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岳麓版12.《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1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 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1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7.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18.《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1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20.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21.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2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8.(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
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六 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
——王旭《美国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12分)39.(28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
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材料四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12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6分)(4)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历史参考答案121314151617ADADAC181920212223DCDBCD38.(1) 答:主要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6分)(2) 答:趋势:由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6分)(3) 答: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集中,贫富差距扩大1分)应对城市贫民问题:20世纪30年代: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立法二战以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10分)。