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超新老教材教学心得体会2020 年 9 月,云南临沧市第一中学开始使用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作为新教 师的我并不能很自信的说出来它到底和老课本有什么区别,但是我可以很明显的 感觉得到,它学起来比我学老课本的时候难了,再经过学校邀请专家来对我们进 行培训,我也是简简单单的说一下对老课和新课本的差别吧!一、新老教材的差异,如果不细心观察,你根本不知道差别是如此的大,从 排版到内容,从每一张图片的清晰度、每幅图的选择,新课本都充满中国色彩, 满满的都是爱国情怀!值得点赞!具体变化如下:第一章1.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整合进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书后题中 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2.调整知识顺序,先讲述细胞学说,后讲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再介绍细 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变,放入了思考、讨论中,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细胞学说的内容 3 改变说法: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改变多使用的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片6.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中的课本图片改变7.蓝藻之名不再用,直接用蓝细菌,蓝藻图片提出“色球藻”。
细菌图片换了, 多了鞭毛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更有深度——真原核生物的本质,进化 角度分析二者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偏向于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要求学 会概念图绘制第二章1. 细胞中的元素添加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 用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 类相同,含量不同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 C2. 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删掉了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删掉表格、大括号图,增加饼状图,各种化合物的含量 数据有变化,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合理搭配4. 生物组织检测实验: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 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去掉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实验材料有变化, 苏丹 3 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配制实验去掉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增加了三 个实验的结果图片,清晰明了5. 调整知识顺序,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为第二节,糖类和脂质调整为第三节, 蛋白质为第四节,核酸为第五节按难度进行了调整,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 律6. 细胞中的水:增加了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图,提出了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 合。
以“小字”形式增加了水的分子结构,用以说明水为什么是细胞内的良 好溶剂,为什么能够维持生命系统稳定性详细介绍了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以 及作用以实例的形式增加了自由水、结合水所占比例大小与细胞代谢、抗性的相关性问题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7. 增加了氢键的照片8. 无机盐的作用 思考讨论中增加了资料 2 植物缺乏 NPK 出现各种症状,谈论 题增加一道:P 的作用9. 删掉了与生物的联系,无机盐的作用更具体、明确10.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节首的问题探讨及图片均改变,引起思考,葡萄糖的作 用,脂肪细胞中含有脂肪,起到导课的作用本节聚焦增加了对健康生活的 思考增加图片细胞中的淀粉粒删掉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替换 了图片“植物体和动物体内多糖的分子组成示意图”多糖中增加了几丁质 多糖的分布和作用增加了与社会的联系:“控糖”建议,联系了相关的疾 病,知道合理营养摄入11.脂肪:思考讨论替换了一个问题,联系高血压、心脏病等生活实际,讨论脂 肪摄入与健康的关系详细地介绍了分子结构,增加了脂肪分子的分子结构 图,用“小字”说明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熔点、是否 容易凝固12.磷脂:增加了磷脂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与脂肪的分子结构做了对比说明。
13.增加了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14.书后题提出了鱼肝油有助于钙的吸收,涉及到维生素 D 的作用,用所学解释 生活问题15.蛋白质:只是顺序变化,先介绍功能,再介绍氨酸及蛋白质结构形成节首 的问题探讨及图片均替换,联系医学应用,注重学生思考和联系生活实际 功能举例的图片替换,更容易让学生看懂与社会的联系中详细说明了 8 种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增加了由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示意图,说明氨基酸如 何通过四级结构逐步形成复杂的血红蛋白,用以替换旧教材中“氨基酸形成 蛋白质的示意图”替换了胰岛素结构示意图,图示展示了二硫键增加了 镰刀性平血症的介绍及图片,用以阐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与社会 的联系中小字介绍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原因、生活实际应用等去掉了旧 教材中的盐析现象16.核酸:介绍了核酸的概念整合了教材,将核酸的种类和分布放在了一个小 标题下,标题名字改变,删掉了“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 以文字的形式明确了 DNA 和 RNA 的异同DNA 与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 图片替换了核酸的作用由节前移至节后1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调整到了核酸部分,讲完了所有化合物后做总 结。
