.颅内支架 2.弹簧圈 3.血管鞘、导丝、导管,微导丝、微导管等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Seldinger 法穿刺股动 脉 造影导 管造影 经导引导 管将微导 管置入动 脉瘤腔 填塞弹 簧圈 1.Seldinger法穿刺 经典 Sel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 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 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 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 Seldinger 术。

2.造影导管造影 经股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至造影位置,推注造影 剂进行造影 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 经 3D成像后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借由导引导管在 微导丝辅助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 1/2处 动脉瘤栓塞 技术 篮筐技术( basket technique),首先送入 1个或多 个三维型微弹簧圈于动脉瘤腔,利用三维型微弹簧 圈释放后的空间伸展性,从而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 个篮筐,使随后填入的微弹簧圈被筐住而不致突入 载瘤动脉,直至 完全 闭塞 动脉瘤,该 技术 简便 、易行,其 缺点 是 有时栓塞后期 弹簧 圈 仍向外凸 弹簧圈的选择 第一个弹簧圈的目的是在动脉瘤瘤腔内起支撑构架 的作用,为后续的弹簧圈起到在瘤颈部架桥以防止 后续弹簧圈移位脱落到载瘤动脉因此第一个弹簧 圈应该是大而且长,弹簧圈的直径应该与瘤囊的直 径完全匹配且比瘤颈的宽度 大,形态 较规则的囊形 动脉瘤以 三维弹簧圈 为最佳选择 血管重塑技术 支架辅助 球囊辅助 动脉瘤栓塞技术 球囊辅助下的重建技术,为防止微弹簧圈突入载瘤 动脉,在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后再经导引导管插入 不可脱球囊导管至动脉瘤开口处,充盈球囊堵塞动 脉瘤开口,然后用第一种方法闭塞动脉瘤,该技术 成形较好,缺点是需阻断血流。

动脉瘤栓塞技术 动脉 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先 释放一 个动脉 支架 覆盖 动脉瘤的开口, 然后 经动脉支架的网孔插入微 导管至 动脉瘤 腔,送入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 术中护理 遵医嘱调节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与浓度, 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及时更换所需器械、导管或导丝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若术中出现烦 躁不安、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必须 立即 抢救 遵医嘱吸氧和心电 监测 保持各种管路 通畅 观察尿量的变化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杜绝不必要的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光 线柔和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 瞳孔的变化,遵医嘱用药 神经系统 观察:严密 观察语言、肢体活动和感觉功 能的变化,与术前做对 比 若手术后病人出现头痛、呕吐、心率慢、血压升高 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立 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术 侧下肢伸直制动 24 小时,沙袋压迫 6小时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脑出血 这 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后脑出 血并发症多见于脑血管高度狭窄在置入支架后,或年 老、体质消瘦有明显高血压经溶栓治疗后的患者。

如 患者表现有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或体征则预后较差 术后护士应教育患者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脑出血的因素, 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如发生出 血应立即停止抗凝药物,适当控制血压,必要时予以 脱水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过度灌注 综合征 多 见于有严重狭窄和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狭 窄动脉突然扩张使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过度灌 注而导致严重的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皮下 血肿 这 多由于抗凝治疗和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或与 过早、过多活动有关 术后拔管时应采用指压止血法 (指压力度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 为宜)可 采用 50%硫酸镁热敷或红外线局部照射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脑栓塞 这 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崩解或栓子脱落所致 密切 观察患者是否有 意识、语言、运动、感觉等功能的 障碍,一旦发现立 即告知医生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下肢动、静脉 血栓形成 临床 可表现为下肢剧痛、麻木、肿胀、皮肤温度 下降等主要是由于下肢制动或患者的凝血机制存在 问题使血液粘度高和血流减慢而导致血栓形成,应给 予适量血管扩张剂、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必要时予溶栓治疗。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