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宁波婚嫁习俗

ba****u6
实名认证
店铺
2023-06-12
DOCX
243.69KB
约3页
宁波婚嫁习俗_第1页
1/3
宁波婚嫁习俗_第2页
2/3
宁波婚嫁习俗_第3页
3/3

花轿】从前浙东一带姑娘出嫁,坐花轿,戴凤冠,穿霞帔,颇有皇家贵戚宫廷女子的风范这 与现今的姑娘出嫁,披婚纱、坐彩车相比较,别具一番风味花轿,在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但花轿的精巧美艳、瑰丽华美,要数宁波第一可惜在2 0世纪5 0年代以后,这些东西都被当作封建迷信物品,皆被砸坏烧毁宁波保国寺(宁波 景点)和省博物馆内各有一台陈列着,作为文物供人观赏但这两台并非最佳绝佳的花轿 当在宁海各地乡村旧时宁海的细木作很有名气,制作的花轿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顶端缀 有飞龙翔凤,四周镂雕有花草虫鸟、山水人物、诸戏杂耍,无所不有,更有珠玉为帘,琉璃 作屏,彩灯流苏,光彩耀目,花团锦簇,实为世所罕见不算材料费用,光工口一项,至少 在一千工左右至于材料,大多以黄花梨木为架,香樟木为屏板,黄杨木为雕件,饰以珠翠 骨嵌之类顺便提一下,旧时宁海一带迎神赛会,常有“鼓亭”抬出,特别是前童一带乡风, 正月十五闹元宵,“鼓亭”和“花车”沿街巡行,斗奇比巧,丝竹鼓乐之声萦绕,灯火通明,犹 如火树银花其“鼓亭”的制作工艺与花轿制作如出一辙花轿平时闲置不用,用时由穿着整 齐的轿夫抬出,有四人抬和八人抬的,其气派和风格,视主家的条件而定。

故旧时姑娘出嫁 以八人抬大轿迎娶为荣耀新娘子坐花轿,由来久远相传南宋时康王赵构逃避金兵追袭,在浙东某处遇难,幸得 一位姑娘救援后康王为报答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派人寻访不着,特下了“浙东妇女尽封 后”的谕旨,允许浙东一带女子今后出嫁,可坐花轿,戴凤冠霞帔,以示皇恩至于此传说 的真伪,已无从考证订婚礼仪】结婚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旧时代,往往被看作是一件'终身大事”因为在婚后, 这对夫妻将终身厮守,白头偕老,祸福与共虽然旧时代男女结婚,往往出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包办代替,男女双方无自行择偶的权利,但办起婚事来却也相当隆重据老人介绍,旧社会的婚事要经过六道关口,也就是所谓'六礼”这“六礼”是:问名、 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谓'问名”,就是女方除把当事人的生肖、八字交给男方 外,男女双方还用大红金帖,男方写'敬求金诺”,这叫做求帖;女方回帖写'谨遵台命”,这 叫允帖这项手续当然是经过媒人说合,大致上可以算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问名”之后, 这项婚事也就初步定下来了问名”时,男方随求帖送去6至10个果包,女方也随允帖带 来一双“银钉”,意思是女儿将来可以为男家增添人丁接着是“纳彩”,也就是男家向女家致送彩礼。

这彩礼是由绸缎、呢绒等衣料组成的“尺 头”,宁波人称为“雁红”,也叫“洋红”这是正式求婚的意思往后便是“纳吉”和“纳征”,这两项礼目往往并在一起进行这是订婚的主要手续,宁波人对 此称作“文定”,宁海人称“下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一般都使用实物和代金宁波 习俗按女方当事人年纪为依据,一岁用老酒一担,以16岁计,送酒16担约合48块银元 的聘金有些地方也用稻谷计算的,每岁一担稻谷,价值与老酒差不多这一礼目中双方都 用红绿描金书帖,也叫“龙凤书帖”帖上写的都是一些吉利话,但有一定的程式,男方写“素 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 极,九如庆祝”等话第五个礼目是“请期”,也就是决定迎娶的日期这日期是由男方单方面决定的,金帖上 写着“请定某月某日吉时敬备彩舆恭请令媛于归”字样最后是“亲迎”,也就是做新郎的先一步亲自登门到岳家去迎娶这样,男女婚前的手续 也就齐全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个'六礼”实在是繁文缛节,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旧时代 却是十分重视,马虎不得婚典】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般都很隆重亲朋好友纷往道贺,主人之家张 灯结彩,大摆筵席,其场面更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

