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A卷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2MB
约34页
文档ID:137037755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A卷_第1页
1/34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1. (13分) (2019·桐梓)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 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善:擅长    B . 谓:认为    C . 乃:于是    D . 绝:告别    (2) 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 . 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 . 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 .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考点】 2. (13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 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 “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 A . méi    B . mò    (3) “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A . 把脚伸进了水里    B . 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 . 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 . 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 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考点】 3. (9分) 课内阅读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 A . 群儿/戏于庭    B . 一儿/登瓮    C . 光持/石/击瓮/破之    D . 足跌/没水中    (2) 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司马光搬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3) “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是( ) A . 代词,指群儿    B . 代词,指瓮    C . 代词,指石头    (4) “群儿戏于庭”的现代汉语翻译是_______,由此,其正确的语序应为_______ ) A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于庭戏    B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于戏    C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戏于    【考点】 4. (23分)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2) 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 ) A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 )(多选) A . 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B . 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 . 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4) 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5) 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 【考点】 5.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这里的“子”指的是________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______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考点】 6. (12分)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诣:到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仆:谦称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⑧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 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 A . 小的时候很聪明    B . 小的时候很迷糊    C . 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2) 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3) “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 (4) 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 【考点】 7. (9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②而截之注释】①俄:一会儿②依:依照1) 解释加点的词 ①初竖执之      执:________②遂依而截之    遂: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无所出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3) 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 【考点】 8. (14分) (2019·安徽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3)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考点】 9. (6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 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 歆辄难之    B . 默而识之    C . 不能称前时之闻    D . 友人惭,下车引之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俱乘船避难________    幸尚宽________纳其自托________    遂携拯如初________(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4)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凶是什么?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5)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 10. (8分) (2020六上·龙岩期末) 文言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 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句意:________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走:________句意:________3) 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 【考点】 二、 诗歌鉴赏 (共13题;共155分)11. (8分) 阅读天地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通过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

(3) 这首诗描写了( ) A . 田园生活的荒凉景象    B . 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生活    C . 田园丰收的景象    (4) 说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的意思 【考点】 12. (16分) 阅读下列儿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鼠抬花轿  【民间童谣】八只老鼠抬花轿,两只老鼠放鞭炮,四只老鼠来吹号,“呜哩哇啦”真热闹老猫听见来贺喜,一口一只全吃掉1) 儿歌描写了哪些小动物?1(多选题,只填序号) ①猫    ②兔子    ③老鼠    ④小狗(2) 根据儿歌内容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①四只    ②八只    ③两只1老鼠抬花轿      2老鼠放鞭炮     3老鼠来吹号(3) 这些小老鼠最后怎样了?请在儿歌中找出来 【考点】 13. (19分) 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 这两个小节分别从静、动两个方面描写了________ (2) 诗人写到“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呢?写出你的理由。

【考点】 14. (16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姑娘咦,是谁叫醒了小草?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是谁在和鱼儿玩耍?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嬉戏打闹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1) 这首诗歌由________个小节组成 (2)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玩耍嬉戏时刻(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嬉戏——________      快乐——________(4)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春姑娘在给________挠痒痒,和________嬉戏打闹,和________一起玩耍,一起成长……(5) 我会仿写例: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每当到了春天,________就________【考点】 15. (8分) 小阅读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注释:霜鬓:白色的鬓发1) 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 A . 中秋节    B . 除夕    C . 大年初一    D . 元宵节    (2) 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 A . 异乡家里    B . 故乡家里    C . 异乡旅馆    D . 故乡旅馆    (3) 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

A . 对新一年的希望    B . 对岁月流逝的伤感    C .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 . 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4) 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考点】 16. (9分) 读一读《咏鹅》,找一找诗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①蓝色     ②红色     ③绿色     ④黑色     ⑤白色 【考点】 17. (7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 A . 洞庭湖    B . 君山    C . 西湖    (3) 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    B . 潭面无风镜未磨    C . 遥望洞庭山水色    (4) 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________这样一幅画面。

【考点】 18. (9分) 古诗鉴赏 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 朔云:北方的云    B . 更催:再次催促    C . 骄虏:骄傲的俘虏    D . 莫遣:不要让    (2) “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 (3) 写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 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达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②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③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考点】 19. (4分) (2020五下·)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1) 把上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2)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 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_______之情 【考点】 20. (13分)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多选) A . 比喻    B . 夸张    C . 拟人    D . 对偶    (3) 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 . 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 . 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 . 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 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21. (26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1) 默写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2) 解释下列词语潋滟:________      方:________空蒙:________      亦:________(3) 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_,描绘了西湖________时和________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

【考点】 22. (14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 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 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②缘:________③不识:________(3)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 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 .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 .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考点】 23. (6分) 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 把词补充完整 (2) 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 (3) 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                   路途之艰难山一程,水一程               气候之恶劣风一更,雪一更               队伍之庞大夜深千帐灯                   思乡之情切(4)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考点】 第 34 页 共 34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答案:1-1、答案:1-2、考点:解析:答案:2-1、答案:2-2、答案:2-3、答案:2-4、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答案:4-5、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考点:解析:答案:7-1、答案:7-2、答案:7-3、考点:解析:答案:8-1、答案:8-2、答案:8-3、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答案:9-5、考点:解析: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考点:解析:二、 诗歌鉴赏 (共13题;共155分)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考点:答案:13-1、答案:13-2、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答案:14-5、考点: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答案:17-4、考点:解析: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答案:18-4、考点:解析: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考点:解析:答案:20-1、答案:20-2、答案:20-3、答案:20-4、考点:解析: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答案:22-3、答案:22-4、答案:22-5、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答案:23-4、考点:解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