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1KB
约7页
文档ID:158887931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_第1页
1/7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脏:肺、肾、肝、心、脾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注):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 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 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 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五味与五脏(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 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 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 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 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 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 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 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 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1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 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 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2 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 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 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 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 可预防风寒感冒。

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 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 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 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 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情志:喜对应脏腑:心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 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内服中成 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情志:怒对应脏腑:肝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 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 肝及其他脏的功能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 腹胀腹痛腹泻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 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 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情志:忧对应脏腑:肺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 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偲对应脏腑: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 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 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 正常运行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可用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情志:惊恐对应脏腑: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前者多伤 及心神,后者则多伤肾气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恐惧不仅伤肾气,还直接损伤肾精,惊伤心神,使诸脏气血失调。

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神经衰弱、人体免疫力紊乱或低下、心悸、甚至休克、痴呆等症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肾经腧穴和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全身强壮穴能调补肾精,有效 延缓衰老,更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承受力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自制金樱子茶:金樱子10克、淮山药20克、五 味子10克代茶饮五神与五脏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学术体系以五脏为主体,精神活动亦纳入其中,不仅形成了神志五脏之内涵(五 脏又称五神脏),而且建构了中医神志学一一五脏藏神的理论系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精神理 论的学术特色,并为其临床诊治各种精神障碍疾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心藏神 此论五脏之一的心与五神之一的神,认为心在五神中所主之神是自觉意识,惟人独有、因而是最后形成的、最高层次的神志机括,其主要活动内容是“任物”,主持思 维过程、情绪反应及神志活动产生的聪明智慧等,因而总领魂魄,并赅意志,统制七情五志 心在五行属火,《素问•解精微论》说:“火之精为神”,故只有心神精明,火耀阳旺,才 能驱散阴霾鬼魍梦幻,保持精神健康火亢阳盛、火微阳败都是心神病证的主要病机由于 自觉意识是人神标志,所以心在神志系统突显其要,并有助于其在整个生命领域的主宰地位, 但二者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肝藏魂 肝在五行属木,魂为木之精《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而木之为物,正是 根于阴而出于阳,有沟通阴阳之德其母水,其子火,合于五脏,则乙癸同源、心肝同气 合之于魂,以潜意识影响心神之灵拙,是心神的基础,随神往来则光明爽朗、聪明智慧,此 阳界人间之事;神敛神衰,独魂为动,贝伪梦、为幻,此阴间冥界之际《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以魂归血藏为论,故后世医家有云:“魂昼日游于目,夜则归于肝肺藏魄 肺在五行属金,魄为金之精魄是形体中感知、运动本能,乃动物即有的低 级生命机能,所谓形中有气,知觉存焉,故《灵枢•本神》说:“肺藏气,气舍魄但魄 的这种本能,非魂不能激活,亦非魂不能达于心神,因而是心神“任物”的基础;并与魂动 静离合,阴阳相成,则魄之迟速亦与魂有关魂魄合则为实,在心神主导下开展健全的精神 活动;离则为虚,失去心神主导,为梦、为幻其中心神、魂魄的相互作用,亦体现了金、 木、火之间的五行制化关系脾藏意,肾藏志 意发于心、主于脾,其用为思,以其土德而贯余脏、调诸神志发 于心、主于肾,以水德沉静、坚毅而固志不移。

意志二者相合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不仅 能认识事物、主动适应事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己和事物在神志活动中,它是心神 主导的、能影响思维、心理情绪乃至于脏腑气血的调控机制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志 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是道家所说“识神”的代表《内经》关于五脏五神的理论,主要是通过五脏的精气活动、阴阳五行关系,探讨与把 握精神活动的机理与规律它注重的是精神活动中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的整体关系,精神活 动与躯体生理、乃至于生存环境的整体关系,五脏则被赋予这种机制及其障碍诊治的主体, 这与西医学从脑髓神经解剖形态及其物质分泌来研究精神活动,在研究思路、方法上有着根 本差别按《内经》五脏藏神之理,解剖脑的机能可能被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五个部 分,分为五脏所主,而五脏主全神功能,可能还包括周围神经及其它与精神活动相关的众多 内容因此,在概念、理论的科学内涵上大不相同,各成体系;在诊治规范上,各具特色, 各有优劣总之,“道不同”,各有存在价值,我们的同道完全不必自惭形秽,千方百计、 费尽心思挖掘幽潜于古代文献中有关头脑精神资料,来证明我们“自古有之”。

其实,从甲 骨文字、《说文解字》、《尔雅•释诂》都可以找出头脑精神的联系,从《道藏》南北朝、 宋代文献也可找出对脑观察及其对精神、形体关系的记载,但在方法学上这与严格意义上的 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研究相去甚远,更谈不上形成相应的概念、理论因此,关于“心主神 明”还是“脑主神明”的争论,由于没有可比性而毫无意义;改弦易辙,从脑髓解剖实体改 造中医神志理论,建立所谓的“中医脑学”没有必要,结果也必然徒劳无功五脏养生法甚有讲究,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 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 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 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寡欲——养心之道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 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 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 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 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 “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 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 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 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戒怒——养肝第一要务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因为 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皿)等病,多与 爱生气,易激怒有关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 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 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编辑推荐:中医养生的方法节食——保养脾胃良方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

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 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 胃厚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 四大危害: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 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万病皆始于酸中毒”3•产生过多自由基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 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 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4•引发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一种叫纟千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 发老年性痴呆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 引发老年性痴呆《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所食欲多, 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 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 掉。

养气——养肺要旨尤乘在《养肺论》中指出:肺主统帅一身之气,而“七情之客,皆气主之”,所谓调节七 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养肺此外,慎言语,节饮食,也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 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 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 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 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尤乘说:“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 直接对肺腑保养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 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心病及肺,心气不足, 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 生成水谷精微提供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肝病及肺,肝的疏泄 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

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肾病及肺,肾 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 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 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 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惜精——养肾之要尤乘据“肾藏精之理,主张寡情欲,节房事”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 故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现代医学认为,肾与“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系统”密切相关肾虚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 能失调,生殖功能减弱和早衰证实了肾藏精有利于抗衰延年研究证实,中医学中的肾功 能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肾虚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 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T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也有病理的,其中房事过度,情欲意念太过, 七情过激是常见的原因之一《黄帝内经》曰:“夫精也,身之本也。

中医历来认为,房事不节,纵欲耗精,是养生 防衰的祸根情欲太过,势必耗损肾精,损害人体正气,致使内分泌失週,免疫功能减退, 抗病力低下,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寡情欲是养肾的要旨,日常生活中务须注意。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