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9 月 9 日 14:30——16:302021 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Ⅰ卷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于 1898 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这段回忆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实用文档. .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3.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A. 革命史观B. 全球史观C. 现代化史观D. 社会史观4. 晓宇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5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 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6. 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 及 众 多 精 美 的 金 银 器 、 铜 镜 等 由 此 重 见 天 日 这 一 考 古 发 现 不 能 说 明( )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实用文档. ..7.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 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营手工业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9.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10.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D.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11.据学者统计,从 1912 年到 1936 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 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 14%。
1926 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 年占进口总额的 13.7%.1936 年则增至 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12.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1.5%0.7%71.8%7%33%56%8%3%<1%A.1949~1951 年 B.1952~1957 年 C.1958~1965 年实用文档D.1966~1976 年13. 1958 年 6 月 12 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 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 xx 多斤或 3000 多斤,而是 xx 斤的 20 多倍!”这反映出( )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14.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
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5. 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一份简表表中生活情形最早可能出现于近代( )A.重庆服装类型交通工具住宅风格通讯方式B.西安西装、长袍马褂等电车、汽车、马车等洋楼、里弄等、电报、邮传等C.武汉D.上海16. 1956 年 1 月 1 日,《中国青年》第 1 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17. “公元 1500 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实用文档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18.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从 1851 年到 1900 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 202 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B.整体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19.右 图 的 “ 胡 佛 村 ” 反 映 了 在1929 — 1933年 经 济 大 危 机 中( )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20.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C.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D.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它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措施是 ( )A.企业国有化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D.俄国人民劳动意识强22. 在苏联,1928 年 1 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 实用文档. . 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牛 肉价格为成本的 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3.美国时间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 货币篮子由原来的 4 种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 5 种货币人民币在 SDR 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 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 41.73%、30.93%、8.33%、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 三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B.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C.美国在 SDR 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此举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 )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5.根据国际移民组织 xx 年 6 月发布的《xx 年全球移民报告》,1990 年,有 1.2 亿人长期 生活在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
xx 年,这一数字超过 1.5 亿,是 35 年前的两倍xx 年全球 国际移民总数更是已超过 1 .75 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3%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化的加速 B.局部战争频繁 C.地缘政治影响 D.两极格局结束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第Ⅱ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6.(15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 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实用文档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 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材料二 1870 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 5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870 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9 分)27.(20 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 实用文档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 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0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10 分)28.(15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 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行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摘自岳麓版《必修 1》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 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在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 17.5 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前几天又对 1 0 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 3.4 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春节前还下拨了7.1 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城市 l5 元、农村l0 元的临时补贴,连续补贴三个月中央政府官员李立国说,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 体地位——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6 分)实用文档(2)据材料二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9 分)实用文档贵州省都匀一中 xx——x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模拟测试答案1—5 CBCCB 6—10 BCBAA11—15 DBDAD 16—20 BBCBC21—25 CDBBA5.【答案】B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 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6. B中外经济交流是文明史观的重要内容A 项正确,唐代开始出现海上丝绸 之路,这一发现为史实认定提供了确凿的证据;B 项错误,彩瓷是清朝时期的作 品,时代错误;C 项正确,大量货物能说明船体大,载货多;D 项正确,该发现 能为唐朝的造船技术、制瓷业和金银器加工技术提供实物资料故选 B7.【答案】C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 B 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 面前的脆弱性,故 D 项错误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官营手工业不采用雇佣制,故 A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自由劳动市场,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 B 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因此不能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家庭的变迁,故 D 项 错误。
9.【答案】A 【解析】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 A 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 故 C 项错误;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 D 项错误实用文档13.【答案】D 【解析】《中国青年报》发表钱学森的缺乏事实依据的文章,实际上是助长了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错误,故 A 项错误;1958 年 8 月中央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题干中的时间人民公社化运动尚未在全国兴起,故 B 项错误;“稻麦每年的亩产……是 xx 斤的 20 多倍”反映了人民群众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主观愿望,但却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缺乏科学依据,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一些科技工作者、新闻媒体都在迎合毛泽东和中央养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的心理,在经济建设领域 急于求成,故 D 项正确14.【答案】A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80 年代……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相符,故 A 项正确;1978 年,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与材料中“在北京”“又一次进行”不符,故 B 项错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与材料中“在北京”不符,故 C 项错误;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 建立,与材料中“20 世纪 80 年代”不符,故 D 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衣着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成就的关系,故 A 项错误;“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是“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体现出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 B 项正确;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衣着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得出当时人口迁移并非全是被迫的,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外殖民扩张,各地联系逐步加强,故 B 项正确;各地联系加强并不意味着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公元 1500 年各地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经济联系,走 向政治一体化的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可以判断主要是国内推动科技发展,不是由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故A 项错误;材料展现了德国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显示当时世界的科技状况,不能得出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结论,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因此德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推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从欧 洲其他国家引进技术发明,故 D 项错误。
23.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调节国际间收支平衡,各国可利用其基金的资金,故A 项 实用文档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B 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在SDR 货币篮子中占有 41.73%,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 这是中国经济融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4.B【解析】②不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④不对,欧洲联盟是欧洲区域集团,因此选 B.25.A【解析】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资本、贸易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也促使人口的流动,根据材料分析全球范围内国际移民人数的增加,可知是选 A 项全球化的加速 BCD 都是属于政治方面和材料关系不大26.(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6 分)(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 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 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9 分)27.【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 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10 分)(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 贸易中心10 分)28.(1)做法: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立法保障民众利益和社会保险6 分)(2)措施:中央拨款救助灾区;确保低保群众生活补助;减免行政收费;安置房屋倒塌的 受灾群众恢复重建民房9 分)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