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社会是一个初建的封建大帝国,一切典章制度都要从头建立虽 然有奴隶社会的典籍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革新创造是必然要进行的 汉代的体育文化在许多方面就表现了这种革新创造精神战国时代, 社会动乱,诸侯割据,战争不断,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的是军事体育, 汉朝社会虽也有边患,也需要发展军事体育,但是,国内的安定生活 更需要的是休闲娱乐,人民不喜欢那种剑拔弩张的训练方式,如何把 练武寓于娱乐之中,改变枯燥的军事体育,融入进娱乐性质,使人民 爱玩爱练,于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体质,熟练作战技术动作,于游戏之 中达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汉书艺 文志》)成为汉代体育改革创新的首要宗旨汉代提倡狩猎,狩猎中 实行多种捕杀方法,刺激参加者的新鲜感,这也是一种创新战国时 代兵器击刺对练是真刀真枪的对打,“死伤者岁百余人”,(《庄子说 剑》)使人对兵器练习望而生畏汉代改变了这种练习的方式,真攻 假打,似真实假,有时还使用代用品,减少了对练时伤害事故的发生, 增加了练习时的趣味性,这种形式进一步发展演变成为具有中华民族 特色的武术这种练习配上音乐伴奏,增加了故事情节,成为武戏的 起源兵器对练的娱乐性,使人对兵器产生了兴趣,于不知不觉中提 高了身体素质和兵器击刺技能,推动了兵器击刺术的广泛开展。
战国 时举重练力的方式是翘关和扛鼎,练习方法既枯燥又因为器材短少而 难以普及,汉代增加了蹶张、拔树、背物行走等利用生活用品练力的 方式,还创造了抛接大车轮、滚弄铜壶等具有技巧性的举重物表演, 既具有娱乐性又利于普及汉代发展角抵百戏,其中许多表演项目都 是创新的动作,如双人走索,在索上手倒立;鱼跃钻过刀圈、火圈, 空翻筋斗;顶竿上有多人爬竿,在竿上、马上、叠案上做手倒立;在 前后两辆飞速奔驰的马车上,做各种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这些创新的 身体娱乐表演,无论是在动作难度上,还是勇敢精神上,都是超越时 代,影响后世战国时代的蹴鞠是一般平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是自娱自乐的方式汉 代将蹴鞠改造为军事体育,是军队练兵的重要内容,是集体竞赛的游 戏方式,“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刘向《别 录》)用游戏方法吸引参加者的兴趣,在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纪律 观念等方面都能得到加强和提高,成为军队和后备兵必要的训练内 容汉代的军队是“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蹋鞠”,(《七略》)社会上是“家 以蹴鞠为学”(《会稽典录》)都广泛的开展竞赛蹴鞠汉代竞赛蹴鞠 的创造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古希腊半岛在公元前7 7 6年创造 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创了体育竞技运动会的先河,但是古希腊奥林 匹克运动会所有的竞赛项目都是个人的竞赛,没有集体项目,也没有 集体奖励,所以,就缺少在体育场上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精神的培养, 这在体育文化上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汉代的竞赛蹴鞠明确要“建长立 平,其例有常”,(《鞠城铭》)要有集体游戏竞赛规则,要有裁判员执 掌竞赛纪律,要“察解言归,譬诸政刑。
将以行令,岂唯娱情”,(《景 福殿赋》)培养兵士们服从裁判员的执法,养成团体合作的纪律观念, 这是“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别录》)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达到军事训 练的目的所以汉代的《汉书•艺文志》上明确说蹴鞠是属于“军事伎巧类”的因为汉代体育有许多革新创造,适应群众的要求,吸引广大群众参加,才导致汉代体育蓬勃发展的局面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 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 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 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 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 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 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 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 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 这才心满意足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 的娱乐活动倒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的《盐 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 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古人居家旅行必备娱乐 物。
汉代的竞赛蹴鞠明确要“建长立平,其例有常”,(《鞠城铭》)要有集 体游戏竞赛规则,要有裁判员执掌竞赛纪律,要“察解言归,譬诸政 刑将以行令,岂唯娱情”,(《景福殿赋》)培养兵士们服从裁判员的 执法,养成团体合作的纪律观念,这是“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别 录》)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达到军事训练的目的所以汉代的《汉书•艺 文志》上明确说蹴鞠是属于“军事伎巧类”的因为汉代体育有许多 革新创造,适应群众的要求,吸引广大群众参加,才导致汉代体育蓬 勃发展的局面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 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 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蹴鞠位置分工的形成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 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 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 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 ''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 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汉代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了拳术演练的场景如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一块 画像石,画面上有三人,或弓步张臂,或腾空跃起,正在进行拳术演练,人物姿势刚劲,形 象栩栩如生南阳市陈棚村新莽时期画像石墓中的''拳勇图〃,右侧一人弓步向前,伸出右手作攻击状;左 侧一人蹲步闪身,双拳紧握作迎击状类似的拳术演练图像,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中常 可见到,反映出汉代拳术的兴盛汉代考古发现中,也常可见到击剑的图像如河南省郑州市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的击剑图: 画面左侧一人右手执钩镶、左手执长剑弓步前刺,右侧一人跽坐、右手扬剑躲闪,生动地描 绘了汉代击剑的场景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 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 动并流传至今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 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踢毽子 是中国古代民间较为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
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 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双方各执黑白棋五枚,共行中道,每次移一步,遇对方则跳越,以先抵敌境 为胜体育活动,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 的,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代体育活动,既是古代社会生 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现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历史的基础中国古代 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体育 项目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后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秦 汉和唐宋时期还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的两个高潮中国古代体育在数 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体育传统和体育文化,对东亚 古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世界古代体育百花园中一枝绚丽多彩 的奇葩我国古代体育大部分项目是以军事训练为手段,如射箭、武艺、摔跤、驭 车、举重、田径、狩猎、足球、马球等;还有一部分逐步演化为社会娱乐活动, 如杂技技巧、游泳弄潮、花样滑冰、龙舟竞赛、拔河、秋千、风筝、踢毯子等; 而导引、气功、按摩,既是体操又是医疗保健的养生手段由于体育运动本身 具有多种的社会职能,其性质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根 据社会不同时期的要求,表现了多种的社会功能。
1、球类运动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在考古发现中反映较多的主要 有蹴鞠、打马球和捶丸蹴鞠,即古代足球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 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 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 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 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蹴鞠又称之为“蹹鞠”,指用足踢球蹴”、“蹹”,用足踢也;“鞠”,球也 现代足球起源并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就整个人类历史上的足球活 动来说,其起源非常古老,国际足球联合会认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 起源”据《战国策•齐策》中“(齐都)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 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等记载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的齐宣 王时期,蹴鞠已经流行于齐国都城的临淄一带到了秦汉时期,蹴鞠进一步流行和传播开来,既流行于民间,又兴盛于宫 廷,并且还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手段,流行于军队之中对此,文献中多有涉 及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 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 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其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