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第五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学案---学生用 教师: 学生 一、 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述法、对比法四、课时安排3五、教学过程【自主探究】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学海导航(问题预设、自主思考、小组探讨、自我总结)知识点问题、情景探究思考归纳与总结思考回顾1、绝大多数生物,活细胞所需要的能量最总来源是?2、光能是通过什么来转化成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3、为什么白化苗很快就会死亡?4、为什么没有色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绝大多数生物,活细胞所需要的能量最总来源是 2、光能是通过 来转化成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
3、白化苗很快就会死亡是因为 4、没有色素,植物就不能 ,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捕获光能的色素一、绿叶中的色素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实验原理B、实验材料C、实验步骤D、实验结果2、色素的种类3、色素对光的吸收4、叶片呈绿色的原因?5、捕获光能的色素的存在部位?一、绿叶中的色素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实验原理:利用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他们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 ,反之则慢;在研磨绿叶时要加入少许 和 ,其中前者有助于研磨充分,后者可防止研磨中 B、实验材料: 的绿叶C、实验步骤: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称取5g绿色叶片,剪碎,加少许 和 ,加10ml无水乙醇,充分迅速研磨,过滤,色素绿叶制备滤纸条:定性滤纸,剪成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cm处用 画一条细的横线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滤液,画线、干燥后重复画2---3次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滤纸条(含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不要让滤纸上的细线触及到层析液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绿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色素带最宽的是 ,色素带最窄的是 ,两条色素带间距离最远的是 和 2、色素的种类 (蓝绿色) (约占3/4) (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 (橙黄色) (约占3/4) (黄色) 3、色素对光的吸收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4、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5、捕获光能的色素的存在部位: 叶绿体的结构1、叶绿体的形态?2、叶绿体的结构3、叶绿体的作用1、1、叶绿体的形态:呈扁平的 或 2、叶绿体的结构:包括 、 、 和 。
其中,每个基粒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 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3、叶绿体的作用:叶绿体是 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不仅分布着 ,还有许多 2.课题小测--------【我相信,我能得满分】学后反思与自我小结:第二课时:光和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学海导航(问题预设、自主思考、小组探讨、自我总结)知识点问题、情景探究思考归纳与总结引入第二教时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如何被人们一步一步揭示出来的呢?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场所是 ,条件是要有 ,还需要多种 等。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阅读P101回答问题: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同位素标记法】2、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的实验过程与结论?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A: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土壤中的 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没有考虑到 B: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同时放有点燃的蜡烛和活小鼠,一段时间后,蜡烛不灭,小鼠不死,证明: 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C: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将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光下和黑暗中做,证明了: 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是尚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气体D: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 ,吸收的气体是 E:1845年,[德]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 储存起来F:1864年[德] 萨克斯,实验:暗处理后的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后经碘蒸气处理,曝光一半叶变蓝,遮光一半不变,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G1939年[美]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18O标记水(即H218O),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生成的氧全部是18O2;如用18O标记二氧化碳(即C18O2),生成的氧全部是O2,证明: 2、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的实验最终探明了, ,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的过程阅读P103完成内容1、光合作用的阶段:根据是否需要 ,光合作用分为 和 两个阶段1)光反应阶段:①定义:是 化学反应, 才能进行;②反应场所:是在 进行的③化学反应: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用途A、水的光解,过程为:将水分解成 和 , 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 被传递到叶绿体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 B、 ATP的形成,过程为: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光能就转变为 。
2)暗反应阶段:①定义:是 ,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②场所:是在 进行的③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的固定: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先与C5结合,形成 个C3分子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酶的催化下,C3接受 释放的能量并被 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 或形成C5,ATP中能量→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_⑦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__(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只填序号)能量的转移途径: 碳的转移途径: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农业生产中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 化能合成作用阅读P105回答内容根据获取有机物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 光能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化能自养生物( )化能合成作用: 2.课题小测--------【我相信,我能得满分】1). 普里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却不能成功,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 B、 该实验的成败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 C、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 D、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 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 2).为了增强室内绿色蔬菜的光合作用,应选用哪种颜色的塑料薄膜 ( )A、蓝紫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3).光合作用实质是 ( )A.把二氧化碳转变成ATP B.产生化学能,贮藏在ATP中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ATP中 D.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 A.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全过程都必须在光下进行 D.有氧气放出5).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和生成的有机物中的氧分别来自 ( ) A.C02、H20 B.H2 O、C02 C.H20、H20 D.CO2、C02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H]产生在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呼吸作用的第一、第二阶段 ④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学后反思与自我小结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所需条件必须有光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内的基质中物质变化H2O分解成O2和[H];形成ATP二氧化碳被固定;C3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ATP转化成ADP和Pi能量转换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储存的化学能联系2.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学如高屋建瓴 在于瓦砖堆砌 点滴成海 功在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