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1讲国共十年对峙学案含解析.doc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7MB
约12页
文档ID:5442313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1讲国共十年对峙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1/12

第21讲 国共十年对峙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广州起义1927年12月,第一次公开打出红军和苏维埃的旗帜,并在城市进行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2)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依据: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2)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②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军事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5.星火燎原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6.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①背景:博古等又犯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处于极端危险境地②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拓] 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的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辩] “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拓] 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反围剿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联]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注] 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辩] “八七会议”仍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秋收起义仍以进攻中心城市为核心,攻打受挫后才转入农村,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联] 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拓] 游击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注] 从组织上看,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军事上看,当时党和红军面临的最迫切的是军事问题,作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遵义会议后执行的军事路线就是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

二、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927~1937年)1.形式“统一”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实现形式上的统一2.内外政策(1)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实行白色恐怖,“围剿”红军2)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6月发起,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治外法权、租界和租借地3)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注] 治外法权在这里指一国在他国境内所行使的管辖权19世纪,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其国民在中国领土内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管辖,只适用其本国的法律,行使其本国的司法管辖权3.经济建设(1)整顿税务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2)控制金融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了一个金融垄断网3)改革币制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改革币制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补]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3)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4)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5)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进而控制国家财政,建立起金融垄断,形成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注] 官僚资本作为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是国家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体, 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它的恶性发展, 严重地排斥和压迫民族资本, 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打击对象4.新生活运动(1934~1949年)(1)目的:振民风,安社稷,定江山,御外侮2)内容: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统一人们的思想三、社会生活1.电影: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被授予“荣誉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音乐: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报纸:《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两报针锋相对4.服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重难点一 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解读]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系统认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延安。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史料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①……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②……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③——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探究] 据史料,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一直服从共产国际领导②长征开始前夕,中共中央失去了和共产国际的联系③因为反围剿军事指挥的失误,李德的错误被认识,被剥夺了领导权(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设问属于分析说明类,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②③,分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条件和表现[提示] 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系统认知]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决策和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基本依据: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3.相互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4.历史意义(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重难点二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币制改革前市场流通的银元法币改革后四大银行发行的法币[解读] 银两长久以来都是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但废两改元后,中国虽然统一了本位币,辅币和纸币仍未统一,而且仍然是银本位制,且银元规格形制也很混乱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白银国有,禁止流通,以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系统认知]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国际:1929~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市场银价大幅波动,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在美国实行白银国有,抬高银价,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收购白银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不断加剧,为扩大战略储备,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2)国内:弥补国民党的财政赤字;实现四大家族对金融的垄断;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废两改元”的成功,在经验上为法币改革铺平了道路。

2.影响(1)积极:统一了币制,有利于金融的现代化;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军阀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为抗战做了准备2)消极:便利了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的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史料 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①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②,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③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④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⑤,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⑥——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②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③部分帝国主义国家调整对华政策④向国人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⑤群众运动的推动⑥采用政府主导与群众运动、强硬与温和相结合的“革命外交”策略(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设问要求概括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①②③④⑤,分别从主客观条件或者目的等角度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

信息⑥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的“改订新约运动”的策略问题,对设问而言相对意义不大[提示] 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一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系统认知]对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改订新约运动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但减少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大大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三)归纳总结——20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近代化的分野1.背景(1)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商阶层迅速增强,新兴知识分子阶层迅速成长,军阀和士绅阶层迅速变化,农民阶级的分化以及无产阶级的壮大。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文明弊端开始暴露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社会主义文明兴起,从孙中山的“以俄为师”,到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此时,走西方的道路已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选择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成为其国际诱因2.表现(1)1927~1937年国民党关于现代化的选择成绩: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1935~1937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和币制改革;1934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问题:政治上一党专政,围剿红军;经济上官僚资本迅速膨胀2)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政治上: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实行民主选举;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济上:土地革命 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随堂巩固训练]1.(2016全国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读懂]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而物价比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掠夺下的国统区低(低/高)。

[做对] 选2.(2015全国卷Ⅰ)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读懂]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局部抗战已经展开,随着日本由东北到华北侵华步伐的逐步加深,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的东南沿海要塞区的建设,是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日本的威胁和进攻,说明国民政府已经准备应对日本扩大战争,并形成试图持久防御(继续“安内”/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做对] 选3.(2013全国卷Ⅰ)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读懂]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虽然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但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还是存在分歧的。

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做对] 选点拨:注意中共政权名称变化所反映的本质1.(2019佛山一模)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解析:选A 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名称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根据地范围的变化和对民众的影响在材料中未反映,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中中共政权名称的变化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日本侵略无关,故D项错误2.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时间 地点 会议 1934年12月 贵州猴场 猴场会议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1935年6月 四川两河口 两河口会议 1935年9月甘肃俄界 俄界会议 点拨:明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即可。

解析:选C 红军长征途中主要的威胁来自内部,也是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C项“党内”属于内部威胁,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非“党内”问题,属于外部威胁,排除3.(2019安阳一模)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  )点拨:注意特定的时空限制解析:选D 井冈山道路的创建标志着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发生在1927年而非1926年的史实,故A项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而农民阶级只是革命天然的同盟军,故B项错误;中共正式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此时已经很注重对农民阶级的团结与争取,故D项正确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点拨:工人暴动为主,乡村农民暴动为辅解析:选B 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可知中共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在八七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

5.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国共产党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点拨:两次会议有何共同特点?解析:选B “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此时没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两次会议均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经典案例,故B项正确;有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中国式革命道路”在1927~1937年已经基本成熟,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