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西地区水稻抛秧问题解决策略

众众****夺宝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0KB
约4页
文档ID:144725332
湘西地区水稻抛秧问题解决策略_第1页
1/4

湘西地区水稻抛秧问题解决策略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先进的育秧方法,培育出一种理想的秧苗,通过抛掷,使秧苗根部带土向下自由落泥定植,与综合的田间管理措施配套的一项轻型、优化、增产的水稻育秧抛栽技术[1]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进步劳动效率;节省专用秧田;降低消费本钱,育秧生育期短,有利主动掌握消费季节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场引进推广,在我国南方稻区推广开展很快,但在山区开展较慢,湖南湘西就是其中之一   1、湘西水稻抛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平均海拔200~800 m,以水稻、玉米、甘薯等为主产粮食作物水稻抛秧栽培起步较迟,且抛秧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1、地势较高,靠天雨的雷公田居多,水利根底设施薄弱   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雨量充分,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200多mm,但雨量分布不均靠天雨的雷公田居多,水库、沟渠等水利根底设施薄弱,工程大多年久失修,灌渠设施不配套,抛秧后及时灌溉用水得不到充分保障   1.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水稻抛秧消费是采用先进的育秧方法,技术含量高,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对该项技术掌握不够,农民使用塑料钵盘育秧技术不到位,培育出象旱育秧一样素质的秧苗比拟困难。

  1.3、抛秧质量差   主要表如今抛秧方法不正确,使抛秧均匀度及秧苗入土深度差,影响秧苗成活,补秧工作量大,影响产量,从而使抛秧消费推广力度缓慢   1.4、抛秧田大田缺乏科学管理技术   水稻抛秧消费虽然全国都在大力推广,但在湖南湘西起步较晚,农民对该项技术的掌握不够再加受骗地具有稻田养鱼的风俗,稻田长期处于畜水状态,使抛秧大田缺乏科学管理   2、湘西水稻抛秧问题解决策略   2.1、建立农村种植合作社,培训抛秧技术员   因湘西地区抛秧消费起步较晚,农民对该项技术的掌握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加之钵盘育秧每穴土块较小,养分、水分有限,如何培育壮秧及抛后田间管理是关键技术人员需要从县农业部门抽调,对下面的各乡镇技术效劳人员进展抛秧营养配方培育壮秧培训及抛后田间科学管理培训;同时,组建农村种植合作社,由各乡镇技术人员组成,并培养农民专业抛秧实用性人才   2.2、加强水库、沟渠等水利根底设施建立,完善灌渠配套设施   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水库、沟渠等水利根底设施的投入建立,对于工程年久失修及灌渠设施不配套的,加大投入进展维护维修,完善灌渠配套设施,确保农业消费正常进展,为水稻抛秧消费能及时得到灌溉用水提供充分的保障。

  2.3、进步抛秧质量   水稻抛秧株距不规那么,田间无行,均匀度差,入士浅,倾斜、平躺的秧苗居多,这给抛后秧苗成活、分蘖成穗及产量等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抛后秧苗成活影响最为突出因此,进步抛秧质量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2.3.1、做好抛秧田的精耕细整田面要求耙细、平整,田面水层要小,不能有其他的异物或杂质特别是春收作物田油菜,应做到一犁多耙,尽可能把秸杆及杂草深埋入土或带出田外,以免影响抛秧苗与土壤的接触而倒伏,到达进步竖苗率的目的   2.3.2、控制抛秧密度、抛秧均匀度抛秧因其入土浅,分蘖早,秧苗分蘖才能强,所以要求抛秧密度不能太大,一般667 m2抛1.8万~1.9万穴较为适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抛秧秧苗的空穴面积增大,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进步抛秧均匀度,应采取定亩配盘、定点放苗、分次抛秧的方法第 1 次抛总秧苗的70%,第 2 次抛 25%,留下 5%作为甩苗补稀、补缺、补边角用对于田块面积大的,在第1次抛完后,用绳子拉线,每隔3 m或4 m留出30 cm宽的作业道,以便以后的田间管理,将作业道上的秧苗进展补稀处理,然后进展第2次抛秧,最后全田疏密补稀、补边角作业。

  2.3.3、进步抛秧苗入土深度与质量①把握好不同类型稻田的抛秧时间对于土质过沙的田,要做到随整地随抛秧;对于光照缺乏的山脚烂泥田和土质黏重的田,需在水耙后泥浆下沉再抛秧②早抛适龄秧抛秧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以 3~4 叶、苗高 12 cm 左右为宜秧龄偏小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才能差,秧龄偏大抛秧时易受风的影响,秧苗容易纠缠,倾斜、平躺的秧苗居多③抛秧的方法要正确,秧抛出的角度要大,抛得高,抛高需在3 m以上④抛秧时,田面水层要求越浅越好,田面根茬,杂草及异物要捡净,以汪泥水状态为宜⑤大风大雨不能抛秧抛秧时风力要小或无风,以防止秧苗因风力大而影响抛秧质量,当风力大于 4 级时,应停顿抛秧[2]   2.4、做好抛秧稻田间管理技术   2.4.1、水的管理水稻抛后 4 d 内稻田宜建立浅水层,以保持3 cm左右水层,进步秧苗成活率之后除在有效分蘖期保持3~5 cm浅水层促进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5 cm水层外,稻苗在其他时间一律采用干湿交替的间歇灌溉方式当667 m2茎数到达方案穗数80%左右时开场晒田,晒田程度以脚踩稻田不下陷,田面见缝不见白,叶色退淡为准,以控制无效分蘖收获前7~10 d 排水落干。

  2.4.2、肥的管理抛秧稻因秧苗带土浅栽,分蘖早,容易出现群体密度偏大在施肥方法与手插的常规栽培一样的根底上,应减少促蘖肥的施用量,增加穗粒肥穗粒肥施用量可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   2.4.3、化学除草及病虫防治对于易生杂草的稻田,化学除草是在大田秧苗根本恢复直立状态后,用5%的丁草胺颗粒剂 0.5 kg/667 m2拌细土或细沙撒施做好水稻钻心虫、稻飞虱、卷叶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用药及防治方法与常规育秧移栽水稻防治方法一样   3、结语   水稻抛秧消费技术的开展前景是可观的只要解决抛秧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抛秧技术就一定能在湘西遥远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君泽.农作物消费技术〔南方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亦章. 北方水稻抛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11〕:10-11.。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