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对内改革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3页
文档ID:152879087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对内改革_第1页
1/3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对内改革》学习指导课前准备:1、预习第十四课,制作思维导图 2、根据思维导图说说十四课知识脉络十一届三中全会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说出转折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地点主要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意义一、民主与法制建设探究问题:材料一:据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300余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1000多部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了60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我国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材料二:央视播出过这样一件事:浙江省奉化市有一家电影院,一场电影只卖出两张票为了避免亏损,电影院决定不放电影,而已购票的两位观众坚决不同意,并且将电影院告上法院, 结果胜诉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故事:1978年,全国有4000万户农民的粮食只能吃半年,还有几百万户农家,地净场光就是断粮之时,从冬到春全靠政府救济,靠借粮或外出讨饭度日同是这一年,约有2亿人每天挣的现金不超过2角,有2.716亿人每天挣1.64角,有1.9亿人每天挣约0.14角,有1.2亿人每人每天挣0.11角,山西省平鲁县每人每天大约挣6分钱。

每天1角钱的收入,是包括粮食、柴草、棉花等等全部收入折算出来的实际上,不少社队农民除了口粮外,再没有1分钱现金分配如果社员有点家庭副业、自留地收入,还可以补充亏空,但在那个年代,连门前屋后的树都入了公,农民没有其他任何收入,仅有那1角钱的分配,穷困窘迫之况当不难想象正月初一,走进一个姓鲍的现役军人的家这间大概有十二三平方的小屋,四壁空空,屋角支着一张锅,因为烟熏火燎,墙壁黑得发亮靠墙是石头垒起来的床,一家3口人挤在这张庆上,床对面拴着山羊实在因为太穷了,只好人畜同居我一进屋就明显闻到家里一股羊粪的膻臭味做父亲的不无庆幸地说,老大到西安参军去了,比过去住得宽敞些了 ——《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探究问题:材料三: “晚上工、早下工,到了地里磨洋工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民谣材料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材料五:“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凤阳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材料六: 1976年——1979年凤阳县小岗村统计数字人口(人)粮食产量(斤)人均口粮(斤)人均收入(元)交售粮食(斤)1976年110多人3500023032——1979年115人132300800200多300001、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状况如何?2、 材料四为什么村民担心会“坐牢杀头”?3、 村民的担心会成为现实吗?为什么?根据材料五概括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特点4、 根据材料六,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表格: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对比分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变化及影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企业没有自主权,按计划进行生产,职工积极性不高就业制度统包统配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统一支付,负担沉重唇枪舌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小型辩论:正方:实现中国梦应先发展政治 反方:实现中国梦应先发展经济拓展延伸:感悟身边的改革:江苏的多彩蝶变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来中国最强劲的声音30年前的今天,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场景1 华西之路1969年,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场景2 昆山之路 昆山市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昆山产业转型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从“昆山制造”跃升到“昆山服务”的重要抓手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迎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2005年底,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昆山巨变》 “如果说,江苏乡镇企业的崛起解决了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出路问题,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我国经济体制创新作出了贡献 ――《开放型经济:江苏经济鲜明“个性”》场景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常州市发展成就全市生产总值1980年22.8亿元2007年1881.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985年128万美元2007年132.3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额1978年25元2007年30675元公交运营线路1978年10条2007年116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983年39%2007年99.1%(1) 据材料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2) 华西村和昆山理念有何相同之处?发展的道路有哪些相同点?相对于华西村,昆山的发展出现了怎样更为明显的特征?(3) 华西村和昆山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4)根据场景3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发展成就的主要表现。

分析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