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7.50KB
约10页
文档ID:153169474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1/10

2022-2023学年高一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是3m/s2,这意味着( )A.该物体在任1s末的速度是该秒初速度的3倍B.该物体在任1s末的速度比该秒的初速度大3m/sC.该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为3m/sD.该物体在任1s初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3m/s2、如图所示,将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它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时,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就会减小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5m/s2比-2m/s2小C.物体的速度等于0,其加速度也一定等于0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度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4、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第1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为2:3B.第1s内与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C.质点在3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质点在第3s内沿负方向运动5、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 s时,质点在坐标原点的右侧B.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内的平均速度C.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与第3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2s内的加速度与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6、如图所示,质量为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滑块B在一水平推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B刚好不下滑。

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在缓慢增大对B的水平推力的过程中,A始终不滑动,则(  )A.A与B间的摩擦力缓慢增大B.A与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C.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缓慢增大D.A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厦门海底世界的“海狮顶球”节目因其互动性强而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如图所示为一海狮把球顶向空中,并等其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和海狮对它的顶力作用B.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C.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球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8、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定滑轮拉住一重物,当人向右跨出一步后,人与物仍保持静止,则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上滑,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物体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为µ,斜面倾角为θ, 上滑时加速度大小为,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 上滑时间为, 下滑时间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 D.10、质量为2kg 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6N和 7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10 m/s2 B.6 m/s2C.2 m/s2 D.5 m/s2二、实验题11、(4分)在“探究物体运动加速度与外力关系”实验中(1)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图线,若作出的图线如图(甲)所示,这是由______造成的,若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这是因________造成的 A.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B.由于砂及砂桶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由于砂及砂桶质量较大,不能很好满足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造成的D.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同下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指出二处错误或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12、(10分)某同学做“验证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按同一标度作出的力的图示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C.同一次验证过程中O点位置应相同D.拉力和的夹角越小越好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9分)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从μ=0.2.现用水平向右恒力F=20N拉木板1)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F作用的最短时间;(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14、(14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2018年12月8日7︰30,“全民健步走文明伴我行”徒步大会在宿迁市政府广场举行.整个队伍的行进路线为:市政府广场(起点)—古黄河生态公园—黄河南岸—双塔公园—黄河北岸—朱瑞将军纪念馆—市政府广场(终点),全程近10km,用时约3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队伍行进的平均速度约为3.3km/hB.队伍行进的平均速率约为3.3km/hC.某队员徒步时,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研究某队员的运动只能以地面为参考系15、(13分)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理,质量是2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4(g=10m/s2)求:(1)物体与地面滑动摩擦力?(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在4s末的速度?(4)4s内发生的位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B【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3m/s2,说明速度每秒变化3m/s解:A、B、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等于3m/s2,说明速度每秒中增加3m/s,也就是说任一秒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3m/s,所以A错误,B正确C、假设物体初速度为零,那么第一秒末的速度为3m/s,但是题目并没说明初速度是多少,故C错误D、该物体在任1s初的速度和前1s末的速度是指同一时刻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物理中基本概念的考查,这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基本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2、A【解析】AB.桌面对它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正确,B错误;C.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只能说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选项C错误;D.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选项D错误。

故选A3、D【解析】A.物体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时,加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一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仍增大,故A错误;B.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物体的加速度-5m/s2比-2m/s2大,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等于0,其加速度不一定等于0,如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到零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度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故D正确4、B【解析】v-t图象是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详解】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第1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为:,故A错误;根据,可得第1s内与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故B正确;根据推论可得质点在3s内的位移为:,则3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质点在第3s内速度为正值,说明质点沿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关键要明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5、C【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据此即可求解问题。

详解】A.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0~3 s内物体的位移为正值,说明质点在坐标原点的正方向,但无法知道是否是在右侧,选项A错误;B.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大于第2s内的位移,所以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s内的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C.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则第2s内的位移与第3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D.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6、CD【解析】AB.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水平推力、A对B的支持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在竖直方向上有故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不变,AB错误;C.对整体分析,受重力、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水平推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有故随着水平推力的增加,地面对A物块的静摩擦力不断增加,C正确;D.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则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D正确故选CD7、BD【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为g,上升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可解题【详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球在最高处只受到重力,故A错误;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B正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为g,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落过程都是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为g,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所以BD正确,AC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要求同学们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8、BC【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人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受力如图.设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Tsinθ,Tcosθ+N=mg.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保持静止,θ增大,T不变,则静摩擦力f增大,支持力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故BC正确,AD错误9、BC【解析】A、物体从斜面底端出发到再次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物体爬到最高点能反向加速,则,即,B正确;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有:,下滑过程中有:,所以,C正确;D、设斜面的长度为L,有,因,则,D错误故选BC【点睛】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10、BCD【解析】两个力合成时,合力的范围为F1+F2≥F合≥|F1-F2|,则可知6N和7N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3N≥F合≥1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F/m可知,该合力作用在2kg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范围为:6.5m/s2≥a≥0.5m/s2。

A.10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6 m/s2,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2 m/s2,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5 m/s2,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故选BCD二、实验题11、(1)A;C(顺序不能颠倒)(2)电源应该是4-6V交流电;小车应该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没有抬起木板右端用来平衡摩擦力.(只要答出其中两个就给全分)【解析】(1)甲图中,力F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说明木板垫的过高,A对;乙图中,随着力F的增大,图像偏离直线,说明由于砂及砂桶质量较大,不能很好满足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造成的,C对(2)电源应该是4-6V交流电;小车应该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没有抬起木板右端用来平衡摩擦力考点: 究物体运动加速度与外力关系12、 (1).(1)B; (2).(2)BC【解析】(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F是两个分力的合力的理论值,F'是两个分力合力的实验值,则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选项A错误;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选项B正确;同一次验证过程中O点位置应相同,以保证等效性,选项C正确;拉力F1和F2的夹角大小要适当,并非越小越好,选项D错误;故选BC.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1s;(2)25N【解析】(1)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m)g=0.2×(4+1)×10N=10N,木板的加速度为:设作用t时间后撤去力F,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应有:解得:t=1s;(2)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1,则有:μ1mg=ma1对木板有:F−μ1mg−μ(M+m)g=Ma2木板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为:a2>a1代入数据解得:F>25N14、B【解析】A.由于队伍的行进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故A错误;B.队伍的行进的路程近10km,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约为3.3km/h,故B正确;C.如果确定某队员徒步时的位置时,由于队员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D.研究某队员的运动情况时,可以选取除该运动员以外的任何物体为参考系,故D错误。

故选B15、 (1)8N (2)1m/s2 (3)4m/s (4)8m【解析】(1)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2)物体运动加速度: (3)在4s末的速度:v=at=4m/s(4)4s内发生的位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