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方法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 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 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2 .岩浆岩:a、 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 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 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3 .变质岩:d、 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 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 于1〜 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4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 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巩固性〕、密 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 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 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那么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 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 困难.b、 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局部接触,铁镐可挖掘,井 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c、 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局部不接触,井壁坍塌, 铁锹可挖掘.5 .砂土 :f、 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 比麦和高粱 粒大.g、 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h、 细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 鸡冠花籽粒大小.i、 粉砂: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75%,大局部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砂土结构粉: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构造分层状、 交错状.假设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砂土密实度分类如下表:密实中密稍密松散砾砂、粗砂、中砂e<0.600.60.85细砂、粉砂e<0.700.700.95N63.550〜3030〜1515〜10<10一般特征分选性好、水下分选性较差、水下胶结埋深不超过5m分选在地表的无粘性土或风 成的胶结性好砂砂土的湿度根据饱和度sr和野外特征分成三个等级:a、 稍湿:sr<50呈松散,手摸稍有湿感.b、 很湿:5040%,且膨胀性较大〔自由膨胀率Fs>40%〕.粘性土按塑性指数Ip定名:Ip>17,粘性含量100%〜30%,粘土710粘性土野外鉴别方法:a〕坚硬:坚硬难变形,干时收缩不明显.b〕硬塑:不易变形,在提土钻上扣土较费力.c〕可塑:塑性变形,不粘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