增加了图片“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展示了多糖、 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学科交叉中介绍了碳原子的化学性质及成键特点,便 于理解碳链的结构18.改后本章偏向从化学本质上去阐明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侧重 于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解释生物现象和健康生活第三章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节首的问题探讨换了,台盼蓝染液使死细胞着色,分析 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应该具有的功能,引起学生思考,同时配了染色图片 2.旧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调整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 能”这一节中,前后知识衔接更顺应思维发展,更顺畅一些只是顺序改变,先介绍细胞膜功能,再介绍成分与结构的探索过程,从而明确与功能相适应的细胞 膜结构3.明确了得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两位荷兰 科学家姓名4.增加了磷脂分子的结构模型、在水中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模式图增加了英国 科学家丹尼利和戴维森的研究,推测细胞膜中可能附有蛋白质讨论题侧重对现 象本质原因的分析和思考:磷脂为什么在水中自发形成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在水 -苯混合溶解中如何分布?5.删掉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6.流动镶嵌模型的两位提出者中文译名有变动,桑格改为辛格,尼克森改为尼科 尔森。
增加并详细的介绍了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及作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和意义小字部分更明确了糖被的概念7.增加了科学方法——提出假说的介绍细胞膜的书后题中提出了“类比”的方 法8.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一节书后题中提出了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及其应用9.细胞器一节的大标题改变问题探讨改变,换了,充分理解细胞内分工合作的 重要性10.以“科学方法”栏目更详细的介绍了差速离心法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应用 11.整合了教材中各种细胞器的图片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图”,图片换了,将各种细胞器放在细胞结构中,对其分布、组成及功能做了更 详细的介绍12.细胞壁由原来的“细胞膜”一节中调整到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一节中, 放在了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中介绍13.增加了溶酶体的分布细胞骨架变为了正文,更详细明确了细胞骨架的功能 14.实验:删除了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加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5.“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由资料分子变为思考讨论16.“同位素标记法”由第五章调整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一节,以科 学方法的栏目作了介绍17.增加了“分泌蛋白运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用文字结合蛋白质的结构更 详细地介绍了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的场所和过程。
18.细胞核:问题探讨换了,以克隆问题引起思考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19.“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单位结构模型”变为“探究实践”,考察要求更高了, 放在了细胞核一节的“本节聚焦”中有所体现20.增加了“生物科技进展”: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21.改后的教材强化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偏向从本质上基于结构去 解释功能,第四章1.整合了教材,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放在了“被 动运输”一节,删掉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调整了顺序,“被动运输 调整到第一节,第二节为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2.“被动运输“一节的问题探讨新增加了半透膜的概念,增加了渗透现象示意图 3.增加“水进出细胞的原理”详细地介绍了渗透作用,4.思考讨论“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中,增加了问题: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偏向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释 5.“成熟的植物细胞模式图”换了,标示出来原生质层6.以黑体字形式明确了“被动运输”的概念7.“协助扩散”概念有改变,提出了“转运蛋白”、“易化扩散”等名词增加 介绍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作用增加了钾离子通道模式图8.明确了水分子更多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更改了旧教材认为以自由扩散进出细 胞的观点。
9.明确了与被动运输的物质运输速率相关的原因:浓度梯度、转运蛋白数量 10.生物科学史话,增加了“人类对通道蛋白的探索历程”详细的介绍了水通 道蛋白的发现过程,增加了水通道蛋白模式图11.“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节问题探讨增加了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 碘浓度高出血液 20-25 被,引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12.详细介绍了主动运输过程与社会的联系”增加了囊性纤维化病因(转运 氯离子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这是原必修二的正文内容13.以正文形式详细介绍了“胞吞与胞吐”的过程、作用,对学生的掌握要求提 高了增加了“变形虫的胞吞和胞吐示意图”胞吞和胞吐示意图”做了改变, 融合了旧教材的图片增加了思考讨论: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及意义增加了 图片“痢疾内变形虫吞噬人体细胞”增加了与社会的联系,介绍了痢疾内变形 虫14.提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结构有什么关系”,改后的教材突出强调 结构与功能观第五章1.酶:增加了对问题探讨的解释,介绍了胃蛋白酶的发现2.“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中,简短增加了我国对“酶”字的解释3.无机催化剂的催化特点由旁栏变成了正文4.增加实验: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验证酶的高效性5.一些酶的最适温度和 pH 从小字变成了旁栏的“相关信息”6.过酸、过碱、高温酶变性失活由小字变成了正文。