从前宁波人结婚,先是择定'吉日”,也就是迎娶的日期一经确定,就不得更改,不管 天时好坏,都得按时进行有钱人家一般先一天进行'亲迎”,在下午或黄昏前,用四人抬小 官轿把新郎抬到岳家,也有由人陪附骑马或步行到岳家的有仪仗队吹打开道,女家按例在 门前迎接这个“亲迎”仪式也有在结婚当天进行的,或者彩舆到了男家后,新女婿再到岳家 去,这叫“面亲”结婚当天黎明以前,男女双方要在家里举行“享先”仪式,用全猪全羊祭神,照常例吹打 小唱,新郎和主婚者要拜神到天明吉时到了,新娘乘坐花轿来到夫家,一路上喇叭高奏,鞭炮齐鸣新娘的嫁妆也随彩舆 进门,有钱人家的嫁妆,箱笼被褥,大橱小柜,各色器皿,大红大朱,往往有数十杠上百杠 之多,所谓“十里红妆”,以显示女家富足今天宁海城关徐霞客大道(宁波景点)上还有浙 东民间婚俗博物馆,其部分旧件,仍可窥见当年婚俗嫁妆之一斑花轿抬到男家大门或堂前 停放,双方伴娘或傧相挽请新娘下轿,由男方至亲如婶娘或姑嫂牵扶新娘出轿,从门前到礼 堂,一路用麻袋铺地,新娘在麻袋上举步行走,这里有“代代相传”的含义然后是交拜天地, 二拜高堂,夫妻对揖,送入洞房,完成最后一道结婚手续新娘在上轿前必定要化妆,特别是要“开脸”,就是雇人修饰眉毛,用细线绞光新娘脸上 的毫毛。

其次是“辞亲”,向父母哭拜养育之恩,依依不舍,做父母的自然要叮嘱几句,说几 句吉利话彩舆一到,新娘穿戴凤冠霞帔,穿上新鞋,就不能再下地了,以免沾上娘家泥土, “风水”被夫家占了去所以上轿时,由新娘的至亲兄弟或堂兄弟背负上轿起轿后,一路上 燃放鞭炮,用以驱散凶神恶煞作祟新娘在轿内,也备有一小袋谷米豆粟,一路向轿外抛撒, 祈求土地菩萨保佑新娘上轿前,一般不喝水,不饮茶,以免上轿后引起尿急地方官因公 出巡,如果遇到花轿仪仗,也得绕道或在道旁暂时回避一下,以免犯下冲道之忌坐花轿, 穿礼服,只有初嫁的妇女才有权享受,如果是二婚,那只能对不起,请你坐坐小轿而已新婚夫妻交拜天地之后,还有“闹洞房”的习惯,是对新娘新郎的逗乐,亲朋好友,男女 老幼,皆可参与俗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语这种“闹洞房”的习俗,各地都有,但闹法不 同至于婚宴的排场,要看男女双方的富有而定,自然不必赘述十里红妆释义 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 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 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 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的热闹场面已成为历史,承传了千百年的妇女境况已彻底改变,但曾经让古代妇女 哭过、恨过、爱过和荣耀过的一切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作系统的了解和研究是江南民间艺术 馆和大家的责任,因为她们是我们的祖辈编辑本段十里红妆典故 关于“十里红妆”,有一段传说据说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 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 方逃脱追杀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 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传说是真是 假,难以求证,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权利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 里红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