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hao****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3.52KB
约77页
文档ID:156401857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1/77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备课人:沙汗2017年2月26日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依然由我任教六年级一、二班的科学经过三年半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科学知识以及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学习态度转好,学习方法有所积累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依然有少数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不主动,缺乏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毅力等,我将对症下药一一来把他们引上正轨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教材的特点是: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与其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理解食物链的含义;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敢于大胆想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想知道,爱提问;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释更多生活现象;知道运用科学原理可以设计制作许多物品来提高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提高成绩措施 1、提前准备:在上课的前一周,我就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内容看懂、记到,写好教案,做好课件,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学生想弄懂的问题课件必须通俗易懂、丰富多彩,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2、加强学习:积极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教育局文件内涵,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教学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好网络资源,快速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文化修养;积极听课,多听课,努力学习、融合各教师教学好方法。

3、励志塑梦:多讲积极、有趣、励志的小故事,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 4、服务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像尊重自己的母亲,对待每一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把学生当产品,不断锻造,改进,直到完美;把学生当成客户,一视同仁,热情服务,经常跟他们联系,给予他们关爱,深入了解他们 5、改进方法: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哪个组的学习进步最大,按成绩奖励组建爱心小分队,带他们打扫卫生、捡白色垃圾、关心留守儿童等等  六、法制渗透  1、在4单元第4课《生态平衡》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在5单元第3课《能源》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在5单元第4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六、教学进度表:单元序号单元课题课序课题课时周次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11周2悄悄发生的变化13人生之旅12周4踏上健康之路1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遗传与变异现象13周2生物的变异现象1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14周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1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5周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26周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27周3有趣的食物链18周4生态平衡1期中考试9周第五单元神奇的能各种各样的能量210周2能量的转换211周3能源212周4节约能量与开发新能源213周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1拓展214周2应用115周复习16周复习17周期末考试18周19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4.学生进行排序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4.出示思考题:(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四、总结、拓展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知识与技能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2、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2、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5.教师针对性小结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性别 年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四、总结延伸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老师专门为大家制作了这样一个网页,(教师打开网页),你们想上网浏览一下吗?4.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内容5.汇报:从网页中,你又有什么收获?6.教师小结7.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3、人生之旅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2、 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 )个阶段 分别为: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三、预测自己的身高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四、讨论、交流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五、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2.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4、踏上健康之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2、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3、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2、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3、  重点: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4、 难点: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研究数据,制作身高统计图(一)研究身高规律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菘吻巴臣频慕峁谡庹趴瞻淄臣仆忌戏直鹬谱魑颐前嗟哪小⑴砀咄臣仆肌?lt;SPAN lang=EN-US>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

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二、了解等级价表,进行自我评价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三、讨论、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1.谈话:那么,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2.学生交流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5.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四、应用拓展,养成良好的习惯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提问: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六下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2、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3、  学生讨论后回答4、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遗传现象(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4、总结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鼻子、嘴形……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5、探究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教学过程一、导入1、  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2、  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3、  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6、班级差异大调查(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8、总结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1有耳垂 无耳垂 2直 发  卷 发 3单眼皮 双眼皮 4舌头能卷 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 大拇指不能弯曲 6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2、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5.学生回答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2.分组辩论赛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

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板书设计: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六下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教学重难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恐龙世界】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

身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颅,长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以上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持着生活在1.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它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了3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它全身长26.6米,颈长6.7米,尾长15.3米,身长4.55米,重约10.5吨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1909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它身体总长22.5米,身高6.4米,估计重78吨在这以后,又发现了一些腕龙的骨骼,估计这些腕龙在活着的时候,身长可超过27米,体重达100吨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制作化石模型科学知识·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教学重难点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化石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9币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三、拓展活动: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c)脱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四、探究化石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  五、认识活化石课前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什么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还认识哪些活化石?上课时由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资料:【化石分类】根据化石的成因,古生物学家把它们划分成以下几类: 1.实体化石 人们曾经在西伯利亚第四纪的冰冻土层中发现了巨大的猛玛象,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连粗厚的皮肤、长长的体毛,甚至胃内的食物都保存了下来现代科学认为,巨厚的冻土地带可以使动物的遗传基因不受到任何破坏,甚至有可能通过克隆的方法赋予这种动物第二次生命后来,科学家们又在波兰发现过完整的披毛犀,所有这些实体得到保存的化石都是实体化石,实体化石通常保存了动物、植物遗体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特别是坚硬的骨骼部分),既有研究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很珍贵的化石。

2.铸模化石 动植物遗体在保存为化石的过程中,通过挤压作用在地层的岩石表面留下的印模、铸型等称做铸模化石,这种化石能清晰地显示生物硬体表面的精细结构,可以划分出若干类型,其中印痕化石最常见 3.遗迹化石顾名思义,遗迹化石主要是动物在生命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或遗物,前者如爬迹、足迹等,后者如粪便、蛋等,恐龙足迹和恐龙蛋就是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著名遗迹化石遗迹化石是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及生命活动的重要证据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科学知识·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难点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20颗,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做捡豆子的实验为让适者生存的主题更鲜明,教师可创设有趣的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去草地上找食吧!”——可以事先不要告诉学生豆子的种类和数量,待统计结束后再告诉他们各色的豆子都是20粒。

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将各色豆子增加相同的数量这个活动很简单,建议连统计在内用10分钟做完,然后将主要时间用于相关讨论 可替代的实验有:在草地或塑料草皮上插数量相等的各色牙签,让学生扮演“吃牙签的鸟”;在树干上贴好数量相等的用褐、白、红、绿、黑等颜色纸剪成的昆虫,让学生当啄木鸟吃虫如果是用豆子做实验,活动结束后提醒学生要把豆子都捡回来,不要浪费粮食二、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观点,学生中一定会有人认为,长颈鹿为了吃到树梢的树叶,一代代演化,长出了长脖子也许有的同学会根据前一单元学到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推测是由于遗传优势,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了更多的生存与繁衍机会,从而使这一优势逐渐强化,使后代的脖子越来越长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因为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也曾争论不休这样为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做好铺垫补充例子: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伦海岛上发现,550多种昆虫中有200种无翅或翅不发达(包括蝴蝶类、蚊类、蝇类等23个属)经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现象的形成是昆虫在与强大的海风进行生存斗争中,海风对它们进行选择与淘汰的结果。

教师演示实验:用两块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软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风吹走三、揭示自然选择规律四、人类的进化历程,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汇报交流,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五、人类的未来演化趋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还让学生尽量细致地把自己设想的人类未来的形象画出来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说明这样设想的理由六下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l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l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知识与技能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l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l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二、学习新课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3)学生看图辨析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3)师生交流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三、巩固应用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四、布置作业本课习册学习机部分  板书设计:1.寻找生物的家园栖息地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l         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l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l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知识与技能:l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l         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l         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l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l         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l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l         重视证据l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教学重难点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00种仙人掌和仙人球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7)学生分组实验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17)学生介绍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5)交流活动结果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7)学生交流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