7. 增加了酶的分布与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的关系8. ATP 中删掉了“高能磷酸键”一词,用“特殊的化学键”代替;增加说明了 ATP 末端磷酸基团易脱离的结构原因以及脱离后的变化过程9.将生物界的“共性”改为了“统一性”10.更换了图片“ADP 转化为 AT 片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1.ATP 的应用举例图片更换,增加了图片说明 ATP 如何为肌肉收缩、主动运输 提供能量的12.说明了 ATP 水解供能的本质原因、原理13.细胞呼吸:问题探讨换了:饲养酵母菌时需要通气利于繁殖,酿酒时却需要 密封1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变成了“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5.提出了“相互对照实验”一词16. 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改为线粒体的电镜照片17. 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改变18.增加思考讨论: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特点19.给出了无氧呼吸的概念20. 细胞呼吸:知识顺序改变,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后得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1.增加小字说说明了细胞呼吸在细胞有机物代谢中的枢纽作用22.增加了图片:正常玉米植株(绿色)和白化玉米植株(白色)23.增加了“阳光穿过三棱镜”图片24.增加了叶绿体的电镜照片25.“叶绿体的功能”由资料分析变为了思考讨论,增加了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 验及示意图。
26“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删掉了,增加了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 验,增加了几个人的研究成果27.光合作用示意图更换,更直观28.明确了[H]是还原型辅酶 2——NADPH29.卡尔文的实验调整到了暗反应的位置30.化能合成作用小字介绍,且没有提到概念第六章1.明确了细胞增殖的概念及意义将“细胞周期”单列了一个小标题2.增加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及模式图 图上明确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及染色质、着丝粒的位置和形态3.将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改为“着丝粒”4.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换成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电镜照片”5.删掉了“细胞的癌变”一节,“细胞增殖”一节中以小字介绍了不受机体控制 的癌细胞6.删掉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部分,增加了思维训练:运用模型做解释,引起 学生思考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7.“观察根尖分生区有色分裂”实验中,制片一步删掉了“再加一片载玻片”, 改为直接按压盖玻片增加了显微镜上的洋葱根尖照片图8.“细胞分化”一节增加了思考讨论:比较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上皮细胞、骨 骼肌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均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
提出了“基因 的选择性表达”9.细胞的全能性,旧教材中的正文变为了资料分析,增加了“非洲爪蟾的核移植 示意图”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做了变化,增加了“分化成其他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正文中 增加了 2017 年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猴的介绍增加了脐带血介绍节后小字增 加了“骨髓移植和中华骨髓库”,介绍了干细胞的疾病和治疗10.“细胞衰老和死亡”一节问题探讨改变,以毛囊细胞衰老合成黑色素功能下 降产生白发,引起思考调整了知识顺序,先介绍细胞衰老的特征,再介绍细胞 衰老的原因,最后说明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增加了“细胞衰老特征 示意图”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由小字变为了正文,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提高, 端粒的概念有变化增加了资料分析“年龄因素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与社会 的联系”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及关爱老年人等社会问题11.明确了细胞衰老的意义12.将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整合到了“细胞的死亡“一节,增加了细胞坏死的原因 13.以小字形式介绍了细胞自噬过程及意义14.增加了分析数据研究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节后小字介绍了“秀 丽隐杆线虫整体改变原则:偏应用与对实际生活的解释,偏从本质上去介绍结构和功能,偏 向于社会责任的渗透,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新教材实施中的困难及解决措施1、教材的深度较深, 有一些知识点是和大学相互连接了,需要大学的教材才能 够解决,别人说高中教材里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没有核糖体的,但是大学的教材明 确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有的有一些题是需要用到的2、习题难度较大,在我们学校用的题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失 去了信心和兴趣三、下一步新课程实施的建议;1、在学好理论的同时,重操作,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避 免高分低能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价值观、三观的培养,让学生爱上 生物学3、重视情境教学,多思考教学方法以及学法指导分析,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有章可循;4、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培训课进行学习,多听课,多与教师们交流,解决心中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